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当李克强总理明确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时,无疑也让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多了一种选择。
所谓PPP,即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指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实现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
但是,同一个商业解决方案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案例,公私合作有什么样的风险?怎么规避风险是目前很多管理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案例分析: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附属医院
一个被风险评估机构认为是零风险医院建设案例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合作方式,这样的合作是不是真的是零风险呢?
在澳大利亚阳光海岸,政府计划以公私合作的方式在阳光海岸建立一座新的三级医院。医院计划在2016开业,拥有床位450张,并将持续增加到738张。此外,作为阳光海岸大学的附属医院,这所医院将有效整合当地卫生服务资源和医学研究机构,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政府和私人资本的合作模式是在合同期内(20年或50年),私人资本负责医院的建设、维护以及医疗服务的运营。因此州政府不需要担心因医院建设以及运营而带来的财政赤字。
由于私人资本有足够的经验和需求创造利润,因此其在医院的运营上会更加花费心思。这样,政府就可以避免担心由于低效率引起的医院亏损。对这样的运营方式,澳洲的风险评估机构KPMG给出了满分,他们认为:“阳光海岸大学附属医院的公司合作模式有效地将成本风险、运营风险、产业风险转嫁给私人机构,同时,政府可以将一部分的需求风险有效地通过每年支付的方式转移。”
“零风险”的合作模式还是无法规避潜在风险
但公私合作对政府真的是零风险吗?风险真的从政府转移到社会资本了吗?
风险的有效转移取决于政府对风险的认知。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性,私人资本通常对风险的认知更清楚也更深刻。相比较而言,由于缺乏市场经验,政府对风险的认知也不如私人资本。因此,政府在制订公私合作方案时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评估,并且对方案中的内容尽量细化和规范,以免私人资本在合同期内因条例阐述的不规范而引起的纠纷。
据统计,在澳大利亚有将近50%的医院公私合作没有得到任何竞标,或者在合同期内由于私人资本的撤出最终回到了政府手中。因为这些公私合作的医院本可以投入到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中,解决当地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合同方案的失败,政府将承担额外的舆论压力以及资本风险。即使公私合作方案在早期的实施很顺利,政府也应不断对项目进行审查和评估,并随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早期干预。
本文作者:司磊,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孟席斯医学研究所在读博士。
扫一扫,下载健康界APP& 关注健康界微信公众号,医疗圈一切热点新闻尽在您的“掌”握!
(注:转载时请保留此部分内容转载协议)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