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燕赵晚报石家庄版四世同堂短视频上线后,立即受到热捧。仅一天多时间,ZAKER石家庄、燕赵晚报抖音号和燕赵晚报微信就收获43万+的点击量,抖音号上有的四世同堂家庭视频更获数千点赞。有网友直言:“这样的呼唤情真意切,这样的家庭令人羡慕,值得点赞!”还有网友称自己家是五世同堂,也要拍摄同款视频,给家庭留份纪念。
如果您觉得石家庄版四世同堂短视频有趣,还等什么?拍摄您家的四世同堂短视频上传给我们,接受大家的祝福吧!
1
杨子明老人:
四世同堂的体育世家 习武之人必先修德
燕赵晚报刊发征集四世同堂家庭消息后,杨老先生家是最早通过热线报名参加的家庭之一。1月24日,当记者来到92岁的杨子明老爷子家时,一眼认出了眼前精神矍铄的老者:这不是摔跤柔道大家杨子明嘛!
面前的老人走路稳健,说话清楚,思路清晰。如果不是一头白发和脸上的老年斑,你会觉得这位健康的老人最多80岁,可杨子明老人是1928年生人。这个家庭不仅是四世同堂,更是体育世家。
杨子明老先生是中国摔跤柔道大家,新中国首代国家柔道队组创人之一。早期因过硬的摔跤技术创造了连续10届全国冠军的跤坛神话,被称为“一代跤王”。曾在1959年全运会庆功会上得到了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被聘为国家摔柔教练、国家比赛仲裁委委员会主席,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为中国培养出无数优秀的摔跤教练员及运动员。
杨子明老人的儿子杨光和今年65岁,退休前在天津桂发祥十八街大麻花食品厂工作。老人的孙子杨兴从小被爷爷“操练”,成为一名职业柔道运动员,退役后成立子明堂柔道馆,欲把摔跤柔道技艺发扬传承。老人的重孙杨田文硕今年11岁,还上小学的他也是一名柔道运动员。
四代人在一起生活,杨兴说爷爷爱听戏喝茶,父亲平时采买做饭,天津人的一手好菜体现得淋漓尽致。重孙杨田文硕说,太爷爷老怕他长身体的阶段吃不好,总会亲自去买鱼虾肉回来让家里换着花样做。每年过年,一大家子会聚在一起吃饭喝茶、聊摔跤、聊做菜。
这一家人几辈习武,杨子明老人总说,习武之人必先修德。别看老人家92岁高龄,可有空了还是爱跟孙子杨兴比画两下。重孙子练习摔跤柔道,是从5岁半时开始的。太爷爷手把手教重孙摔跤。可那时孩子听不懂、看不懂,也不喜欢。直到上小学一年级后,学校让写一篇作文《我的太爷爷》。于是,杨田文硕听父亲讲了太爷爷的光荣历史,听后,他就主动开始练摔跤了。问他为什么,小家伙说,他崇拜太爷爷。在看到了爸爸杨兴和太爷爷的诸多奖牌奖杯后,小家伙说:“我有一天也要成为这样优秀的体育人。”
2018年,重孙杨田文硕参加了“2018青岛国际学生柔道公开赛”,当他拿着一等奖的奖状和奖牌到太爷爷面前“炫耀”时,杨子明老人的眼中噙满了泪花。
2
魏福贵、吴桂英家庭
父严、母慈、子孝
1月26日下午,北宁湾小区魏福贵家,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孩子们的喊声和笑声。冬日的阳光照进客厅,魏福贵和老伴吴桂英坐在沙发上,笑呵呵地看着儿子们高声聊天,儿媳们、孙媳们聚成一堆儿拉家常,3个重孙辈的孩子,举着玩具手枪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我家有20多口人,今天只来了一半,你看看,多热闹!”小辈们把记者迎进屋,忙着介绍老父老母。
魏福贵81岁,吴桂英83岁。他们有4个儿子,孙子、孙女一共7人,重孙辈有6个孩子。老两口跟小儿子一起住还不到一年,以前基本上是自己照顾自己,洗衣做饭什么的都不在话下。他们作息非常有规律,每天凌晨5点起床,晚上7点半就睡觉,一日三餐的时间也是固定的。老两口身体都很硬朗,用魏福贵的话说就是“很少吃药片儿”。
其实,老两口身体好,跟年轻时打下的底子不无关系。他们忙活惯了,一刻也闲不住。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养大4个儿子着实不容易。年轻时,魏福贵在棉纺厂上班,吴桂英在家种地。她白天忙活地里的活儿,晚上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给儿子们做鞋、做衣服。深夜,儿子们一觉醒来,经常看到母亲还在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魏福贵、吴桂英这辈人的勤恳和吃苦耐劳,孙辈、重孙辈也许无法完全理解,但儿子们都记在心上。
如今日子好过了,儿孙们就加倍孝敬老人。在身边的,把老人照顾得很周到,在外地的,逢年过节都回家团聚。说起现在的生活,吴桂英笑得合不拢嘴:“好得都没影儿啦!俺们知足!知足!”
“我家没别的,就是父严、母慈、子孝!” 魏福贵的儿子们说,孝敬父母、尊老爱幼,长辈们是怎么做的,晚辈们都看在眼里,不用教也能做得很好,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一大家子的视频拍摄得很热闹。先是魏福贵5岁的重孙子和3岁的重孙女“隆重登场”,随后是魏福贵的孙子、孙媳和儿子陆续亮相,最后,老两口刚从门里走出来,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围了上去……
3
耿景彦、宋翠果家庭
全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1月26日上午,乐城苑小区一套单元房里,为了拍摄四世同堂短视频,耿景彦、宋翠果老两口和小辈们特意穿上了唐装、红毛衣,或是围上鲜艳的红围巾,再搭配上甜美的笑容,显得喜气洋洋。
宋翠果穿着一件暗红色唐装,坐在轮椅里,精神很好。如果不是家人说起,很难相信她已瘫痪了30年。30年前,一场突发的脑梗导致她全身瘫痪,只能平躺在床上,完全不能自理。两年半的时间里,宋翠果几乎一直在住院,老伴耿景彦白天上班,晚上悉心照顾、陪伴她。在全家人的努力下,宋翠果的身体渐渐好转。如今,宋翠果仍有半边身体无法动弹,但跟30年前相比,已好了太多。
两位老人结婚已63年。63年来始终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患难与共。这样的“父母爱情”,年复一年历久弥坚,成了最好的“教科书”,无须说教,自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感染和教育着孩子们。如今,老两口都是83岁,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也都已年过半百。第三代有1个孙女、1个外孙、1个外孙女,第四代的重外孙女,今年也3岁半了。这个小不点儿乖巧懂事,不停地往太姥爷、太姥姥手里塞糖块儿。
孩子们都非常孝顺,二女儿与老人同住一栋楼,买菜做饭、洗洗涮涮等活儿干得多一些。住得比较远的大女儿和儿子,也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个大家庭不仅尊老爱幼、幸福和睦,跟邻居、亲朋相处也都非常融洽,人缘儿很好。出善心、办善事、做善人,是耿景彦常挂在嘴边的话。小辈们谨记老人的教导,正直善良、热心助人。
“只要能看见孩子们,全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这是耿景彦老两口对幸福的定义。“只要上有父母,我们不管多大年纪,永远都是孩子!”这是姐弟三人对幸福的感受。他们给大家庭微信群起的名字就叫“港湾”:享受亲情,遮避风雨,家是爱的港湾,也是心的港湾。
拍摄视频时,耿景彦的重外孙女小梦婍蹦蹦跳跳地出场,随后,耿景彦的外孙女、两个女儿陆续亮相。回应着两个女儿的呼唤,耿景彦推着宋翠果的轮椅,满面笑容地走进镜头……
4
范志红老人
85岁的独生女是个多面手
1月27日临近中午,石家庄市筑境家园小区,85岁的范志红老人正在逗重外孙女悠悠练习说话,一旁,老人的女儿李东方和外孙女杨紫轩正忙着做饭,四世同堂的家庭总是笑声不断,临近春节,这份幸福更是让人艳羡。
说起姥姥范志红,大学老师杨紫轩说老人很坚强。“姥姥是棉四纺织厂的工人,1937年出生,是独生女,在那个年代比较罕见。”解放后,范志红老人生下四个女儿。杨紫轩的母亲李东方排行老二,而后,李东方四姐妹又生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到了杨紫轩这一代,她生下女儿悠悠,如今还不满两周岁。家里第四代有4个孩子,采访这天,记者只见到了杨紫轩的女儿。
在李东方眼中,母亲范志红一生劳累,小时每次夜里睡醒,她都能看到范志红熬夜为家人缝补衣服的身影。“我姥姥是个多面手,做饭很棒,所以培养我母亲也学得一身好手艺!”杨紫轩说。
杨紫轩小时候,她们姐妹四人最喜欢逢年过节去姥姥家。大年初二,总会在家里自办一台文艺晚会,唱歌跳舞朗诵诗歌,当然还能得到姥姥的压岁钱。因为家中女孩多,都特别爱美,姥姥就带她们去染指甲。这个染指甲可不是如今外面买的指甲油。而是一种花研磨出来的汁,颜色鲜丽且不易掉色。“有这种花的地方我现在都记得,就在棉四对过的一片房子中。”杨紫轩回忆说。
在这个家中,杨紫轩小姨生下表弟的时候,大家笑称表弟是“九千斤”。因为范志红终于盼来了家中的第一个男孩。这个家庭两代九个人,八女一男的比例有些罕见,杨紫轩一直认为自家的女人都有强大的生女儿基因。悠悠这些第四代小辈出生后,范志红老人开始学着玩起手机,因为在手机上可以看到大家发的小宝宝的照片。
四世同堂的家庭,孩子们一到家庭聚会的时候就蒙圈,为什么呢?因为姥姥和姨实在太多了。太姥姥,大姥姥,二姥姥,三姥姥,小姥姥;大姨,二姨,三姨,小姨……有时怎么也分不清楚。不光小的蒙,连范志红老人有时也蒙。但凡要叫一个人时,往往都是叫一圈,最后才感知到自己想叫的人。
拍视频时,为了方便,当天只有杨紫轩带孩子和母亲李东方陪在老人身旁。当然,还有杨紫轩的表弟,因为悠悠还小,需要舅舅抱着才能完成“任务”。
5
曹玉珍老人:
从战争岁月走来 95岁高龄仍能做衣服说快板
1月27日,荣昌花园西区,曹玉珍老人这个春节在大儿子曹洪兴家欢度,届时,全家近30人都会来这里向老人送上新春的祝福。
见面时,曹玉珍老人原本在床上小憩,看到晚报记者到来,老人麻利地穿上红毛衣,快步走出,从老人的行动上,你无法想象这是一名1924年出生的老人,今年已经95岁高龄。“来啦,快坐,洪兴给客人上茶……”笑容满面的曹玉珍迅速主导了现场。
曹玉珍老人有三儿一女,一年里,轮流在几个孩子家居住,儿孙们都比着伺候。“你看我这么大岁数身体好,除了自身原因,与孩子们的孝顺和精心照顾分不开。”曹玉珍老人说。到了她这个岁数,老人仍能做被子、做衣服。这不,前几天老人刚刚做了一床新被子。老人爱看书看报,一辈子爱劳动爱学习,真是践行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
采访这天,老人的大儿子在家,孙女曹园带着21岁的重外孙女李佳瑶专程赶到家中,就是为了配合家里一起拍摄四世同堂短视频。同时,老人的小儿子,62岁的曹利民也专程赶来看望母亲。一家人围坐在客厅谈笑,其间已经头发花白的75岁老人曹洪兴一直恭敬聆听着母亲的“圣旨”。“我们岁数再大,有母亲在,我们永远都是孩子!你别说,这种感觉特别好!”曹洪兴一脸自豪。
说起老人的养生秘诀,曹玉珍老人说,吃软乎的,别吃咸喽,另外要吃热乎的。而为照顾好老人,曹玉珍老人的饭都是家人单独做,一天三顿外,还要配上牛奶和相应的水果。
对于儿孙辈,老人也有偏爱。比如,老太太就直言几个子女里偏爱小儿子多些,一旁的曹利民打趣道:“嗯,老娘也没多给我一间屋一毛钱,但妈妈确实关心我,说得更多些,哥哥们都不计较,我们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着母亲转,家庭和谐。”
从战争年代走到如今的幸福时代,曹玉珍老人感慨万千,还自己编了快板唱给记者听。她认为,家里有传承的精神,就是勤劳和勤俭,希望如今的年轻人不要忘记这个好传统。
拍视频喽!重外孙女李佳瑶大大方方走出,一声妈喊出了曹园,随后的一声“爸爸”,曹园将老父亲曹洪兴叫了出来,最后出场的当然是我们95岁却快乐年轻似少女的曹玉珍老人。
6
享受亲情,提醒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父母爱情”相濡以沫,姊妹亲情如手如足、父慈子孝天伦叙乐,还有似乎是不讲道理的“隔辈亲,亲又亲”……这些人间至情,在我们采访的10个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家庭里,都能找到。
其实,这10个家庭还有一个相似之处——他们都很会“享受幸福”。84岁的太姥姥王玉池跟重外孙女一起看动画片、吃零食;85岁的张世恩把大幅的全家福挂到客厅最显眼的地方,老两口没事儿就瞅瞅;95岁的曹玉珍,大儿子曹洪兴已75岁,无比自豪地发表幸福宣言:“老妈在,咱七八十岁也是孩子!”……
对于幸福,他们一点儿都不“钝感”,而是相当敏感。这种敏感的意义在于,能随时捕捉到稍纵即逝的幸福,并把点滴幸福多倍放大,升级而为更浓更醇的幸福。
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一文中说:“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这也是我们策划本次石家庄版“四世同堂”短视频活动的初衷——提醒幸福。春节将至,在这个难得的阖家团圆的节日里,希望你的心对幸福敏感,希望你静下心来享受亲情,沉溺于幸福而无法自拔。
惟愿户户安康,家家美满。
小家不小。每家每户的幸福,其实是天大的事。就像习近平说的那样:“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7
特别提示
扫描本版二维码,或通过ZAKER石家庄相关专题以及燕赵晚报抖音官方号(1223146625),都可以观看每个四世同堂家庭的短视频。
没能参与此前拍摄的家庭也还有机会,燕赵晚报石家庄版“四世同堂”短视频将继续征集。每个家庭拍摄的石家庄版“四世同堂”短视频,可发送视频、联系方式及简单的家庭情况到邮箱147640106@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采访,并同步刊发视频到ZAKER石家庄专题和燕赵晚报抖音官方号(1223146625)上。此外,抖音用户也可直接@燕赵晚报抖音号并添加话题#石家庄版四世同堂,自行发布视频参与互动。
文/图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苗静 南开宇
猜你喜欢
最新通报!石家庄这6个违规房产项目被处罚;5个月水费1.8万!一查竟是家里这个东西惹的祸!赶紧自查!丨新闻早餐
“春节回家带点啥?” 这些春运路上的包裹太催泪!丨心灵悦读
有一种团圆叫“反向过年”,在庄里生活的你是回老家过年还是接父母进城过年?
编辑 静静 责编 卡卡
石家庄日报全媒体新闻热线
—— 96399 ——
倾听大众声音 发布权威信息
架起媒体与用户沟通的桥梁
长按图中二维码 关注“石家庄热线9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