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今年8月份以来,全国各地都进入了大范围的持续高温天气。盛夏高温,尽管每天都有预警,但是家长们似乎并不介意炎炎烈日,仍然为孩子们制定了各种暑期课程和出行安排。其中,暑期出国游项目颇受追捧。
利用暑期长假带孩子进行出国游学活动,是各大旅行社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暑期出境旅游狂欢季。日前《世界游网》公布的《2018年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指出,暑期出境游人数比例高达57%,且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眼下比暑假更热的应该是暑期出国热。
从现代教育意义上看,出国游学指的是大中院校、社会机构和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单位通力合作,面向国内外青少年开设的游学课程,同时承认本校学生在国外及校外选修的游学课程学分。
靠谱的出国游学,则可以促进文明的对话,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品质。
但是与此同时,如火如荼的教育机构也利用了家长的心理,投其所好,推出各种暑期出国游项目。暑期出国游的益处几乎逼平了过去十几年的家庭教育。一时间举全家之力,也要满足出国游的愿望,成为很多家长和孩子共同的追求。
通过沃德社会气象台网络情报实时监测显示,自 6 月 30 日以来,“暑期出国游”相关讨论达3825 条,仅相关微博影响力就高达26276.32万人次。暑期出国游的热度较之天气高温,毫不逊色。
在中国,暑假出国游依然属于奢侈品消费
所谓工薪、农民阶级义务教育,中产阶级素质教育,顶层阶级精英教育。各个社会阶层出身的孩子对世界有着不同的认知半径。暑假出国游学是顶层阶级的日用品消费,中产阶级的必需品消费,但在今天却是工薪、农民阶级的奢侈品消费。
通过沃德社会气象台的实时监测,我们对关注暑期出境游的网络用户做了详细的区域分析:
结果显示,我国关注暑期出境游的用户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地区。
以下高考状元的情况也印证了上述观点。四川高考理科状元,知识分子家庭,把做题当作娱乐;贵州高考状元,颜值高,家境好,特长是播音主持;陕西高考状元,曾去美国参加交流,篮球打得溜,还是健身达人,妈妈是爱跳舞的知性女性;北京文科状元父母都是外交官,自己经常跟着父母出国!
北京高考状元更是耿直表示,自己的父母是外交官,属干中产阶级。关于高考状元们的不再是鸡汤式的学习习惯和天赋异禀,而是他们背后优渥的家庭背景。
出国游学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不久前《潜江晚报》的一篇新闻报道,关于杭州一位姓孙女士的儿子第一次暑假出国游的感受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孙女士说儿子是目前全班唯一一个没有出过国的孩子,儿子即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英国游学,费用高昂。孙女士表示,自己半年的工资也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但是为了孩子还是花了三万块钱报了名。孙女士很苦恼,为何出国游变相成了攀比之风?
其实对于像孙女士一样的众多中国工薪阶层来说,暑期出国游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品消费。偶尔的出国旅行是一种可以在朋友圈九宫格刷屏的重大生活事件,出国游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本身的教育意义。
其次对于我国乡镇、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暑假还围绕着基本的安全保障、爱心关爱、多部门联合调查、走访中展开。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中国人民网等权威主流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
出国游不是暑期必修课,富养孩子应量力而行
通过沃德社会气象台的监测显示,我们发现,72.91%的观众对暑期出国游持中性态度,理性、客观成为观众对暑期出境游的主要态度。
说明虽然当下暑期出境游越来越热,但是公众仍然保持着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另外,一些权威媒体对暑期出国游也纷纷表示了辩证的态度。
新浪财经认为,工薪阶层的教育方式向他们的消费方式看齐,尽管负担累累,但仍然开始超前借鉴富人阶层对孩子的富养模式。
人民日报认为,暑假游学攀比,苦了家长也累了孩子。政府减负了,家庭负担却在增加。
中国新闻网则提出,应理性思考出国游学的价值和意义,暑期出国游,学应大于游。
针对以上权威媒体的观点,网友们也纷纷发表观点,表示盲目攀比进行出国游确实不妥。
大部分家长还是比较有自己的看法:
杭州的胡女士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没错,但一定要出国游学吗?这一趟就是几万块,是我几个月的工资,但孩子没有概念,他们会觉得很轻松。是不是别人去我们也就要去?我不希望孩子养成这种攀比、跟风的习惯。”
李女士的女儿就读于一所住宿制民办学校,身边朋友几乎都给孩子报了境外游学。“这不能说是一种刚需,但很多有经济能力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去体验一下吧。少年宫的还算便宜,一般去美国都要四五万起步。我倒不是不愿意给孩子报,而是她自己不想去。女儿说,平时住校每周才能回一次家,暑假想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游学一去就是半个月,还要在外住宿,她不乐意,我就不强求。”
所以片面追求高大上的教育方式,只会无端损耗一些家庭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出国游不是孩子的暑假必修课。即使是,也得考虑,这一趟游学花掉的几万元是否值得,并不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去买单。
目前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仍不发达,国民财富仍然不足。义务教育刚刚完善,素质教育的历史并不长,精英教育更是仅仅发生在社会金字塔的那一小撮顶端。
其实面对这样的客观环境,中国的家长更应当理性看待出国游,量力而行。面对阶层差别,家长无需过于焦虑。更不用打肿脸充胖子,身体力行与孩子共同进步,教给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任何阶层的跨越都离不开自身努力,就像北京高考状元说的那样: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会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