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不久前,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委针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情况组织检查,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会费、经营服务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收费行为,严查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收费行为,降低不合理和偏高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仍有一些行业协会商会存在发证只收钱、不审核的情况,有的协会存在涉嫌依靠广告费、培训费敛财谋利,还有的协会承担管理审批职能但是审批程序透明度欠缺,成为改善营商环境“盲区”等现象。专家建议,进一步细化相关行业协会职能定位,制定行业协会纳入目录清单管理,增加行业协会管理与收支透明度。
只收钱不审核会员证书成敛财工具
行业协会商会的不少会员单位因涉及传销、非法吸储被立案调查,成为近期社会关注焦点。涉嫌虚假宣传的天津权健、陕西无限极等企业,都是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员,其中无限极还是该协会副会长单位,引发舆论哗然。
不久前,被撤销登记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下属机构经常向企业推荐购买协会AAA级信用企业证书。获该证书的民信贷、掌悦理财等企业,已被公安机关定性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
理发师成“战略人才”,协会发证书只收钱不审核。记者近日接到反映称,由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发放的“中国战略型人才库入库证明”存在各种发放乱象。在北京市富卓大厦的沙宣美容美发学校办公室,办公区有一个证书专柜展示区,摆放陈列着多个证书,其中“中国战略型人才库入库证明”赫然在列。
“入库证明”正文显示:某某同志经单位推荐,参加中国战略型人才库组织的人才素质及专业能力测评,知识和能力达到相关专业入库标准,同意入库,特此证明。证明上盖有“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和“中国战略型人才库管理中心”的公章。
沙宣美容美发学校工作人员介绍,在学校缴纳3000多元参加美容美发、形象设计等某一个专业的技能培训,再缴纳1500元,通过考试,便可获得“中国战略型人才库入库证明”。
对此,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工作人员表示,“中国战略型人才库入库证明”证书是出于规范提升行业人才质量的目的,和中国战略型人才库管理中心合作发放,每个证书收取费用几十元,作为工本费、人工费,抵消成本开支,“至于学员为什么要缴1000多元,我们也不清楚”。
该工作人员表示,协会已经发现了记者反映的上述问题,在2018年年底前叫停了这些合作项目。但是为何培训机构招生过程中仍宣称可以发放该证书,他表示不知情。
中国战略型人才库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则称,沙宣美容美发学校陈列发放的“中国战略型人才库入库证明”,的确是他们和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合作发放的,证书发放筛选审查主要是由第三方的推荐机构负责,中国战略型人才库管理中心收取300元作为服务费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表示,长期以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会员会费与发放证书创收,为了增加收入,往往放松监管,甚至有意为之,形成“卖会员、卖证书,谋收费、谋敛财”的套路,导致协会成员鱼龙混杂,“这也是国内很多协会,难以真正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收取广告费培训费协会收费披“隐形衣”
记者采访发现,在国家对行业协会商会日常管理、收费检查日益趋紧的情况下,一些行业协会以广告费、培训费等方式对企业的收费,巧妙绕过了现行监管政策。
——会费最多20万,广告费能收两三百万。有乳业公司反映,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乳协”)、中国奶业协会(以下简称“奶协”)等行业协会会员收费已有明确的标准,但企业常会收到冠以“中国乳业领军品牌、提升中国乳业美誉度”等的广告合同,广告费用几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
“这笔钱并非直接给乳协,而是给一家公司。”一家乳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由乳协指定,相当于协会“白手套”,这在行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因为会员费收到20万就差不多顶格了,但广告费没有标准,一家乳企可收两三百万。
该负责人说,这些广告都是行业内广告,一次宣传10多家乳企,对企业没什么明显用处。“但广告费企业还得交,一方面举办活动需要邀请协会参加,更重要的是,一旦遇到并购时的行业调查,反垄断机构常会征求协会意见,所以要和协会搞好关系”。
记者向中国乳协、奶协等协会核实时,奶协否认有收取过高的费用,“会费外的费用我们不收取,因为这是违规的。”奶协会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乳协相关负责人在答复记者时表示,会费一般都比较低,从几千到数万不等。但相关的广告策划和会议等,都是根据上级部门的需求,协会负责跟企业对接,企业自愿决定是否参加。对于是否收取数百万的广告费用,该负责人表示没有听说。“至于是不是其他公司在负责这些活动,我不清楚。”
——强制培训,收费标准协会自己定。尽管证券业、基金业、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年检在2018年已取消,但后续职业培训收费依旧是相关行业公司的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位证券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证券行业从业人员每年都需要参加后续职业培训,内容涉及证券业法律法规、执业行为规范,按照规定要求,每人每年至少要完成15个学时的继续教育,其中10个学时必须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远程培训系统完成。
“如果不按规定完成相应学时,证券业协会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位证券业从业人员说,从去年8月起,收费调整为15元/学时,公司每人每年仍至少缴纳150元,“后续执业培训有必要,但收费标准就是协会一纸文件制定的,尤其是协会收取网络培训费,成本很低,非营利机构却大肆敛财,让人想不通”。
记者采访发现,通过一系列从业强制措施,责令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后续职业远程培训,除证券业外,在基金、期货等金融行业协会也有类似情况。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证券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5万人。照此计算,仅此一项,每年远程培训收费额超过5000万元。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案。一名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以网络培训费为例,每个基金从业人员收取网络培训费225元,粗略估计,我国基金行业从业者有数十万人,以此基数进行计算,基金业协会每年收取的网络培训费总额在千万级规模。然而,协会的网络培训课程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要远远低于协会收取的网络培训费用总额。
除了网络培训费,还有会费。“协会会费的额度,每年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该基金从业者说,协会定位是为行业企业做好服务,而非营利性质,协会收费应该是可以覆盖其成本支出就可以了,尤其是那些承担着一些行政管理职能的协会,手里掌握着巨大的权力,更应该在费用收取方面慎之又慎。越是承担有重要审批职能的部门,在向企业提供有偿收费服务时,越是需要严格自律和接受来自外界的严格监督。
部分从业者呼吁,类似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这种协会,虽然不是政府部门,但是承担着很多和政府行政部门一样的管理职能并拥有审批权力。当前政府行政部门多次推动行政审批的透明、限时等方面的优化,这些协会的主管部门也应该督促协会多做一些方便企业、提高审批效率的改进工作。
细化协会职能定位提高管理收费透明度
业内专家表示,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多轮整治后,协会商会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在管理机制、收费冲动、职能划分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
业内人士反映,“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一些行业协会仍承担行政职能,但履职过程中存在操作不透明等情况。
“政府行政审批项目现在都变得透明高效了,比如有的审批项目直接明确限定5个工作日办结,或者无法办结,也要给个反馈,告诉企业应该补充什么材料,但是,一些协会在审批环节透明度上有待提升,”一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向所在协会提交会员申请,已经半年多了,犹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既没有回复说哪个条件不行,也没有回复是否符合条件,没有收到任何反馈。
“我前往协会咨询处窗口咨询过,被告知申请仍在办理中。”该从业人员称,后来,他委托熟人向协会内部消息灵通人士打听,得知会员审批业务暂停。在协会咨询处,他还看到一些外地的基金公司前来咨询。相比而言,这些外地公司来北京跑一趟进行咨询,所耗费的精力、时间成本更大。但是,这些咨询窗口经常安排一些从外单位借调过来的非正式员工,他们自己对相关流程业务都不掌握不熟悉,很难精准地回答咨询者的问题,往往草草记录下来,应付了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应当加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这家协会承担着私募基金公司基金产品的登记、备案等职能。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5月以来,一些私募基金风险暴露,协会严格筛选会员资格。为控制风险,协会需优化会员入会及管理机制,严格控制会员准入。
对此,相关基金公司认为,对会员准入机制严格要求是应该的,也是基金公司能够理解的,但是,再怎么严格的标准,首先应该是公开、透明的,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准入、审核不透明,企业无所适从,这容易出现暗箱操作、权力寻租,“在政府行政审批事项都已经健全办结时限与反馈机制的情况下,承担行政职能的协会,不应该成为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盲区’”。
“目前协会正在优化会员申请流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解释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是法规要求。但任何协会的入会申请及办理流程,都不是行政审批,与履行登记备案手续不同,不属于公权力范畴。证券期货基金行业的协会审慎办理入会,是自律管理的过程。协会办理会员入会,尽管法规规定机构要通过申请入会,但并不意味着协会无条件办理入会,在某个风险爆发的特定阶段,协会审时度势地做一些审慎安排,一方面是协会的自主事项,另一方面也是证券期货基金行业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属性需要。
该负责人表示,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的背景下,最近几年,我国的金融体系,包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如何有机结合、有效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这些都正在发生巨大的、快速的变化,新形势、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包括登记备案和入会等自律管理流程,都必须随时响应这些变化、问题和风险。由于我国金融服务体系还在走向成熟,相关机制的稳定、透明,当前正处在逐步形成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专家建议,一方面,进一步细化相关行业协会职能定位。乔新生说,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并非行政职能的简单移位,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应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协会,制定权力清单并公开,参照行政审批改革要求强化日常管理。其他协会,则应通过市场化“优胜劣汰”。
另一方面,增加行业协会管理与收费透明度。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王毅武建议,针对政府委托授予相应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容易成为乱收费“重灾区”的特点,应完善政府购买机制,明确涉企收费清单,公开缴费依据、标准;加强审计、核查力度,公开审计结果,逐步提高作为非营利性行业协会的财务透明度,增强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