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吴建福,1979生于福建诏安。博士(导师林容生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福建省青年艺委会委员,福建省工笔画学会学术秘书,福建省青年画院特聘画师。出版个人画册《唯美新视觉·吴建福工笔山水画赏析》,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杂志,并被福建美术馆、厦门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作品欣赏
Art appreciation
祥麟塔
规格|65cmx65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7
行走的风景之十三
规格|132cmx64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7
行走的风景之十四
规格|132cmx64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7
惠林乡风景
规格|45cmx65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2015
吴建福作品表现的题材都是他熟悉的景物,我在他的一本册页中,看到他大量的写生作品,一方面感受到他平常作画的勤奋,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他作品的生活根源。那些丘陵沟壑,路边草木,寻常巷陌,百姓人家,在他主体精神的烛照下,“洗尽尘滓、独存孤迥”,在画幅中成为简淡幽微、虚空灵妙的意境。那些行旅中的一个转角、山岗下的一个村落、园田里的几棵枯树、溪涧中的一剪野花,都无不散发出一种超拔的生命情调。作者选择一种主观视角来观照客观景物,把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自然风景融合在一起,强化主体意识,从而使画作具有一种象征意义。方士庶在《无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比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吴建福在他的一篇创作手记中更直接地指出:“一个静寂无人的角落竟成为山川灵气吐纳的交点和山川精神聚积之处。”这正是中国山水画精神的写照。
吴建福对山水画创作的特殊敏感,除了在题材选择的别出新意之外,还在于形式上的匠心独运。他通过画面构图上的透视效果,营造一种真实的场景感,整幅画以青绿设色,敷彩丰富而纯净,用色大胆,富有节奏变化。借鉴西方绘画的现代构成和当代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赋予作品全新的山水画图式和强烈的视觉效果,以此区别于传统水墨的游观山水。工笔画严谨的线条、几何图形和色彩块面的组合,在理性的组织和真实的场景中呈现独特的生命体验。现代与传统、理性与感性、真实与虚拟、简约与繁复,多重矛盾关系在服从气韵表现的整体安排下达成和谐统一。
吴建福的山水画总有一种静气和文气氤氲其中,没有火气、燥气和俗气,如果没有较高的色彩修养、笔墨修养和文化修养,这是很难做到的。建福为人朴厚诚恳、温和沉稳,平常深居简出,过着书斋生活,读书、写字、画画,修为日渐深厚。建福对故土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在他的画室里,我们坐在茶几边,听他讲起老家诏安的一些人事,诸如对乡土老画家、中学时国文老师的尊重和怀念,他的脸上扬起温暖的神色。也许是这些画外功夫更能成全他的艺术。陆游不是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喧嚣的现实中,建福澄心静气,专事丹青,正是这种虔诚与执着的心态,抱朴养拙的态度,才造就他山水画中气韵纯厚、意境清幽的境界。
吴建福师从当代青绿山水名家林容生先生,林先生的艺术品格和生活态度当然深刻影响了他,林容生曾在文章中说到,画画要有一个清静之心和平常之心,“清静之心可以让我们在画画的时候去除急欲与纷扰,身心处于宁静清安的状态一心一意地乐享笔动墨流之趣;平常之心则可以让我们尊重理性的同时也尊重感觉,面对功利而不执著于功利,以一种轻松平静的心情自由自在地在画画的过程之中流露心迹”。吴建福显然已经理解了业师的肺腑之言。(节选·文/肖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