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春节是华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与清明、端午、中秋并称华人四大节日,过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从汉武帝时期朝廷就下令以农历的寅月(一月)为正月,正月初一是新年的开端,称做元旦日,这个习俗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到了民国时期,政府采用公元纪年,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新年的开始,而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也沿用公元纪年法,以一月一日为元旦,而传统的农历新年则被称为春节,虽然元旦也是我们的法定假日,但是国人最看重的依然是春节。
因为春节而兴起的春运,号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季节性迁徒活动,据说今年会达到30亿人次,相当于每天帮每个德国人搬一次家。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神州大地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从庙会、灯会、舞龙舞狮到唱戏、扭秧歌、跳广场舞等各式各样,而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个人觉得以春联为最。
春联,汉朝时期叫做“桃符”, 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
随着造纸术的改进,人们渐渐用代表吉庆红色的纸张来替代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字张贴在大门旁边。
唐朝贞观名将秦琼与尉迟恭英勇善战威名赫赫,据说太宗皇帝因为忧思恐惧夜不能寐,秦琼与尉迟恭主动要求站立在皇宫门口守卫,后来皇帝命画师将二人全身甲胄的样子绘画下来,张贴在门上,后来流传到民间,二人遂代替神荼、郁垒的门神位置,成为中国最家喻户晓的门神。
唐朝后期,雕版印刷术开始盛行起来,所以门神老爷的画像也跟着走俏起来,宋朝王安石就有诗说道“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当时过年贴对联(门神)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后蜀皇帝孟昶曾经在大年命人写过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张贴在皇宫里,是史书中记载最早的春联。而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最早的春联则是敦煌遗书中唐人刘丘子在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撰写的春联叫做“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比后蜀时期的记录又提前了240多年。
不过毫无疑问,唐朝律诗的发展为春联提供了基础的格律保障,律诗的颔联与颈联一般都要求对仗工整,所以对联的对仗工整这个条件基本可以确定是在唐朝以后才兴起的文化类活动。
到了明朝时期,贴春联的习俗才全国性的流传开来,据说洪武皇帝朱元璋虽然没上过什么学,但是非常喜欢对联,定都南京以后,命令城内居民每年春节都要贴春联以示庆祝,即使家中有老人去世了,也要贴上颜色不同的春联(白、绿、黄三色),叫做“丁忧联”。所以从明朝时起,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几百年下来,其中也流传下了许多经典的春联句子。
比如通用型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还有做生意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还有祝福型的“春风春雨风调雨顺,爱国爱民国泰民安”;
还有神仙的专用联,比如灶王爷的“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等等。
参考资料:《淮南子》汉刘安著;《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