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报表粉饰的三大趋势,一个是从体系内到体系外,第二个是从本土到国际,第三个是从线下到线上。
一、从体系内到体系外:
乐视被人质疑造假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于前五大客户的。这些全部都是关联方。它的销售关联占比达到50%以上。而乐视最大的套路就关联交易套路,现在港股被质疑的很多公司还在玩这种套路。
某公司,一开始公司的关联交易都是披露的,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关联股。后来说关联交易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解决的方式很简单,只是把交易对手微关联化,但其实暗地里还是在控制这些客户。
而公司的关联交易从地上转到地下的时候这性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就涉及到披露欺诈的问题。然后从关联交易延伸,它利益输送不一定是交易对手是关联方,因为它不一定以关联交易的形式来做利益输送,而是通过第三方间接通过上市公司的上下游输送进来。
我们在研究一家公司的时候,不但要我们研究它体系内的,比如上市里的资产,还要研究体系外的非上市的资产。
比如乐视,不能只关注了体系内的资产,对体系外的这块资产要有足够的重视。如果通过体系外向系来进行利益输送,但体系外资金链断掉导致体系内资金链也断掉了。所以我们看报表的时候,如果集团公司是多元化经营的,一定要看上市的这一块和非上市的这一块。非上市这一块要看是不是对上市形成一种利益输送,不能只看明面上的这套账,还要看案面的另外一套没有展现在投资者眼前的另外一套帐,两者结合在一起考虑。
二、从线下到线上:
一些 TMT或者是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在线下可能有物流,有资金流,有信息流。在线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被淡化。在这种情况下,你会看到很多的刷单,刷流水刷流量各种的,造假事件层出不穷。在互联网这个行业,它包装的不仅仅是财务数据,它财务数据可能不需要包装,而需要包装的是业务方面的数据。
有几家公司被曝为融资刷数据,我们看一下这个案例,一家在线旅游网站跟携程是类似的业态,也是携程的竞争对手。他现在投后估值是 175亿人民币。但是现在有人质疑,这个公司的数据是由水军刷出来的。
它在2000多万条的餐饮跟酒店的点评,根据大数据的分析,怀疑有 1800万条,是从竞争对手那边复制过来的抄袭过来的。它原生的点评其实是很少,只占 15%,而85%的点评是抄袭其他竞争对手。而且点评出现的时间在上班的时候达到高峰,下班的时候达到低谷,刚好跟我们的消费习惯是相反的,如果真的点评应该是上班的时候是低谷,而是八九十点以后是高峰,所以就怀疑他这些数据有问题。是有人刻意去刷这些点评的数据。
这里面有几种花招?第一个是直接伪造数据,第二种是批量购买数据,第三个是线下线上打配合,第四个是平台化的花招,平台诱导用户造假。我们知道双 11的时候是电商们的竞争非常激烈的时候,京东说的是从 1月 1号到 11月 11号这 11天里面的下单数量。阿里说的是成交额,这下单额跟成交额有什么差异呢?是因为双 11很多下的单子是最后的退单并不能成为成交额。
为什么会出现退货?因为比如说我之前买一百块钱的东西,他为了享受 20%的优惠,这个电商平台,它会误导人家造假。怎么造假?我本来之前买一百块钱的东西,但一百块钱享受不了他的一千送 200的这种优惠。我就再下另外的 900,但那 900我是不要的,我下的目的就是要享受八折的优惠,然后我下完 900之后,等到 12点过后以后,我再把不要的 900给他退掉,但是剩下的一百仍然可以享受八折的优惠。
这样的话实际的成交额应该是一百,但是他下单额就达到了一千,所以京东显示的是下单额,而不是成交额。因为这样的话,你本来取消掉,没达到这个金额,应该不能享受优惠,但是平台是按比例给你享受优惠的,就是为了鼓励用户下单,你看他 2000亿里面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交易?但这也是一种包装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