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我们呼吁,为商业银行的绿色融资降低风险权重,以便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近日,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在2019可持续金融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说。他认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愿景,全球监管者应确立更有利于可持续金融发展的新监管指引,为绿色金融提供发展沃土。
另外,对于未来的绿色金融发展,他还建议投资者应转变观念,从过去那种保护环境会影响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就是情怀投资的旧式思维中走出来,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色信贷、绿色投资和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三大主战场,银行则是绿色信贷的发放主体。
据统计,到2018年三季度,我国绿色信贷余额超过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10%;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都是绿色信贷的主力军。
在全球来看,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也日渐增多,作为国际项目融资中被广泛认可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工具。截至2018年11月,赤道原则已被遍布全球37个国家的94家金融机构采纳,这些金融机构占据了新兴市场70%以上的项目融资份额。兴业银行2008年在中国首家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截至2018年12月末,兴业银行已累计为16862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17624亿元,融资余额达8449亿元。
除了绿色信贷,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也举世瞩目,截至2108年11月末,全球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发行来源之一。
在绿色投资领域,2006年联合国发起责任投资原则,要求投资者投资的时候考虑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三大因素,根据最新数据,目前全球签署“责任投资原则”的机构接近2000家,管理的总资产超过80万亿美元。随着我国对绿色投资的日益重视,预计ESG投资在中国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在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目前我国也存在绿色信贷统计标准参差不齐,缺乏配套激励政策等问题。陶以平提出的为商业银行的绿色融资降低风险权重,也是目前银行业最为关注的激励机制之一。
广州的花都区是华南地区唯一一个绿色金融改革转型试验区,此前,花都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蔡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在绿色金融的实践中,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与开展非绿色金融业务获得的市场激励其实是差不多的,这就制约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所以,他建议对于金融机构,能否为其出台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比如更高的不良容忍度、差别化的准备金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