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财经要闻 > 名家论市:金亚科技会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吗?-创业板退市规则

名家论市:金亚科技会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吗?-创业板退市规则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最新资讯《名家论市:金亚科技会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吗?-创业板退市规则》主要内容是创业板退市规则,皮海洲:金亚科技会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吗?,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皮海洲:金亚科技会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吗?

猴年伊始,星河生物(行情300143,买入)、欣泰电气(行情300372,买入)、同花顺(行情300033,买入)等10家发布了退市风险警示的创业板公司就被舆论推向了“退市点将台”,由市场来进行“谁将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的“哥德巴赫猜想”。而经过一番分析解剖之后,金亚科技(行情300028,买入)被推向了退市的最前沿,被舆论称为是最有可能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公司。

由于创业板没有ST制度作为缓冲,而是直接退市,所以10家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的创业板公司受到市场的关注,这是很正常的。而从10家公司的分析来看,吉峰农机(行情300022,买入)、星河生物两公司因财务指标触发暂停上市风险,但这两家公司已于今年1月对2015年年度业绩预盈,其退市风险实际上已经解除。其他8家公司则都涉及“立案调查”问题,而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金亚科技的案情最为严重。

作为2009年10月30日挂牌上市创业板的首批上市公司,金亚科技主业连年不振,资产重组夭折。不仅如此,去年6月,金亚科技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决定对公司及周旭辉进行立案调查。此后,金亚科技通过财务自查,爆出涉嫌财务假造,多项财务数据出现重大会计差错,不仅2014年虚增净利润1931.11万元,且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等存在合计5亿元左右误差。

金亚科技的自查结果实际上已经昭示该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已符合证监会2014年10月17日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关于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的规定。因此,舆论方面将金亚科技列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首选目标并不令人意外。

然而,金亚科技真的会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吗?应该说,这是不少市场人士的一大心愿。毕竟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太难了。可以说,退市制度是A股市场执行得最差的制度之一。业内人士希望通过加大企业退市的力度,来终结“股市不死鸟”现象,达到净化投资环境,优胜劣汰,优化股市资源配置的目的。特别是创业板至今没有一家公司退市,这让各方面都“不爽”。所以,创业板需要有这么一家公司来实现退市的“零的突破”。

不过,尽管金亚科技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是众望所归,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断言金亚科技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还为时尚早。因为即便金亚科技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成立,根据《若干意见》进入强制退市程序,这也并不意味着金亚科技就会马上退市。相反该公司还有“自救”的机会。

根据《若干意见》的规定,因虚假信息披露被证监会认定为重大违法行为时,交易所首先要实施的措施是暂停股票交易。之后在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移送决定之日起一年内,证券交易所应当作出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问题的关键是,《若干意见》在这里留了一个“后门”,规定在这12个月的期间内,上市公司如果全面纠正违法行为、及时撤换有关责任人员、对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作出妥善安排,那么该公司可以向交易所申请恢复上市。而这种“自救”对于任何一家不想退市的公司来说都不难办到。金亚科技当然也不例外。所以,金亚科技是否真的能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至少还需要等到一年之后见分晓。

这也再一次暴露出企业退市难的问题。这一方面与退市制度本身的不力有关,更主要的还是与退市制度对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力有关。因为目前企业退市的损失全部都由投资者来承担,而没有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如此一来,企业退市只会给投资者增加损失,这样的退市制度自然也就不得人心,也难以执行。所以真要严格执行退市制度,首先还必须把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个关。

任泽平:2-3个月内A股还有最后一跌 然后就是捡钱机会

国泰君安(行情601211,买入)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曾在2014-2015年提出三大预测:经济“新5%比旧8%好”、A股“5000点不是梦”、房市“未来十年一线房价翻一倍,三四线涨不动,房地产投资零增长”。三大预测已经先后验证,那么任泽平又有什么最新重磅观点?

2月28日,记者获悉,任泽平在富国基金与交通银行(行情601328,买入)合办的《沃德财富基金优选服务投资报告会》上对于宏观经济、股市、投资理财都做出了最新判断。

2016年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不要想着拿现金!拿现金是很亏的。

站在全年的角度,今年大类资产配置建议为:首先,增配黄金,而且不仅是今年,未来2-3年都要增配黄金。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一定要配点黄金。

其次,买入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卖出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不要有幻想。

第三,如果有期限足够长的钱,可以配置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目前在底部。

A股未来2-3个月见底

股票市场现在面临最后一跌,应该会在未来2-3个月见底。而最后一跌将看到A股大底,代表着最后一波调整结束,后面就是小波动,小震荡。2000点涨到5000点是牛市,5000点跌下来是熊市。而熊市已经8个月了,站在现在的时点,过度悲观是不必要的。2000多点跌没了,还悲观什么?只不过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起来而已。

市场见底之后,大家做什么呢?做结构性行情,做主题投资。今年会有很多结构性行情,趋势投资没有了,一个是与供给侧改革有关的,包括最近两会,国企、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效益有关的。第二个,见了大底之后,市场会发生什么?什么股票会有比较好的收益率?那就是抱团取暖的股票。抱团取暖的股票都是业绩有稳当增长的,估值比较低,尤其是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建议大家一定坚决地卖出没有业绩支撑的、只剩故事主题的成长股。熊市一定是厌恶风险的。

不要换美元

我们对中国的中长期前景还是看好的。最有活力的还是中国和美国,欧洲日本人口老龄化,拉美、俄罗斯、中东也看不到什么未来。世界上最好的机会就在中国,哪也不去。中国13.7亿人现在GDP增长还能维持6%,还是美国的3倍呢。中国的新兴产业都20%、30%、60%的增长,还在快速的消费升级,投资机会相当多。连老外都看好中国消费升级。有些投资者说,换美元炒美股去,可是A股都炒不好,还能炒美股?

桂浩明:莫让新股询价徒具“形式感”

进入2016年以来,虽然总体来说股市行情不佳,投资者普遍亏损,但也有人发现了新的盈利模式,就是网下申购新股。一个多月下来,效果还真不错。

网下申购新股,这在好多年以前就有了,怎么能说是新的盈利模式呢?原因在于现在实施市值配售,意味着申购者不需要拿出现金,那些习惯高仓位操作的投资者,自然就获得了机会。而且,根据新的规定,参与申购的市值门槛并不高,通常是单一市场1000万元,如此推算下来恐怕会有10万以上的客户能够满足参与网下申购的条件。而现在已经在有关部门办理备案,可以直接进行相关操作的机构与个人,也有将近4000户。而这些客户之所以在过去参与网下申购不多,除了需要有大量现金之外,另外还因为一个前提,即要同时参与询价。只有在询价入围的前提下,其网下申购才有效,能够加入到配售的行列之中。在过去,询价的确是一门学问。后来随着时间的演绎,制定了“价低者得”的奇怪规则,一度报价高的90%都被剔除,因此网下申购就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即便是有了相应的资格,也是兴趣索然。

但现在情况变了:一是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基本上都定在23倍,这样询价就变成了只要会做四则运算就可以的简单活;二是通常也不再需要对高报价作高比例的剔除。这样做的结果,也就是一旦企业招股说明书公布,投资者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算出发行价通常是多少,而后就参与询价,足额申购。一个多月来,凡这样做的投资者几乎每次都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配售,少的千把股,多的十万股。有人做过简单的统计,在1月份通过网下申购,如果每次都成功入围并且获得配售(这在技术上并不难)的话,那么盈利可以超过50万,这个收益率是相当高的,而且是基本无风险的。在弱市之中,能够有这样的收益,当然是非常好的。所以也难怪人们将这称之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但是问题也来了,本来安排网下申购,是为了发挥机构等大投资者的询价作用,使得股票发行价格更加市场化,并且能够真实反映市场的需求。现在,发行价被固化,这就使得询价成为一种形式,不再具有价值发现的实际意义。有了约定的市盈率,再搞询价又有什么意义呢?过去,正是基于询价工作的实际存在,以及为了提高参与询价者的责任心,设置了相应的配售制度。现在这种配售,就成为对少数资产规模比较大的客户优惠了,而这是否符合三公原则,恐怕是值得讨论的。现在,不少证券经营机构都在动员自己符合条件的客户来参与网下申购,并且统一发布询价参考值。不能说这种对客户的服务有什么不好,但这样一来,也确实是把新股申购变成分钱的游戏了。面对广大网上申购的客户每次不过万分之几的中签率,这里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必然遭致舆论的反对。

原来的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缺陷,当然需要改革。现在的制度,应该说也还是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当询价过程背离了其自身的定价作用而流于形式时,自然就引出了很多新的问题,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股市政策的核心就在于三公,如果偏离了这一点,不但危及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也会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再进一步说,当这种廉价的盈利模式被挖掘后,会有大量客户都参与其中,询价活动恐怕就不可避免地成了一场闹剧,最后只留下一地鸡毛。

易宪容周小川讲话传递出人民币汇率政策新信号

2月26~27日,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央行借助这个国际会议,在开幕之前举行记者会,并针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等16个议题,发布了官方书面资料,就此对人民币汇改 、汇率走势、汇率政策,以及各国能否达成干预汇率的协调机制等方面阐明了中国政府的观点。

对于当前人民币汇率政策,央行行长周小川强调,人民币不存在进一步持续贬值基础,人民币汇率的市场短期波动将会回归理性。这只是一般性的说法,与以前没有多少差别。有新意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申了中国不会借助于人民币的竞争性贬值来加强出口能力。中国2015年货物贸易顺差接近6000亿美元 ,中国即使不参与货币的竞争性贬值,也具有较好的出口竞争力。这从根本上消除了市场对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错误认识。

在2015年8月的人民币新汇改之后,市场往往把人民币的贬值与当时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及出口快速下降联系起来,认为当时人民币汇率贬值根本的原因在于通过货币贬值增加出口,从而引发了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各国的货币竞争性贬值及市场的剧烈震荡。

这次央行明确表态,汇改仅是对中间价偏离现汇价的校正,而不是通过人民币的竞争性贬值来增加出口,所以如果今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引起贬值,也依然不会是为了增加出口。这自然给了市场一个十分明确的答复或定心丸。

二是重申人民币汇率不会与美元脱钩。去年8月的新汇改后,人民币连续几个月汇率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安抚市场,在美联储加息前,央行首次发布参考SDR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此举引发了国际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将会与美元脱钩和“去美元化”的质疑。

对此,周小川也给予明确的答复:人民币汇率虽然参照一篮子货币,但实际上美元是篮子中最主要的货币,在3种重要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中,美元还是起主导性作用,但欧元、日元、英镑等也有适当权重。这在某种意义上解除了市场的质疑,央行并不会在当前的条件下让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脱钩,即短期内,或在美元上升期间是不会与美元脱钩的。

在美元升值的情况下,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不是适当的时机。如果美元持续升值,国际市场与美元的相关性会越来越强,国际市场的交易、投资及储备更是会偏向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让人民币汇率与美元脱离,建立起参考非美元货币的货币篮子的新人民币指数,从新指数来看,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是减弱了,但与实际经济活动中的情况不相符,国际市场的认受性会不高。这反而容易成为强化人民币贬值预期的一种理由。

反之,如果美元开始弱势,这不仅能够减轻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重要时机。正如周小川指出的,外汇储备、经常项目、投机因素等,并非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核心影响因素。部分扰动的因素只能形成短期影响,不具备持续性,真正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变量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汇率制度。所以,汇率制度转换在什么时候进行,央行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自然不会把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与人民币和美元脱钩不脱钩联系起来,从而减弱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

三是对于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走势,周小川强调由于现实市场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而这些不确定性也会反映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上来,因此未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是正常的,但最后还是会逐渐回归到理性上来,人民币汇率的企稳是一种趋势。所以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要过度反应,央行也不会让市场投机者利用这种过度反应来做空人民币。

可以看到,当前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已经有了新思路,即从现实市场看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从汇率政策来看,央行更强调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汇率偶尔波动也会逐渐理性回归。市场不用对人民币的波动过度反应。可以说,人民币汇率的新政策将是化解当前中国金融乱象最为重要的一步。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