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官银号,是清代天津最早的一家国有银行,也是一个时期之内繁华地区约定俗成的地名,在天津类似的地名还有劝业场、百货大楼、小白楼,也就是说,以一个具体的地标,代表一个区域。作为银行的官银号,存在时间并不算长,作为地名的官银号,在80年代以前深入人心。要讲官银号的故事,还得先讲东北角。
清代天津老城东北角,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庙叫三义庙,供奉刘备、关羽、张飞。这是一座香火庙,传说十分灵验,前来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山门前空地上挤满小吃摊儿,各种小吃不胜枚举,庙附近有一个大水坑,名为黄家潭。
庚子年闹义和团,总坛口就设在三义庙。拳民烧毁仓门口、望海楼两座教堂,赶走外国传教士,又在老龙头火车站抗击八国联军。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城,联军捣毁了三义庙总坛口,拆了三义庙的山门,大殿里的刘关张也跟着倒了霉。三义庙被废,改成了八国联军的临时弹药库。
联军成立都统衙门管理天津,下设巡捕局、卫生局、库务司、司法部、公共工程局、总秘书处、汉文秘书处。因为天津本来就有租界,有不少洋人,都到都统衙门任职。
英国圣教堂传教士鲁滨逊,临时借用娘娘宫大殿传教,娘娘宫地方太小,他想把三义庙改成传教场所,都统衙门表示同意,搬走了弹药库,鲁滨逊对三义庙进行了简单的修复,开始在此传教。
当时都统衙门在直隶总督行辕办公,1901年年初,总督行辕失火,河水结冰取水不便,大火从凌晨一直烧到下午,一座行辕烧得片瓦不存。半年后,都统衙门通过决议,责成公共工程局在东北角建一幢办公用房。工程局选中三义庙,并将黄家潭污水坑填平夯实。因为需要拆除周围一些民宅,都统衙门也不想乱来,华人房主得到了125元的赔偿金。
都统衙门本想在这里建一座办公大楼,设计为主体三层,坡屋顶,拐角处建一座五层塔楼。大楼在1901年年底动工,建了一大半,1902年夏天,天津爆发霍乱,两个多月内全城因霍乱死947人,患病者1300人,8月15日,都统衙门宣布解散,把天津的管辖权交回到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开始推动北洋新政,委派周学熙办北洋银元局,铸造钱币,统一货币,规范金融市场;委派做过湘军粮台、直隶布政使的毛庆蕃办北洋直隶官银号。官银号初创资本100万银元,为省级官办财政银行,可代表国家发行钞票,同时经营直隶省金库,融通行政经费,与西方各国金融业交流,调剂市场。
东北角那座大楼竣工后,袁世凯把税收部门“常关局”等机构安置在大楼的东马路一侧,把北洋直隶银号安置在北马路一侧。1903年4月1日,直隶官银号开业,这个时间比北京成立户部银行,也就是国家级中央银行要早多半年。
直隶官银号开业后,给天津初等工业学堂、织染缝纫公司、劝业铁厂、启新洋灰公司等企事业低息贷款,放款70万两给天津各中小钱庄,恢复了庚子事变过后的市场秩序。天津的各家工商企业纷纷在官银号设立账户,存取银元。官银号还印发了纸钞,上面印有“北洋天津银号”和李鸿章的头像。1907年4月,官银号在其东侧附设门面,开办“博济储蓄银号”,经营存款业务,吸收社会游资。
官银号最好的十年,陆续在北京、上海、汉口、保定、张家口、唐山等地设立了分号。1913年,官银号改为直隶省银行。1927年,直隶省银行在储户的挤兑中宣布倒闭。转过年来,国民政府把直隶省银行改组为河北省银行。
20年代末,河北省银行盖起新的银行大楼,常关局被裁撤,当年八国联军都统衙门盖起的大楼由于疏于管理成为危楼,被拆除拍卖,天津八大家之一、正兴德茶庄的老板穆逢熙拍得头筹,在这块地皮上建起正兴德大楼。在正兴德大楼的对面,同升和鞋帽店的总经理李溪涛开一家百货商场,因为是五家股东各投入一万元做股金,店名就叫“五和百货商场”,也是老天津人难以磨灭的记忆地标。
实际上,当时天津是中国北方的金融中心,英商汇丰银行、英商麦加利银行、美国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俄华道胜银行、德华银行、横滨正金银行,再加上号称“北四行”的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都在天津设有总部或分行,直隶官银号的生意并不好做。对于天津和天津人来说,官银号的地名属性,大于它的金融属性——
1906年,比利时电灯电车公司开通了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设立了“官银号站”,久而久之,“官银号”成为这一区域约定俗成的地名。这个地名一直使用到80年代,直到古文化街建成,东北角新华书店又成为天津最大的书店,“官银号”这三个字,在人们心中才逐渐淡化,如今天津人称这一区域为“东北角”。2003年,官银号大楼在东北角复建,成为一家银行。(文:何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