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最近在工作中接触到一些贷款合同纠纷、票据纠纷案件,其中不乏复杂的交易结构,但也有诸多共通之处。大致总结下这几起案件,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涉及到过桥贷款,同时这也是导致剧情急转直下的罪魁祸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趁此机会不妨对“过桥贷款”从法律的视野剖析一番。
什么是过桥贷款?
过桥贷款是指以未来某项现金流为确定后继置换资金的项目贷款。现实中的一种情况是这样子:企业面临银行还贷到期,它必须先还贷才能借款,这时企业就通过向社会第三方机构借款来垫付已经到期的银行存款,等拿到银行的贷款后再将钱还给第三方机构,这个过程就叫做“过桥”。为了更方便理解,举个栗子:某女郎上次为了买口红向银行借了30W,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好景不长,现在贷款到期了,近期她在其他方面的花销也大,资金周转有点紧张,一下子还不上了。这样也没难倒该女郎,她灵机一动想了这么一个办法。她找到一个A,并和银行搞了一个三方会谈。下面就是当时的情景还原:银行经理独白“只要你能还上贷款,我就能贷新的款给你”。女郎独白“A,你借我30万,限期三天,用于还银行的贷款,等到新的贷款批下来,我就可以马上还给你,而且还支付5000元的费用给你。”A内心独白“看这个美女有成堆的口红,挺可靠的。既然还能赚钱,就借给她钱吧”,于是三方一拍即合就这样成交了。等到三天后,新的贷款批下来,女郎将钱顺利还给了A,继续享受着贷款。而A则在三天内轻松顺利赚到了5000块,银行经理也因为顺利收回贷款而升职加薪了,所有人都得到了好处。
过桥贷款的形式
现实中过桥贷款的形式一般有六种:1、银行换旧借新类资金业务;2、资产过桥业务;3、银行授信额度期限内循环周转所衍生的换旧借新业务;4、房地产类过桥资金业务,包括补交地价类和再抵押衍生的过桥业务;5、票据融资类资金;6、大小非过桥减持,包括投资者进行分仓、换股和机构借助大宗交易套利。因为这些形式的贷款一般用来连接上下笔贷款的空缺期,像桥梁一样,所以才被称为“过桥贷款”,而且利率比一般的贷款要高2%-5%。
为什么会有过桥贷款存在?
上面的例子说了,对于贷款到期这样一种情况,银行、企业和第三方机构都可以通过过桥贷款获得好处:
银行:
1、顺利收回贷款,避免贷款逾期或者坏账;
2、将新的贷款主动权重新握于手中,可以重新评估是不是继续贷款。
企业:
1、有效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便于企业管理;
2、延长贷款期限,甚至获得新的贷款;
3、审批程序简单,自由协商借款期限和利率,满足企业要求。
第三方机构:
1、一般比市面上贷款利率高,获得利润大;
2、回款期限短,有利于自己的流通;
3、与企业和银行的联系加深,有利于后续业务的开展。
这样一看,过桥贷款的好处是相当的多,但是相信各位聪明的看官老爷们也看明白了,虽然过桥贷款能解燃眉之急,但那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有任意一方违约,那么就会有极大的风险。
过桥业务的风险
过桥贷款说到底是银行、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三方的利益博弈。
企业的风险:
1、银行抽贷。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其实就是银行在收到还款后突然翻脸,不再贷新的款了,而且银行不再贷款是完全合法的,只要银行觉得企业有问题,风险较大,就可以不再贷,毕竟银行也要对自己的资金负责。
2、高额利息。过桥业务只是为了临时周转,一旦长期可就要企业的命了。一般第三方机构借出的过桥贷都不会超过10天,而且利息也高很多。如果企业一旦还不上贷款,那么利息就高的可怕了,按照七天利率3%来算,那么年利率就是156%,这就完爆了很多理财产品。
3、质押物的未来。现实中过桥贷也需要质押物,而一旦企业还不上贷款,这些质押物很可能会变成第三方机构的资产,而且往往质押的价值比贷款的钱还高,这对于企业未来更是难以翻身。
银行的风险:
过桥资金无法借到。银行人员大都对于企业借过桥资金持默许态度,这是因为,如果企业借不到过桥资金,很容易就会造成贷款的逾期,这对于银行的业务和企业的信用都是一大损害。
第三方机构的风险:
1、银行抽贷。其实不仅是企业,银行抽贷对于第三方机构也是很大的损害,毕竟它借钱是为了收利息,而不是获得企业的质押物,而且本来用于短期业务的资金也因此套了进去,就算获得了质押物,变现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2、企业违约。某些时候,如果一个企业面临的外债太多,拿到新贷款后很可能拆东墙补西墙。这个时候,如果企业选择不还钱,对于第三方机构也是很大的损害,因为第三方机构毕竟也想安心收钱拿利息。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对过桥贷款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有时也会接触到过桥贷的理财产品,高额的利息的背后,蕴藏的风险也是随处可见。所以笔者觉得,如果抗风险能力较弱,就还是不要去随意碰它们了,毕竟过桥虽快,流水却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