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财经要闻 > 职徒工场:金融行业里长期来看升值的岗位是什么?投行?行研?-投行是什么

职徒工场:金融行业里长期来看升值的岗位是什么?投行?行研?-投行是什么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财经要闻

职徒工场:金融行业里长期来看升值的岗位是什么?投行?行研?

职徒工场:金融行业里长期来看升值的岗位是什么?投行?行研?

01

行业选择:

形势比人更重要

我前两天听节目,说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

小钱靠“道儿”,大钱靠“命”。

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要想图个温饱甚至过上稍微体面一点的生活,你攒各种各样的“道儿”就行。换到金融里,就是比如说你做投行的,跳跳这家,跳跳那家,或者自己“攒”点私活呀,钱肯定是能挣到的(作为一个奋斗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小编真心觉得,只要不是太蠢太懒,想养活自己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但你要想挣大钱,比如很多外行人天天仰视的年入数百万吧,那不是随随便便努力一下就可以获得的,至少不是短期内能够获得的,很多时候得靠“命”,是大势所然,这叫形势比人强(所谓的风大了,猪都能飞起来)。

行情在变,游戏规则也在变。你万般勤奋,抵不过人家一时命好。比如下面的几轮牛市:

2016年券商债券投行的牛市

2014-1015年A股二级的牛市

2010年创业板股票投行的牛市

2010-2016年一级股权的牛市

2014年以前信托的牛市

还有2017年资产证券化的牛市

这些牛市里面诞生了太多的“千万”“亿万”富翁,是他们比同时期的其他金融行业从业者更出色,更努力?我看未必。

预测金融行业长期走势是徒劳的,金融靠的从来都是风,风起风停,都是政策使然,是黑匣子。

比如原来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就火了非标,但后来又说“开正门堵偏门”,于是债券又猛发了一把。钱总得有人拿,就是钱让信托还是券商挣的区别。

这就叫风,这就是命。

还有这么多年房地产的繁荣,你说便宜了谁,最大受益者里面肯定有金融。要是房地产不行了,你以为金融还能火?

很多人总希望有高人能给他指出一条康庄大道,然后沿着这条路安稳的走一辈子就可以,钱也挣到了,社会地位也有了。

(对待这种想法,我只想说,如果谁有这秘籍请顺带告诉我好吗?)其实金融更像游牧民族,是从一个草原迁徙到另一个草原,风水轮流转,永不停歇。

02

路径选择:

殊途同归的职业梦

第二个我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我个人最终目标是进入PE从事并购项目,那我现在应该去做啥?

且不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我们先想想做好并购需要哪些条件:

首先你需要懂产业懂行业懂公司;

其次你需要懂金融很多技术性的问题,特别是用来应付监管的(毕竟中国特色,你懂的);

你还要懂法律和会计,知道坑在哪;

并购往往需要融资,找钱刷的是脸;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你需要在这些领域有你“可信任”“可调动”人脉。

那么问题来了

放到10年后看,我是应该从小朋友就进入一个并购团队摸爬滚打还是先成为上面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后再去做并购?

这是个伪命题

如果你是小朋友时就进入并购行业,P都不懂,对行业完全没有贡献,很有可能还没学到东西就饿死了,然后惨遭淘汰。但如果你先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再转行,10年后你应该会想,我干嘛还要去做并购?

很多人喜欢讲“勿忘初心”。但在我眼里,没有什么初心值得执念。况且大部分人的所谓初心,由于当时的认知限制,根本就是随便一想。那些实现理想之后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之类的画面都是穷diao自己流着哈喇子闲的蛋疼YY出来的。有多少人树立flag之前是做过深入调查和探究的呢

实际上,形势比人强,选择一条赛道跑到第一远比总是纠结换跑道要重要的多。

纠结对于人生选择毫无意义。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能让你在不断增强的阅历中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行业,从而真正找到自己适合和擅长的那块东西(所谓的没有观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要轻易跟我说,我就想干嘛干嘛,先搞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能干什么)。

03

公司选择:

大平台VS小团队

我们聊完了行业选择、职业选择,现在说说公司选择。很多人在择业的时候喜欢拿着两个在内行人看来根本不具有可比性的offer来求参谋和对比。

问题往往是:

大公司的非核心部门,小公司的核心部门,选择哪个更好?

我记得以前有篇文章叫《不要把平台的资源错当成了你自己的能力》。

在做投资的金主中,其实也是分三六九等鄙视链的(最近鄙视链这个概念不是一般火热)。其中位于顶端的肯定是银行(没办法,就算银行员工工资再低,现在再怎么被就业市场唱衰,我们不得不承认,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在整个金融领域的平台优势、客户资源、资金规模等方面是其他主体无法比拟的),一撒钱至少几个亿,这导致了其中很多管钱的人真的特别把自己“当甲方”,那牛逼的嘴脸已经直逼某实权部委处长了。

你特别厉害,走出去都是自带光环,谁也惹不起你,大家都得宠着你,供着你,不敢得罪你半分半毫,我想这个状态是每个想进大平台的终极梦想。

但这样真的好吗?大平台意味着更多的层级和更加激烈的内部竞争,金字塔结构明显,如果你够牛逼,在大平台里过五关斩六将,慢慢爬上去了,没话说,服你。

怕就怕在,有些人在大平台呆着呆着,本事没练出多少,内部上不去,脾气倒变大了,习惯走到哪里都有人伺候着,你觉得有一天大平台你混不下去了,外面你还有市场吗(小公司整天忙着出业绩还来不及,会傻到花重金请个大爷回来伺候着)?

这是大平台最容易毁人的地方。

再说说小公司,小公司视同创业。

你会看到每个行业都有很多大平台的跳槽出来去小公司(降维跳槽一般都是那些在大公司混的还不错的人被挖角到小公司,有高薪高职位加持啊!大公司打工久了看人脸色看累了,跳到小公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被大家供着仰视着多舒服),但是一开始就进小公司的人一般也就在小公司之间换了,去大平台的很少,去了大平台能升到上面就更是少之又少。

为啥会这样?

有些人说是因为小公司工资高,大平台待遇低,傻子才反着跳。但更为重要的,是格局问题——主要是指做事的心态。

大平台因为待遇和品牌原因,一般会比较守规矩,知道底线在哪里,而一些小公司因为生存压力,有强烈的赚钱欲望,甚至说赚一把就走的心态特别浓烈。在这样的环境呆久了,人的思维方式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你想象中的大的多。

所以很多小公司的人即使成功跳去大公司,也会呆的特别不舒服,以往都是效率优先,只要能赚钱,就上,那种没有桎梏一往无前的感觉爽歪歪啊!现在来到大公司反而需要遵守很多规矩,效率啊流程啊也会复杂很多,肉就在嘴边却不能吃的感觉有多难受大家都懂的。

看清这些,你再考虑是大平台还是小平台就容易多了。更何况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大平台还是小公司,你的领导对你的影响会远远大于公司对你的影响。遇到过人渣才会痛彻了解跟对人是多么的重要。原来不是事错了,是人错了。

所以对我而言,大平台和小公司不是绝对的,没有一个答案说哪个一定好,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各自其中的问题

最终是要改造自己

在大平台能耐得住寂寞,能有不依赖于平台的核心能力

进小公司能有创业激情,能用大平台的视野去思考问题

04

业务选择:

做事\\创意\\搞人

最后来说说业务选择。我们常说,工作最好能做你“喜欢的”和你“擅长的”,我把所有的业务分为三类:

做事、创意和搞人

举个比较纯粹做事的职业:四大审计和码农,拼的强度和专业度;比较纯粹创意的职业就像公众号写手;而比较纯粹搞人的职业就像渠道销售。

当然,大部分工作往往是两种的结合,例如:

投行更倾向“做事”+“搞人”

券商分析师更像“创意”+“搞人”

这三种能力本身没有高下之分,关键看你自己适不适合。

理论上,如果你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极致,都会很伟大(做投行做成创立华兴资本的包凡,没有撮合不了的生意,别人就会主动来找你;做分析师做成任泽平,不仅年薪丰厚,还能体会到网红的“巨星感”,连跳个槽都能引发现象级舆论),当然如果你能做到三者结合,没有短板,那绝对是业内翘楚了。

职徒工场:金融行业里长期来看升值的岗位是什么?投行?行研?

05

大风起兮:

今年行业的新变化

今年金融行业哀魂遍野,其中有整体大环境不好的原因,也叠加了去年整个行业人员快速增加,导致行业人员未来要“去产能”的因素。

股票稍微有些起色,其他的行业在央妈和监管的双杀下都扑腾不起来了。过去赚钱的,现在都在忙着写检查。过去任性的,或许已经离开了这个市场。

在这个喝凉水都塞牙缝的市场里,今年唯一的爆发性亮点就是消费信贷与资产证券化。

Wind数据显示,ABS发行总额从2013年的279亿,猛增至2015年的6135亿,2016年进一步增长至8755亿。2017年前八个月,ABS发行总额已达7050亿,较去年同期增长71%

这都不叫爆发,叫爆炸!

你把他拆开看,会发现消费金融是主要的增长点:

消费金融(小额贷款)ABS 在过去一年迅猛发展,今年前8个月发行138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倍,成为ABS中第一大品种。应收账款类ABS为650亿,规模居第二。

发展最为迅猛的小额贷款ABS中以蚂蚁金服、阿里小贷、京东发起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为主(来一个非常白痴的解释,就是这些平台借钱给你之后,把未来到期后能够收到的来自你的还款,变成当下就可以流通的资产流动起来,这样未来的钱在今天就可以提前使用,爽吧)。

消费金融的爆发是一连串“幸运政策”的产物

原来理论上非商业银行不准放贷款的,但后来赶上“金融创新”等政策概念,给了这些主流互联网公司和大量的P2P野鸡公司放贷款的资格。

“高利贷”业务其实存在已久,但以前一直没有爆发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融资需求没有那么大,谁爱借高利贷啊;第二个是他们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结果从今年两个馅饼掉下来了:

1.传统金融紧张带来了高利贷繁荣

先看条新闻:

今年以来,为控制房价过快上涨,银行开始实施限贷规定,减少房贷增量。限贷政策给购房者带来了巨大经济压力,而自2017年5月以来,新增居民短期消费贷款大幅攀升。

说白了,买房的刚需也好,投资也好,需求摆在那里,银行不放贷不给钱,那手头紧张的买房客只好找高利贷了。

2.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无限的弹药

现在市场的潜规则是这样:

这些高利贷平台放出去的资产大概在年化20%+的利率,然后主要通过信托做渠道包装成产品,以年化8%左右的成本向机构进行融资,中间的价差被其中的环节赚走,并覆盖坏账。

资产证券化以前主要的障碍是高息底层资产的缺失,现在有了合法的高利贷,两方真是一拍即合

“牌照红利”+“高息资产”+“杠杆融资结构”,这一本万利的套利玩的6不6?这条产业链赚钱的主要就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托、券商和少部分银行,爽的很。

你担心这个有风险,钱借出去收不回来怎么办?某著名银行的信用贷产品,利率20%+,人均放贷金额10万元,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目前违约率不超过2%。

你觉得梦幻不?

监管不杀,风便不止,一起赚钱的时候谁管怎么收场。

06

高级销售:

机构销售是否值得进

不断有人问我机构销售今年还值不值得进

我们是该牛市入行还是熊市入行?

直观上来看,牛市招人多,好入,工资还高,傻子才熊市来呢。

但是机构销售这个行业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你的价值是客户给你的,而客户与你的交往是需要时间的。

牛市的时候,市场再好,但你手里没有客户,那牛市跟你关系也不大。反而是熊市,大家都跑的少了,如果你能积攒起客户,等到牛市一把变现了。

熊市入行交朋友,牛市找地来变现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只是我们谁都不知道,下一个牛市何时到来

07

后记

人生没有如果。

大部分人找不到合适工作都是因为非得一棵树上吊死,如果能投到100家,怎么样最后也有个6-7个offer,到时候怎么选再去纠结。

在运动中思考,不要在纠结中荒度一生。

原文作者:咩咩说

部分内容由校园职徒撰写整理

版权归属原作者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