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观点 | 林华
特许金融分析师,上海和逸金融董事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证券化业务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兴业银行独立董事,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央行《金融会计》编委。著有《金融新格局:资产证券化的突破与创新》《中国资产证券化操作手册》《中国REITs操作手册》,译有《REITs投资指南》《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等。
前言:金融应该与科技相融合,金融是横轴,科技是纵轴,科技进步让金融的广度跟深度不断延伸,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且定制个性化的监管。未来科技的核心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与此同时,金融科技也必须拥抱监管,加强监管。
FINTECH金融科技及创新
什么是金融科技,简单来讲可以用一个坐标图表示,金融是横轴,科技是纵轴。金融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从最早的支付开始,到储蓄,到投资,核心是支付。而科技的进步让金融的维度不断向上提升,最终是实现个性化的服务及个性化的监管。
金融具有很强的现金价值,科技具有很强的股权价值。因此金融科技的发展短期靠金融,长期靠科技。短期内通过发展金融,获取现金,长期通过发展科技获得股权增值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性成为良性的发展路径。
关于金融,支付是其核心。有金融首先出现交易,最初交易是以物换物,后来出现了现金、信用、货币基金,包括区块链,这些都与金融有关。
关于科技,我认为有两个核心内容: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其中算法和数据都包含在人工智能里。而金融与科技的交叉点是资产证券化,其中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依靠科技创新的金融企业,由于报表比较弱,需要通过证券化来获得替代融资渠道。其次,科技企业盈利能力较弱,需要切入金融业务,证券化也成为金融业务的资金来源。
当今,科技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金融科技也不例外。之后我会举例阐释关于证券化的科技的应用,并谈一下关于区块链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技术驱动下的证券化业务
资产的生成、加工及投资端都需要技术。新时代新经济需要新资产,新资产需要新的科技,新的科技需要新的股东。
资产类别有三大类:To B、To C以及To G。To G涉及PPP;To B涉及供应链金融、租赁债权、商业地产租金收入、保理等,To C则涉及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行业必须拥抱新时代下可持续循环产生的资产类别,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效率。如何获取新的资产类别?使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科技成为了必然。面对这样的情况,金融科技企业为了新的科技,经常需要在股权层面整合新的股东。众所周知,消费金融迫切需要新的科技,早期企业要注意资产的布局和投资。而百度与中信银行联合发起的百信银行便很具前瞻性。
关于资产的打包,我认为从目前来看,资产的打包从资产的入池、破产隔离、交易定价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来完成。资产入池可以通过大数据,筛选入池资产;之后,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实现破产隔离,即实现确权(破产隔离的本质是确权)。产品设计与交易定价可以通过历史相关交易结构,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自动化设计产品交易结构。最后一步便是通过ABS-LINK寻找最佳的承做团队。
通过对每单交易进行建模,测算分析每档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未来现金流,从而构建每个资产类别的收益率曲线,实现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实时定价。当然,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可比证券,对标的证券的价格进行矫正。在此情况下,区块链与证券化可以做到完美的结合。什么是区块链?如果用四个字概括:系统与生态。
案例二:区块链为什么是金融科技的最佳结合
区块链的核心目标是构建系统,弱化平台,创造生态,区块链只要构建生态,就会有长远价值。平台买卖双方都没价值,而是平台最有价值。用区块链社交,数据自己掌握,通过加密,平台加密实现数据共享,可以应用这个数据,被平台所索取,这便是平台的扩展。
关于这部分我引申一下,现代金融核心是账户体系和交易体系,账户体系是核心中的核心。区块链技术的私钥、公钥以及钱包地址构建完整的账户体系。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区块链可以为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构建账户。对比银行和区块链的账户和交易:银行是开户实名,账本交易不公开,而区块链是开户匿名,账本交易细节全部公开。举个例子,比特币区块链,公开账本交易细节,匿名开户,账本全网共识,创造了Electronic Cash。
保密身份创造了现金的特性、隐私性,同时账本余额的公开同步,就创造了现金的价值的唯一性。区块链的价值在于用共识机制确保了金融的核心,也即“唯一性”。目前,区块链是金融科技的结合,但没有跟实体经济结合,这也是区块链的困难之处。与实体结合最大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线上的共识可以用数学进行计算,而线下向线上流动的部分共识无法依靠数学计算。简言之,线上的唯一性依靠区块链共识机制,而线下的唯一性靠物联网。
物联网让动产变为不动产,保证资产的唯一性,也确保原子世界资产的金融属性。这也就是以前放贷款要放不动产的原因,因为不动产与动产相比更稳定。我们担心使用比特币进行双重支付,也是一样的逻辑。
从记账的方式来看,银行记账采用1+1的模式;区块链比特币记账采用的是1+N模式,也就是一方记账,多方核对账本。从账户基础看,银行账本是基于账户(Account)的,区块链账本则基于交易,即类似状态机(UTXO),这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
在与物联网结合、与人工智能结合的过程中,包括数据隐私,我推出一个理论:金融的核心最早是从支付开始,支付的形式是以物换物,物物交易;接下来是使用现金;最后是信用,信用是实名制,在此之后是使用基金份额做支付媒介,我认为如果发展好的话,资产可能成为支付媒介。
金融的本质是唯一性的问题,密码学和共识机制确保了唯一性。线上的唯一性依靠密码学和共识机制,线下的唯一性靠物联网,物联网可以让动产变成不动产,确保了资产的唯一性。我们假设区块链背后的节点是人,假设背后是人工智能,区块链+人工智能使资产更加智能化,而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资产证券化,可能资产的本身就可以做支付媒介。这个概念我认为是有实现的可能,但前提需要更好的技术、更好的监管,监管对于中国的金融业来讲是必要的。
金融科技的创新与监管
金融科技必须得拥抱监管,加强监管,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在我国现有的监管环境下,更偏向于金融持牌机构做科技创新,长期来看也鼓励科技公司+牌照来做金融业务。监管更看重是持牌机构,并且对于投入科技、人员都是有一定的要求。
本文源自2018年10月25日,“2018信睿论坛——新技术革命与人类共同命运”活动中林华的演讲,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