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对于金融体系中普遍存在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问题,多位政协委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民营中小微企业一直被定调为经济和就业的“稳定器”,但由于缺乏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在融资中一直处于弱势,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分析认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两个问题,融资难和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可能要根据我国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发力,而融资贵的问题则与风险定价、信息不对称有关。
对于如何解决这两大难题,3月3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金鹏辉对记者表示,他今年的提案将围绕完善动产担保提出,他认为,完善动产担保将对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有所帮助。
“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有一个获得信贷的评估项,在这个项下有一个合法权利力度保护指数,这个指数评估满分是12分,我们过去几年分数还不是很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金鹏辉解释称。
每年年末,世界银行都会推出《全球营商环境报告》,这份报告对营商环境的难易程度进行了详尽评估,主要考察包括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10个指标。分数越高排名越靠前,则意味着该经济体的监管环境更有利于企业的开办和运营。
金鹏辉对记者表示,目前人民银行、各大商业机构都在落实有关决定,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预计今年将会有更进一步的进展。
对于具体建议,刘尚希提出,可以运用金融科技去帮助解决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些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做得相当好,利用风控模型,做到零人工干预向小微企业放款。利用金融科技来进行风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依托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本低,效率高,既为小微企业提供了贷款,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盈利。”刘尚希认为,过去银行通过尽职调查、人工判断去进行放贷,审查成本高,且在碎片化的信息下难免出现失误,而运用大数据,通过新的算法和模型,可以将大量数据综合起来判断,也能对企业的经营信息做到动态掌握。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也提出利用数字技术,为小微企业融资,“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线上风控,通过高频的移动支付收付款数据等多维度动态数据生成风控结果,替代传统线下风控,并据此进行线上放贷。”
周桐宇认为,这种互联网贷款模式初步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的触达、成本、风险等难题,给民间资本参与小微融资趟出了一条新路。
不过,目前这种数字技术的方式为小微企业融资还存在不少障碍。对此周桐宇建议,首先应该鼓励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升级,包括使用移动支付等,以此积累信用;要推动工商、税务、司法、公用事业与金融机构数据开放,增加小微企业数据的维度和准确度;此外,传统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可以用联合贷款等方式,发挥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