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业绩下滑之后,昔日风电行业巨头深陷诉讼风波。1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联邦检察官指责华锐风电窃取美国超导公司AMSC技术。而作为被告方,华锐风电曾是国内风电市场的“巨无霸”,上市伊始市值逼近1000亿元。但经过风电不景气和自身发展不顺,昔日巨头风光不再,不仅市值不足百亿元,更是披星戴帽游走退市边缘,业绩近年合计亏损超百亿元。虽然2017年华锐风电利润回暖,但在回归行业巨头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市场考验。
诉讼风波
华锐风电再遇风波。1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联邦检察官指责华锐风电窃取美国超导公司AMSC技术。该案将于1月8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法院开庭,如果被判有过失,华锐风电可能面临最高48亿美元的罚款。
北京商报记者就此次诉讼事件采访华锐风电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称目前不方便透露,相关事宜皆以正式公告为准。
对于这一诉讼,华锐风电2017年中报曾有披露,美国时间2015年12月9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地区法院就美国司法部起诉华锐风电及三名自然人一案进行聆讯,公司聘请的美国律师前往参加了聆讯。截至目前,该案正在审理过程中,尚无裁决结果。
公开信息显示,美国超导公司是一家能源科技公司,位于马萨诸塞州。在风力发电市场,该公司通过能源电子产品和工程以及支持服务,帮助制造商生产具有高度竞争力的风力涡轮机。据美国超导公司官网介绍,美国超导公司和华锐风电于2005年开始合作,向华锐风电提供大量的风机设计和技术服务,同时为华锐风电数千台风机提供电控核心部件和控制软件。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力行业分析人士称,如果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无非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合作中采取了不正当手段。风电行业需要投入很大的研发成本,一些企业为节约成本就会选择铤而走险。
巨头陨落
如今因诉讼风波被大众关注的华锐风电,曾经却在电力市场“叱咤风云”。公开资料显示,华锐风电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销售和运维服务业务,而那时正值中国风电市场飞速发展之期。
当时国内的风力发电设备都是千瓦级,国家开始鼓励兆瓦级机型的研发。在兆瓦级风电市场抢占制高点后,华锐风电火力全开,到2008年,华锐风电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403兆瓦,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七;2009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510兆瓦,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三。
收益政策利好和前瞻性布局,使华锐风电那些年的业绩突飞猛进,2007-2010年,其营收从25亿元猛增到203.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1.11%;净利润从1.27亿元暴涨至28.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2.32%。业绩飙升后,华锐风电在2011年成功挂牌上交所,融资94.59亿元,发行价90元至今仍是A股纪录,当时市值逼近1000亿元。
正当华锐风电将在资本市场展开拳脚之时,剧情却急转直下。在经历了数年飞速发展之后,国内风电市场日渐趋于饱和,2011年之后,包括风电在内的多种新能源投资皆陷入行业低谷。另外,在2011年,中国风电行业经历了几场大事故,由于风力发电设备电压不稳造成脱网,并引发人员伤亡,这让国家能源局对风电设备并网有了更严格的监管,并收紧对于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
受此影响,号称“巨无霸”的华锐风电也从2011年开始,走上了亏损之路。2011年,华锐风电净利润从前一年的28.56亿元暴跌至7.76亿元,同比下跌72.84%。2012年,情况继续恶化,华锐风电营收再次腰斩,从104.36亿元狂跌至40.18亿元,净利润从7.76亿元跌至净亏损5.83亿元,首次陷入大额亏损。2013年、2015年和2016年,是其亏损最为严重的三年,分别亏损34.46亿元、44.52亿元、30.99亿元,三年合计亏损109.97亿元。如今的华锐风电已经因长年亏损披星戴帽,股票简称“*ST锐电”。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华锐风电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影响。近年来许多风电、太阳能企业都面临亏损,这主要是因为扩张太快,投入成本过多,收益却不理想。而目前电力市场过剩,电力供大于求,企业亏损不是很稀奇的事情。
如何翻身
2017年,已经成了“亏损王”的华锐风电业绩终于见到起色。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华锐风电业绩报告发现,2017前三季度,华锐风电实现营业收入4341.88万元,同比下降88.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155.56%。至此,华锐风电似乎迎来自2012年以来的第二次年度盈利。
华锐风电对此表示,在2017年上半年,华锐风电扭亏为盈,并在市场、技术、运维三大方面进行了积极部署。到目前为止,华锐风电已确认在2018年底前完成供货的订单70万千瓦,保内机组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7.34%,后运维市场已签订的订单总额超过1.1亿元。在未来华锐风电将聚焦风电数字化发展,摆脱风电行业的沉疴旧疾,向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风电企业迈进。
在重回行业巨头的道路上,华锐风电还面临更多的市场挑战。电力行业专家何晓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大环境来看,目前国内风电市场喜忧参半。目前市场实行分区固定电价,终端市场的价格机制较为明确,政府补贴政策也比较多,新能源发电机组有很大市场。而另一方面,电力的整体环境不是很好,电力需求下降,而新能源发电本身发电小时数较小,并且不太稳定。综合看来,政策环境较好,但市场环境却不太乐观。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果想做得长远,首先是要适应国内需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技术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要面向前沿技术,大力投入研发,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才能走得远。”而林伯强更看重稳中求胜,“目前电力行业整体过剩将近20%,企业想要做大就一定要稳。从目前的企业来看,离市场近,稳扎稳打的就会做得好一点,而新上来的企业面积铺得很大,财务成本很高,业绩通常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