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单飞两年后,阿里旅行再次改名,从淘宝旅行到阿里旅行“去啊”,这次的改名明显更“阿里化”。
阿里动物园里天猫、蚂蚁、菜鸟、千牛等,又多了一个“飞猪”。
雷军著名的“互联网思维”理论,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阿里旅行改名“飞猪”,也认为自己已经跑到了台风口上。
阿里旅行的改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变化,在两年内做了很多探索,如今在战略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1、飞猪专注出境游
这个转变就是出境游,可以叫做国际化或者全球化。
是不是很耳熟,2014年是阿里巴巴提出的三大战略之首就是国际化。
阿里旅行在2014年分拆独立时,初创时期为了对标携程去哪儿,还无暇重视这块市场。
在这两年里,在线旅游发生了巨大变革。
行业的老大与老二合并,携程加上去哪儿已经处于几乎垄断地位;途牛上市,在跟团游上深耕;同程抱住腾讯大腿,在微信上拥有了入口。
根据易观数据,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737.7亿元,同比增长49.6%;中国旅游产业线上渗透率达到11.5%。
2015年携程、去哪儿、阿里旅行等前三甲在线旅游企业占据在线旅游市场79%的市场份额,较2014年提高10.3%,在线旅游市场马太效应明显。
互联网领域的二八规则,强者恒强,在行业老大不问题的情况下,后来者翻盘的可能性极小。
出境游是在线旅游市场几乎最后一块红利,也是飞猪能够掀翻携程去哪儿的为数不多的机会。
2014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6.1亿人次,较2013年增长10.67%;2014年出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到1.07亿人次,较2013年增长9.2%。
相比国内在线旅游的红海,出境游还是一片蓝海。
2015年,在线出境自助游市场交易规模达137.2亿元,同比增长79.5%。整个出境游市场交易规模甚至达到1.5万亿元。
在线出境游,首先是一个大市场,快速增长,比国内在线旅游市场增速快一倍,每年几乎以百分之百的增速增长;其次,在这个市场,并没有一个强者,不管是携程还是途牛,在这块几乎毫无建树。
这就是互联网所谓的边缘战略,从边缘回到中心,最后边缘也能变成中心。
2、如何赶超携程?
目前,国内电商的增长在20~30%之间,在线旅游行业则在40%以上,实际上增长率仍然很高。
对飞猪来说,40%的增长仍然是一个舒适的增长空间,飞猪总裁李少华为何要舍近求远,给自己定一个这么高的目标,毕竟,母公司阿里巴巴GMV增长也在24%左右,完全可以接受飞猪目前的增长率。
飞猪的雄心,除了来自于自我激励之外,外部的因素也是很重要的。
在2016年初,在线旅游的老大,携程CEO梁建章宣布,目前携程+去哪儿+艺龙的交易额已经超过3000亿元,并且定下了2020年达到1万亿交易额的目标。
同样,飞猪改名的发布会上,李少华发布的讲话也给飞猪定下未来几年的目标,交易额达到1万亿。
目前飞猪的业绩是怎么样呢?
会员超过2亿,日均访问用户1000万,交易额1000亿。
2020年如果达到1万亿的话,4年需要10倍增长,这是比携程更难办到的任务。
如果按照携程的路子走,怎么也不不可能超过携程,毕竟携程体量巨大,携程不出错,飞猪永远得追随携程的脚步。
在线旅游方面,只有出境游没有垄断性的巨头;未来三年内出境游的产值甚至会超过两万亿;目前出境游相对封闭,从业人员较少,存在信息差,这在互联网领域几乎不存在了,也就是说,在线出境游仍有好几年超额红利。
经济学人的一篇报道也指出,中国出境游市场1300亿美元左右,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市场。
这个空档谁抓住了,谁就是在线旅游的未来之星。
3、飞猪碾压了谁?
虽然携程系对此反应迟缓,但是很多创业公司已经瞄准这块,比如穷游网、世界邦、爱旅行等。
想必这些网站听到飞猪转变战略的消息是震惊的,BAT几乎控制了中国头部20家APP,掌控了移动流量,飞猪的进入相当于阿里巴巴的移动流量将大幅倾斜。
阿里的恐怖之处还在于,提前在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兄弟公司的互相提携。
支付宝的出海已经取得成效,支付底层的打通,让飞猪拥有几乎任何中国公司都没有的优势;阿里在国外的一系列投资,比如Lazada、Paytm等,是掌握了很多当地资源的,比起很多两眼一抹黑的国内公司,飞猪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
传统互联网时代转移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有今日头条等流量中心崛起,但本质上还是BAT控制,尤其腾讯和阿里两家,掌控了大部分的头部APP。
BAT过处寸草不生的定理依然存在,如今阿里的飞猪瞄上出境游,对在此耕耘的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噩耗。
拥有基础设施、底层技术和流量平台的巨头,在互联网领域赢家通吃,几乎是不可避免。
创业公司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开它们,或者在它们进入出境游之前,跑得足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