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财经要闻 > GEO金融干货 | 智慧金融的核心思维逻辑-金融的逻辑

GEO金融干货 | 智慧金融的核心思维逻辑-金融的逻辑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传统银行不改变,就是21世纪要灭绝的恐龙。”比尔·盖茨20余年前的预言音犹在耳。面对互联网金融浪潮汹涌,银行唯有大胆创新、自我颠覆,才能实现“助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精神”的完美交融。

近日,在“2015智慧金融高峰论坛”上,来自GEO集奥聚合等5位大数据及金融行业大咖,围绕“智慧金融的核心思维逻辑”这一话题,共同探讨了如何打造自身竞争力、如何发现和应对机遇与挑战等精彩内容,为在场来宾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GEO金融干货 | 智慧金融的核心思维逻辑

主持人:

GEO集奥聚合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吴 海斌先生

对话嘉宾:

徽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助理 王涛先生

河北银行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助理 何玉芳女士

百融金服总裁 张韶峰先生

美利金融战略合作与资金运营负责人 梅晗先生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吴海斌:很荣幸组委会让我来主持这个对话环节,在座各位都是金融和大数据行业中领先的企业。今天,就“智慧金融的核心思维逻辑”这个话题,想跟各位一起探讨一下。

1

互联网金融政策提出,金融行业经历何种变革?

吴海斌:2015年互联网金融政策提出来以后,很多企业都在转型。在这个政策下,金融行业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革?各位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我们就从王总开始。

王涛:今天探讨的是智慧金融的话题,单从银行业来说,银行业介入到互联网领域比较早,但是以前做得比较浅。以前银行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从目前的视角来看,从银行内部来说它是渠道的业务,本身成为了一个业务,后面更多的是业务银行的支撑、传统业务的支撑。一方面是,创新不足,监管层面对于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制约。我们知道银行业受到监管的框架有一个很大的制约,你在电子渠道的一些行为,都是有一些框架和法规条款约束的。所以有些事情你想的到,你也不能去做,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从现在来看,监管在互联网创新这方面的约束略有放松,银行在互联网这条道路上就有了一些想象的空间。比如说从去年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小型的城商行还有股份制银行在直销银行领域做的一些创新。用我们的话来说,直销银行在银行互联网方向上和以前的电子银行有区别,它是做业务为主的领域。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场景,其实以前银行也不缺场景,银行做消费信贷、车贷、房贷,就是在这些场景中切入的服务。现在我们会更多的切入到互联网细分领域做业务,这是直销银行的一个方向。这里面的事情有很多,包括大数据,其实大数据是银行做相关业务时的一个有力支撑,它是一个工具,可以让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另一方面,一些大银行在互联网方向上也有一些探索。刚才几位也说到了银行的数据维度很单一,数据的质量也不高,它是一个果,而不是一个因。他们做这个事情的目的试图去形成一些因,因为他们的客户基数非常大,如果他们形成一个相对维度广阔的数据视图的话,对于发展业务的话,核心竞争力是非常强的。所以目前来看,在银行这个领域,大家由于监管的力度放松,步伐从纯粹的银行业务已经慢慢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场景。但是未来会怎么样,我们拭目以待,我个人对这个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

张韶峰:站在金融机构合作方的角度看这个事情有两个感慨,第一个感慨是金融机构对拥抱互联网大数据这个事情非常明显。2011年我们开始接触金融机构谈合作,但都比较慢,而这两年明显感觉到金融机构是在拥抱互联网。以前我们互联网公司都说自己是屌丝企业,迈进银行的门都难,想跟银行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小企业、创新型的公司要跟银行合作是非常难的事情。而现在确实让我们感觉到银行也在放低身段,同时在积极尝试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和渠道,不管是来自于国家顶层的压力,还是内在创新的动力,金融机构已经必须要拥抱变革了,这是我们作为服务商感觉到的一个变化。

第二个感慨是互联网金融更多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卖东西的渠道。而并没有触及到金融的核心,也就是风险定价问题。基本上这一点目前大部分的银行也好、P2P也好,都没有用互联网来做风险这个事情。他们要么在网上卖的是理财产品,要么貌似信贷审核用的是传统的流程。我们说真正互联网最大的变革是什么呢?变革金融产品的核心就是风险。如果说你能够用互联网进行风险识别,实际上你是能够做产品创新的,比如说余额宝。总体来讲,总感觉好像离金融的核心还是远了那么一点。如果说咱们能够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这两个来改造金融的核心的话,才能迎来真正互联网金融的春天,不但真正节省成本,还能把顶层的给落实下去,要不然通过传统的方法,普惠金融做起来以后才发现都是披的互联网金融的皮。很多金融公司大肆开门店,跟小贷公司没什么区别。

这一点我看到现在也有所改变,刚才我们分享的银行基本上通过互联网房贷、发卡,纯粹通过线上实时审核,所谓的三金见面,作为一个流程,只是为了合规。真正的风险审核已经通过不同的界面来完成,这一点让我觉得金融机构真正开始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改造金融,这让我非常欣喜。

梅晗:大家好,我先介绍一下我和我的公司。我叫梅晗,我现在的企业叫美利金融,是以消费金融场景为主的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我们资产端、负债端业务都会去做。我本人之前也是在传统的金融机构,包括投行、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等等都参与过一段时间。就像吴总说的,我虽然比较年轻,但却是从传统金融机构到互联网金融机构迈出了一大步。

从我个人感受来说,我们今天讨论智慧金融、大数据金融这样一个事情,最大的基础架构完成是什么?其实我认为主要是随着移动互联、智能手机以及4G的普及,让很多之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刚才张总和王总说的都非常对,像我们银行很早时候就开始做网上银行,或者利用互联网做渠道业务,但是因为整个数据,整个基础架构的完成是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头才完成的,所以,在这两年我们看到金融以外的领域,像打车领域出现了滴滴这样一些利用到这些潮流完成的一个快速的发展。我相信在现在的话,所有的人、所有的行为在互联网上有更多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数据,可以被大数据企业抓取到,然后处理、汇集、存储。这其实是给智慧金融或者大数据金融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这在三年前是完全没有的。

另外一方面,使用互联网的人群越来越多,我觉得是一个指数级的增长,或者说这是一个数量级上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人群会使用网上银行做一些存储,或者一些转账汇款等等,现在能够在更多的场景下在互联网上使用这些金融方式。所以,我觉得互联网+对于金融来说,最大的一个改变在于整个基础架构的改变,带来的变化可能是渠道上越来越多使用互联网来做这个事情,这样一来包括直销银行、P2P企业会在这两年蓬勃发展。

另外,随着属性数据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在营销、风控很多的层面有更多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渠道来看。这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吴海斌:何总是在传统银行里做不传统的事情,我想您的感受应该是很直接的。

何玉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和商业模式的改变,金融这个行业和零售等其它行业的边界正在融合,变得越来越模糊。尤其是我们银行,其实我们现在已经不像以前在背后仅仅做一个处理,我觉得这种融合已经改变了原来隔行如隔山的模式。今天的模式更多是连接客群,提供交易规则,在满足客群需求的同时去引领。

第二个,大家也提到了大数据这一领域。今天金融机构其实也在做很多尝试,比如说我们在做风控,在做产品研发和客户营销的时候也在逐渐推这样的理念,主动找数据公司去合作。

第三个,刚才王总也提到了场景化。我们现在感觉在网上购物或者在打车的时候就会感受到这个服务。反过来,原来的客户需要金融服务的时候,需要走到网点和渠道上去,现在银行主动的和这些场景融合,把产品给客户送上门,我觉得这种产品化的服务是感受比较深的变革。

2

如何理解智慧金融?智慧金融的核心是什么?

吴海斌: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是应运而生的产物,请问各位是怎么理解智慧金融的,它的核心是什么?

王涛:以前我们没提过智慧金融的概念,就是在银行里面做电子银行,现在叫互联网金融。以前依靠人来验证信息,这个做法第一太主观,第二也不太靠谱。比如说以前,申请信用卡要填一张表,表里面有些要素根本没法验证,全靠客户经理对企业的负责,你有没有去对这个人的身份进行核实,这其实是很不靠谱的一种行为。从智慧金融这个出发点做完以后,发现大数据可以通过海量的外部数据,通过变量,利用弱相关性的数据,把它汇集成大数据的一些产品,通过一些行为的分析、营销、风险模型的建立,能够助力金融在这方面走得更加的精准。从这个方面取代以前比较粗糙的人工行为,让它变得更智能化、更自动化、更客观、更精确,这是我们对智慧金融的理解。

梅晗:我的理解,智慧金融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数据,一个是技术。数据的话,我们核心的思想还是说利用数据。不管是做反欺诈,还是信用评估,就是利用到一些以前银行不太用到的弱相关,尝试去描绘一个人,然后让这个人更加立体,能够得出更多以前没有得到的结果。

技术的体现,我的感触是伴随着数据、维度、频度等等的增长,技术这块也会发生改变。可能有这么几点,第一点,在国外很多时候你申请信用卡,比如在日本借钱,把身份证往机器里一放,钱就吐出来了,其实这里面伴随着一个全自动,包含了数据以及科技。也就是说整个这项流程可能是一个小额信贷的流程,根本不需要让信审员、业务经理、客户经理作为一个主观判断的因素,完全通过数据和科技,让这个流程变成了一个全自动的事情。

另外一个层面,因为我在传统金融机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但是我跟很多合作伙伴交流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个名词叫做批量处理。我理解银行在以前的很多规则当中,在后台里很多的操作是批量处理的,这种方式对于过去银行的很多业务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处理方式。但是现在,随着数据维度和这种频度的提高,我听到的意思是说,越来越多的银行也在思考这种批量处理是不是从低频变成高频,从批量处理变成半批量处理或者实时处理。如果我们希望每一个客户在消费场景下,能够快速地在购物环节当中直接享受到金融服务,就不再是一个批量的处理,而是一个实时的处理。伴随着数据以及商业模式的变化,技术的变革,实时处理可能是未来包括传统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能在下一个竞争当中取胜的核心的要素。这是我的一些看法。

3

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银行、金融机构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

吴海斌:互联网金融行业现在蓬勃发展,产生的P2P、互联网理财发展得非常快,传统银行也在转型。我想问问各位,这些发展已经推动了智慧金融的发展,作为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服务机构,又存在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何玉芳: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最大的机遇就是准入门槛比较低,它在发展过程中相对来说步子迈得比较快一点。另外,现在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未来还有比较好的黄金时期,所以我认为这是互联网最大的一个机遇。反过来说,它也有很多挑战,比如说它的数字手段、技术手段是不是成熟,这种风控措施、大数据措施到底能不能降低不良率,到底能不能抓住金融的本质去做持续性的创新,到底能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各种金融场景的考验。我们传统金融这已经走了很长的路,已经走得非常稳健了,但是互联网金融才刚刚开始,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对我们传统金融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政策的支持,给我们传统金融注入了非常大的活力,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挑战就在于,我们传统的经营思路和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不是能够适应现在互联网发展,我们怎么应用大数据或者互联网的思维去抓住用户的需求,做产品和服务的提升,我们怎么去布局互联网金融市场,跟互联网企业去比拼,这都是我们传统金融面对的挑战。

吴海斌:张总,从金融服务角度来看的话,您觉得智慧金融的挑战和机遇有哪些?

张韶峰:我觉得作为服务商,首先要解决客户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服务商的机遇和挑战,和金融机构的机遇和挑战是对偶的,他们不存在机遇和挑战我们就不存在机遇和挑战。

先说金融机构的挑战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在发生改变,一些年轻人基本上一天到晚玩手机,手机都变成了他的一个器官了。可对于他们来讲,他们倒不怎么爱去物理网点了,希望越快捷越好,这时候对你是一个机遇还是一个挑战?如果金融机构抓住了就是机遇,没抓住就是挑战。

第二个,信息技术的演进,导致了新型金融风险的诞生。刚才我举了一些例子,中介公司也挺高科技的,他们可能会用几十个、上百个身份证号和设备来破解你,来模拟你的身份从而欺诈你,对他来说这是他的机遇,对你来讲就是挑战。如果说金融机构要是挡住了他,另外的机构没挡住,那你就是机遇,他就是挑战。

对于服务商来讲,我们如果帮助客户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的机遇,没解决好就是挑战。其实本质是一样的,怎么样解决金融机构的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就赢了,解决不好我们就输了。

吴海斌:我也稍微补充一下,我来自GEO集奥聚合,也是服务商,我觉得机遇比挑战更多。我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有些金融机构还没有想清楚,大数据到底对金融机构有没有帮助,这是我们服务商的挑战。当银行认清这个事情以后,我觉得对我们来说就是机会了。刚才我也说了,有7亿人还没有信用记录,看你想不想做,想做的话就是一片蓝海。

4

金融机构如何塑造核心竞争力?

吴海斌:现在这么多新概念,P2P、支付、众筹、互联网金融,我们都在做,而且每个金融机构都在考虑这个问题,怎么塑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件挺难的事情,大家有什么建议呢?

王涛:这一块建议谈不上,我们自己也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路上不断前行。刚才接着几位的话题,谈下机遇与挑战。其实这个机遇是我们塑造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机遇。现在这么多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出现,使得我们可能存在的金融输出能力大为提高,如何更好地服务这些以前银行从来没有经营过的领域,建立起自己的能力,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往核心竞争力走的方向。无论是我们专业化的合作伙伴一起建立核心竞争力也好,自己打造也好,这个是比较重要的。目前我们也在往这条路上去探索,我们也在用一些数据去验证,建立我们自己的风险模型去做这件事情,因为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的管理,如果能做出一套东西,就是核心竞争力。当然每家企业可能不一样,有可能我在农村市场,有我自己的核心领域,他可能是在城市中低收入阶层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方向大家都可以不断地探索。

何玉芳:我觉得核心竞争力就是要聚焦优势。有的企业依托公司的资源做得比较好,然后再利用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提升实力。有些是有比较大的流量,流量就是他的优势。有的是产品是他的优势,比如说一些O2O公司,抓住了很丰富的服务场景,抓住了最后一公里,这就是他的优势。还有一些公司是技术上的优势,用资源技术去做风控。有的可能资本是他的优势,他是大财团,他做很多事情就可以很快做下来了,这就是他的优势。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适当做一些减法,去聚焦的话,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吴海斌:梅总是互联网金融的代表,现在这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您觉得怎样打造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梅晗:这个问题非常大,我的感触是这样的,首先还是要看企业的定位。我非常同意何总说的,就是你怎么样发挥你最大的优势,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每家的定位不一样、优势不一样,你需要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就不一样。比如说有些企业如果只做前端,他要把消费产品覆盖住,他可以和银行合作,银行提供产品和风险控制,他只要负责获客就可以了。对于一家希望在全产业链上都有建设的公司,对于我们来说,挑战性更强,因为我们需要搭建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一点。我们说金融产业很长,从前期的获客到审核到放款,到后期的融资,融资还可能会存在一些所谓的流动性风险等等很多的事情,在这里头,你的核心其实就有很多。比如说前端的获客能力,就像刚才王总提到的,消费场景化。如何能够做到场景化,这个对希望把前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要求很高,因为现在很多的有场景的公司都希望自己做金融,比如像国美、京东、苏宁,都在自己做金融。

如何去更高效地管理你的信用风险可能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就是大家在能力相似的情况下,如果你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差不多,你的信用风险也差不多,最后你的运营效率也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你如果能从运营里面提高一两个点,我们后面的中台部门50人,大量使用计算机、使用技术、使用自动化、使用流程来管理,这个可能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说对于P2P、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某种程度上融资成本可能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里,如果我们比别人的融资成本低,我在前端的定价就比别人低。

总而言之,我觉得核心竞争力在很多点上,看这个企业的定位,有的可能是木桶原理,每一个都少,这样可能才会搭建一个最全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长远地发展。

张韶峰:刚才三位嘉宾说的都非常有道理、有见地。第一点我觉得每一家公司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不能墨守成规,互联网大数据对整个行业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不能保守。

第二点就是要有开放的心态,比如说有些事情你可能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就要积极地跟合作方去合作,分享利益,让整个生态健康发展起来,共同拥抱互联网大潮。实际上BAT公司对金融行业的冲击虽然很多人说不看好,但是我觉得冲击还是蛮大的,因为他们有他们非常强的优势。第一,他们有自己的生态,在生态里头玩什么都可以,他从零售开始玩余额宝,后来是玩资产、玩保险。在一个不太擅长做大数据的金融机构,要选择跟你合作的合作方去共建生态。

第三点,就是能不能跟别人合作的同时,建立起一些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竞争力。就是说一边跟别人合作,一边去学,有一天即使没有合作,自己也能够独立生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路。总体来说,开拓视野,积极地合作,同时有自己的长远打算,这是我的一些建议。

吴海斌:好的,我们今天的对话就到这儿,谢谢大家的分享!

GEO金融干货 | 智慧金融的核心思维逻辑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