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最近调查显示,近3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1600元,还不够花怎么办?用校园贷呀!
“无需抵押!”
“低门槛!”
“最高5万额度!”
走进校园里,常能看到这些写着诱人字眼的校园贷宣传单张。
有的手续流程极为简单,你只要带上身份证和学生证,留下联系方式,数千到上万元不等的贷款可能当天就能到账。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畅读君想问,这些看似方便低息的“校园贷”真有这么好么?
在2016年初,21岁的大学生郑德兴难担60万巨额债务的压力,从8楼纵身一跃,以自己年轻的生命给“校园贷”敲响了一记血淋淋的警钟。
这样的悲剧和例子并不少见。
校园贷瞄准的正是——有着旺盛的物质消费需求,却没有相匹配的收入能力的年轻人们。
就在前天,“39名大学生拖欠校园贷,名为创业,实则买手机”的案件正式宣判,判定长沙的网贷平台胜诉。
这39名大学生借款金额大多在2000到5000之间,当时申请贷款的理由以“微商创业”为主,但实际上大多都用作买手机、办生日聚会等社交活动。
后来没有偿还完,他们就更换手机号失联,最终不仅落得了“老赖”之名,还损害了自己的信用记录,影响以后买房和贷款。
20岁出头的大学生群体,还有着较强的虚荣心和攀比欲望。
父母也抱着“生活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心态。所以他们“校园贷”欠下的款,最终还是转嫁到整个家庭为之承担。
而部分不法违规校园贷平台,在前期宣传都是“超低利息”,实际上却是等着套牢吃人的高利贷。
柳州一高校大三学生小韦就是这样的受害人。
一开始他只是借了1000元,后面无法及时还款。为了补这个豁口,他又再申请了另一笔贷款,结果这样挖东墙补西墙,滚雪球一般的“利滚利”,最终竟变成了欠下了19万元的巨款!
可以想象,心智还未成熟的学生在面临这样的巨额债务时,该有多大的心理压力。而某些“校园贷”各种不人道的催债手段,则逼部分年轻人走向了绝路。
其中最臭名昭彰的就是“裸贷”。一旦欠债的女大学生还不上款了,就威胁把她们的照片发给家人同学们,或者就势逼迫她们出卖身体。
这些被催收的学生们难道没有别的出路么?
据畅读君分析,因为学生和学校家庭都紧紧捆绑在一起。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贷款平台要催收时,就直接威胁把欠债情况向家长和学校方曝光。
“让你从此再没脸见人!”“告诉你学校让你退学”...很多年轻人在这样的胁迫下,出卖了自己,甚至萌生了轻生念头。
谁来监管和审核这些吞噬年轻人的不法“校园贷”平台?
幸运的是,国家正在大力打击此类平台,并且各个银行也针对校园学生推出了相应的贷款计划和安排。
可在畅读君看来,除了建立相应的监督和审核机制,归根结底,源头还是在于人心。
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引导年轻人去树立理性成熟的消费观,才是根本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