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词曾有过一些争论。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近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均主“春景”说。
对春景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1981年在《美术》第2期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八项理由,认定《图》上所绘是秋景。的确,这幅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五匹驴子。北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另外该画酒肆多处,望子上依稀可见“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见是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再则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十余人,有掮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少见。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脚光身嬉戏追逐;河岸小贩的货桌上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孩子们不可光身,亦无西瓜一类鲜果,足证《图》中之景系画家渲染金秋的景物。
那么,张择端缘何将此画命名《清明上河图》?窃以为“清明”既非言节令,亦非叙地名。这里的“清明”要从广义去理解。《后汉书》有例证,是书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气看这个“清明”系指政治开明。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故金人在画面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平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考张择端行年,他于徽宗朝确实在翰林书画院供职,而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果然是宋徽宗,足证画家意在称颂盛世,讨最高统治者欢心。知道了这个背景显然“清明”词不是指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