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现实生活中,我们渴望自己更聪明点,表现优秀。有些鸡汤文说:在职场中要向领导展现自己;学校中要积极参与比赛,情场与商场中展现自己的优势和力量,吸引潜在伙伴目光。实际上这样的聪明人,成功概率并不高,真正能走到最后并成功的,都是隐忍坚持,少说多做的。比如三国第一聪明人,司马懿。
一、关键时刻说关键话,一句话可得到一辈子荣华富贵
之前我们在文章轻心:你说话的方式,暴露了你的未来命运说了杨修的聪明,实际的蠢笨。
今天的主角是解缙,他比杨修可聪明多了,从小就有“神童”的美称。5岁能背诵诗文,7岁能写文章,10岁就能够背诵几万字的文章,并且终身不忘。
这么一个人,从一开始就得到皇帝的器重,被明成祖朱棣带在身边做“百科全书”,官名为内阁首辅。当时朱棣为了皇位传给太子朱高炽,还是二儿子朱高煦愁眉不展,解缙一句话就搞掂了:好圣孙。
好圣孙指的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能文能武少年天才。他一说出口朱棣立刻喜笑颜开,确定了皇太子与皇太孙人选。
各位看官想想,因为这句话,下一代皇帝和下下一代皇帝都要对他千恩万谢。他只要安安稳稳守在朱棣身边,荣华富贵,王侯将相还不是指日可待?
这就是说话的水平,一句话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到死。
二、聪明人容易在说话中去画蛇添足
可解缙并不就此满足,他觉得他还可以更好些?
他可是明朝第一聪明人,编撰过号称“现代版十万个为什么”的《永乐大典》的智囊。
他的聪明才智必须要让周围人知道,不然怎么显示他聪明,也就是他的话,让他跑远跑偏了。
朱棣在举兵清君侧,攻打建文帝时,二儿子朱高煦救过他的命,他发放超过一般皇子标准的慰问金给儿子。解缙说:这不行,超过高干子弟标准了。
朱棣准备打越南,收复国家固有领土,解缙说:“现在时机不对,要不要打个赌,你打得下也守不住。”
慢慢的,朱棣被解缙惹毛了,他把解缙发配到越南去吃苦耐劳,锻炼脑子。其实是让解缙锻炼情商,看住嘴巴,该说话时候才说话,不该说话时不要乱说,比如老板准备做什么,他就别乱批评了。
但是解缙并没认清问题所在,他在越南给皇帝提意见:“你怎么跑到北方去打仗了,劳民伤财啊?南方的水利设施不行了,还得修修啊。”
解缙被抓回来,直接投入大牢,关押了五年。
大家看,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原本站在帝国最高层的解缙一下子被踩到泥地下,就在于他自恃聪明,从不反省。
三、宁可不说话不得罪人,也不能多说话到处得罪人
解缙被关押在大牢五年,朱棣在看监狱犯名单时,正好看到他,就问了身边人一句:“解缙还在呢?”
这时候如果有人帮着解缙说话,他就被释放了,因为他本来也没犯什么大罪。可惜那一刻在朱棣身边的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他曾被解缙在宴席上当面嘲讽,那一次武将纪纲想附庸风雅,做对联与文官们游戏。解缙看不起纪纲没有文采,讽刺纪纲: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纪纲得到这个机会,立刻买来好酒好菜在监狱中宴请解缙。在他喝酒大醉后,命令士兵把解缙脱光衣服,埋在监狱外挖好的大坑中,在这个数九寒天中把解缙活活冻死。
解缙也成为明朝第一个被冻死的内阁首辅。
四、
读完解缙的故事,我们明白了解缙为什么会失败吗?
一个人能有多成功,并不在于你发挥了多少你的长处,而在于你规避了多少你的缺点。换句话说,少犯错比一门心思往前冲要强。
小时候我们读过“猴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故事,故事中的猴子从最大的西瓜到最小的西瓜,因为它从没总结一下,自己曾经做的究竟对不对?
解缙就是那只猴子,原来做的是对的,可是用原来的思维指导以后的工作,越做越错,错了还不回头。如果他能够稍微不自信些,想一想自己怎么从内阁首辅凋落被发配越南,至少能保住在生命。
那你会问,想不通怎么办?
想不通就放一放,做点别的事,别去撩关键人物比如老板的胡子,因为那时候你并没有十足撩到他的把握,做得不好很可能就是你不想要的结果。巴菲特购买股票也一直说“本金为先”,没想通前不贸然动作,保证本金不受损失。
生活如做人,做人即生活。情场中你没想通打中姑娘软肋的礼物,花再多钱还惹一身骚;职场中你没干到领导心目中的程度,再卖力也是白费力气;商场中你拿不出甲方需求的标书,送再多金钱牌子也容易被做烂。
那样,你就能最大限度保证每一步都是对的,每一次说话很少出错。聪明人再聪明,敌不过总做错事;普通人再愚笨在一件件成功小事或话语堆积中,也渐渐获得认可。
所以,做人不在于做多少事,在于每件事每句话对还是错,错了赶紧反省修正。那就不怕别人太聪明,即使再有城府的人也得找人帮忙干活,自然信任有加,一起干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