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财经要闻 > 震撼!“工匠精神”为什么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原因竟然是……-周桐宇

震撼!“工匠精神”为什么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原因竟然是……-周桐宇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最新资讯《震撼!“工匠精神”为什么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原因竟然是……-周桐宇》主要内容是周桐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从2016年至2018年,

“工匠精神”四字

三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大国期盼?

今天就告诉你!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呼 唤

震撼!“工匠精神”为什么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原因竟然是……

应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

全国总工会递交两份政协

大会发言疾呼——

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总工会在已递交的两份政协大会发言稿中,均提及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在接受劳动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应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

震撼!“工匠精神”为什么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原因竟然是……

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全总新闻发言人王晓峰此前曾表示,针对今年的政协大会口头发言,全总进行了认真研究,初步确定了三个选题作为备选,分别是——

  • 《加强理论武装凝聚职工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强大正能量》

  • 《立足经济建设主战场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 《加大城市困难职工帮扶解困力度推动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记者发现,前两者的建言中均提及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其中,《加强理论武装凝聚职工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强大正能量》中建议,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要进一步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持续强化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最美职工”等品牌的时代性、感召力和影响力,充分体现新时代劳动者风采,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

在《立足经济建设主战场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中,全总指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社会宝贵财富,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要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就必然需要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培养和选树劳动模范和工匠人才。

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拼搏奉献、追求卓越。

深化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工生产生活各方面,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唱响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震撼!“工匠精神”为什么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原因竟然是……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去年两会期间,李守镇委员疾呼,“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想要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怎能有千万技工缺口?时隔一年之后,李守镇委员向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但结合各地区、各行业特点出台的相关政策还不多。

在他看来,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是我国工业制造“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仍是当务之急。

“宣扬工匠精神不能‘贴贴标签’、‘喊喊口号’,还是要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李守镇委员指出,如果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就无法形成浓厚的氛围,无法有效推动职工素质提升,无法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今年全国总工会将会发布“2018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以推动更多“大国工匠”式的人才涌现。

震撼!“工匠精神”为什么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原因竟然是……

弘扬“当技术工人”的荣光

  •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

  • 中部崛起,东部率先

  • 生产总值增速稳居世界第一

  • 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 173项扶贫政策

  •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

  • 高速公路网总里程世界第一……

在纪录片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中,“高精尖”技术引领时代的大国风采淋漓呈现,振奋人心。

影片也吸引了李守镇委员。他表示,光影背后,该片凸显的正是工匠精神之美,一定能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涌现了一大批反映工人阶级、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的作品,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甚至对工业速度的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李守镇委员表示,近些年来,这样的文艺作品却不多,“舆论和文化应该更多聚焦大国工匠身上。”

李守镇委员告诉记者,为了弘扬工匠精神,全国总工会和中央电视台此前联合推出《大国工匠》纪录片等系列节目,社会反响热烈。

今后,应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当技术工人”的荣光,进而引导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风气,改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培育“尊重劳动尊崇技术”的文化土壤。

建 议

抓住上海举办世界技能赛的契机

着力实施“大国工匠”

培养工程

震撼!“工匠精神”为什么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原因竟然是……

“上海成功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后,在我国‘全民尊崇技能’的社会风气开始形成,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抓住难得的契机,在全国上下掀起技能竞技的热潮,抓紧培育大国工匠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

在本届两会上,周桐宇委员呼吁着力实施“大国工匠”培养工程。

广泛建立大师工作室——

作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承办城市,上海还将在赛后建设国际技能博物馆,为世界留下丰富的技能遗产。

建议在国家和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培育的基础上,建立起国家、省、市三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站),挖掘、选树、培养优秀人才。

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氛围——

技能工人的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成为质量大国、质量强国的重要因素。世界技能组织首席执行官大卫·霍伊的一句话非常有道理,“希望通过大赛的举行让更多家长们明白,上大学并非是子女未来唯一成功道路,成为技能工人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青年人的不错选择,而非最后选择。”

她建议,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代表的先进事迹,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建立更多“校中企”——

促进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贯通,吸引集聚高水平技能人才,打造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只有工匠才更懂得如何锻造工匠。”周桐宇指出,应该建立“校中企”,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

“技术工人的缺口还很大”

新生代技术工人会比前辈更出色

震撼!“工匠精神”为什么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原因竟然是……

上海发展迫切需要“大国工匠”。“无论是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还是上海提出的建设‘四个品牌’,实际上都是需要工匠精神和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

“谁说工人没有用武之地?”徐征代表认为,“人,一定是第一生产力。”

徐征认为,与以往相比,如今的工业化最大特点体现在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方面,只有通过对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高技能后,才能实现工业化对整个行业的推进。

如今的工业化离不开信息化。工厂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流水线,要有工人来操作,同时,现场安装也都是机械化……

要顺利地与机器打交道,这就对工人素质有了高要求,给传统“工匠”概念赋予全新涵义,即升级转型为利用脑力、展现智力的综合性人才。“能够掌握新一代智能、信息化技术的工人将是未来的主要力量。”徐征说。

徐征所在的上海建工集团里,先后诞生了六位“上海工匠”,这个比例着实不低,可他说“还有上升空间”。

“技术工人的缺口还很大”,徐征说,上海建工集团目前拥有35000名员工,其中技术工人3500余人,“这支队伍并不算壮大。”“既掌握现代知识,又传承老一辈的技能,这样的新生代技术工人一定会比前辈更出色。”

“救捞队员最年轻的41岁”

小众行业队伍同样需要扶持

震撼!“工匠精神”为什么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原因竟然是……

像这样危险系数高又小众化的行业,除了后方保障,还要出台相应的人才培养及技能认证机制,“人员技能的提升可以由我们自己培训,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他们的技能等级、技能能力予以肯定。”

——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救捞工程队副队长金锋

两会期间,金锋代表首次详细披露了对于巴拿马籍油轮“桑吉号”的救援细节。有着30年一线打捞经验的他,更关注的还是年轻人员的后续培植和激励。

“你们可能不知道,这4位救助人员里,最年轻的41岁,还有3个50岁出头。”金锋说,打捞工作既需经验,也需体力,所以中青年是最佳人选。如今,这支队伍面临着“黄青不接”的局面。

目前,“(潜水员)很难招。”金锋透露,以往单位一年隔着一年招生,可随着流动性上升,招生频率改为年年招。“就算现在,一年只能招到四五个,时间一长又留不住人,今年春节,一下子就有2条船上的6名船员不干了。”

虽然是小众行业,依然需要技能认证,这恰恰又成了一道难题。因为需要此类鉴定的人员数量不多,如今全国不少地区相关的技能鉴定机构都关掉了。

“广州关了,烟台停了,什么时候恢复还不知道。”金锋说,即便上海保留了这样的机构,但材料递交了一年多,还处于等候状态,“有时是我们要去海上救助,没时间去申请鉴定,有时又遇到审核机构没有空”,等来等去,几十个人的团队,就在技能鉴定面前卡了壳。他希望相关部门对此行业设立固定的鉴定日期。

践 行

来自基层一线的委员谈“工匠精神”———

每位爱岗敬业者都是诠释者

何为“工匠精神”?在来自基层一线的委员看来,“工匠精神”不是宗师巨匠们的特有殊荣。每个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钻研的劳动者都是当代“工匠精神”的诠释者、传承者。弘扬“工匠精神”,就从坚守本分做起。

甘于坚守的“钉钉子”精神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安徽宿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许启金告诉记者,只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就能做成这一行的专家,成为这一行的状元。

所谓“钉钉子”,其实就是一种坚守。1982年许启金以社会招工身份进入电网系统工作时,还是一名“门外汉”,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6年,从在自家阳台上搞小发明、小创造,到带领一个班组,再到带领“启金工作室”的40多名员工进行技术革新,钻研技术达到痴迷的程度。

“用心钻研,旁人觉得你很累,其实你却很快乐。”许启金道出了“工匠精神”的一种境界,“反复尝试,不断创新,孤独不寂寞、枯燥不乏味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 2000年,他凭借多年的知识积累顺利通过技师资格鉴定;

  • 2003年,通过高级技师鉴定;

  • 2005年,被安徽省电力公司聘为首批首席技师;

  • 2015年,他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技能大师”称号。

震撼!“工匠精神”为什么三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原因竟然是……

“40多万次操作零差错”纪录

完美,真的可以做到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用她的职业生涯,或许就诠释了一个奇迹———工作20多年来,进行了40多万次操作,至今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当你拥有了做好本职工作的心,你就会把这种精神融入自身。”张恒珍告诉记者,在一次大检修中,她已经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身体极其疲惫,但在她的脑海中,每一步的安全操作规范依然深刻其中,即便是下意识的动作,也没有出错,“因为这么多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因其独创的工作法,她被誉为“巾帼工匠”。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