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成都市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已建成
归集1255万自然人的19.44亿条信息
共归集全域成都230余万户法人主体,其中企业80余万户、个体工商户147万余户、社会组织及其他法人29408家;重点人群25114人,累计9千余万条法人信用记录,已成功为21个应用系统开展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数据支撑。(截至2月)
全市累计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222.4万个,其中新赋代码101.3万个,存量代码转换121.1万个,转换率100%。
成都市已经在“信用中国网”“成都信用网”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近55.4万条。
昨日上午,“诚信建设万里行”接力活动成都站在成都市高新区菁蓉汇启动。早在2017年底,成都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信用示范城市。目前,已建成“成都市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归集1255万自然人的19.44亿条信息;截至2019年2月,“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共归集全域成都230余万户法人主体,累计9千余万条法人信用记录,4.1万重点人群信用记录,“信用中国”“信用四川”等网站日访问量达10万余次,有效打破信息孤岛。力争到今年底,成都个人信用信息归集覆盖率达99%以上。
20亿条“数据基础”推进信用信息共享
为期一周的“诚信建设万里行”接力活动成都站活动,主题为“勇担社会信用责任,共筑诚实守信成都”,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四川省发改委指导,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市文明办、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共同主办。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已形成“一网两库一平台多应用”的公共信用网络体系。构建了5类法人基础库,并对接成都市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公民库,形成了包含法人、自然人两大主体的成都市公共信用数据库。
2018年出台的《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共收录法人信息涉及全市52家单位,涉及信息事项591项;自然人信息涉及全市44家单位,涉及信息事项314项。并与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互通;与杭州、深圳、宁波、德阳、资阳等城市信用平台实现了部分信息的互联共享。
记者了解到,成都已建成“成都市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归集1255万自然人的19.44亿条信息;截至2019年2月,“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共归集全域成都230余万户法人主体,其中企业80余万户、个体工商户147万余户、社会组织及其他法人29408家;重点人群25114人,累计9千余万条法人信用记录,已成功为21个应用系统开展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数据支撑。
此外,稳步推进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及时清退僵尸企业,提升信用工作运行效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222.4万个,其中新赋代码101.3万个,存量代码转换121.1万个,转换率100%。截止目前,成都市已经在“信用中国网”“成都信用网”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近55.4万条。
19个重点领域失信问题将进行专项治理
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成后,建立健全企业“红黑榜”,加大金融、市场监管、法院等单位掌握的严重失信企业信息的披露。截至目前,累计发布“红名单”220批次、“黑名单”309批次;累计为53000余户企业出具信用查询报告,作为政策扶持、表彰评优、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上市审核等工作中的参考依据。一些企业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或黑名单后,失去了银行贷款、商业合作以及招投标资格等,“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作用成效初现。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成都市于2019年2月印发《成都市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个人信用分,积极拓展个人信用分在社会保障、公共交通、教育、科研、金融、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力争今年底,全市个人信用信息归集覆盖率达99%以上,个人信用分覆盖率达90%以上。例如,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重点领域严重失信个人也将被实施联合惩戒。
成都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全市将在19个重点领域失信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包括电信网络、互联网信息、金融保险、生态环保、扶贫脱贫、医疗医药、农民工工资、旅游、税务、法院判决执行、交通运输、科研考试、社会组织、慈善捐助、文艺演出、彩票、体育等领域出现的失信重点问题。
“信易+”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信用体系建设项目。近年来,成都市积极探索“信易+”产品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记者 滕杨)
来源:成都晚报
想获取更多政务新闻及服务资讯,请手戳下方图片并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政务客户端——四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