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有定期存款的概念?笔者周围目前已经都是各种“宝”和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的忠实拥护者了。
与数年前在银行门口排队买国债,为的只是高一点点的利率相比,如今,越来越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投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从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7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1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2个和1.0个百分点。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98万亿元。与此同时,福布斯发布的报告还显示,在中国富裕阶层中,各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比重已经在去年蹿升至80.7%,环比增加18.2%。可以说,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存款理财化趋势日益明显。
银行理财产品应该算是最早一波被大家所接受的理财产品之一。不过,最近有消息称:某国有大行内部发现并通报批评了两款产品的差错,即投资管理费/(投资管理费+支付客户收益)的比例超过30%。
笔者就“30%”咨询了长富汇银总裁张保国,他解释说:其实30%并没有明文规定,但国外的行业协会针对IFRS10出的一份指引性材料中,出现了某一款产品管理费占比超过30%的案例,要求管理费占比超过30%的产品,应该算作表内业务而并表。所以,四大会计事务所对银行,特别是H股上市的银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尤其,目前国内的会计准则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过程中,所以,虽未有明确文件规定,也未完全执行,但大家还是会有30%的概念在。而由于以前有“资金池”,直接兑付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每款产品的管理费并不是特别明确,操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会比较低,不过随着监管层逐步开始进行“一一对应”、产品间不能交易等规定的落实,管理费占比超过30%的情况应该会增多。
有分析人士就表示,银行除了开放式产品,多数封闭型产品采用了将超过预期最高收益率部分作为管理费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投资者只能享有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固定收益,不能享有超额收益,但却需承担所有投资风险”。这种明显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情形需要得到改善。
目前,高净值用户的投资偏好更趋向于稳健型。储蓄、股票和房地产是中国高净值人群境内资产配置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有分析报告称,考虑到通货膨胀问题,近期,高净值人群在保留较低比例的现金与存款以保障流动性的同时,主动寻求其他收益率稍高的替代产品。其中,银行理财产品、以及把钱放入地产投资基金分流了部分现金及储蓄。
银行理财产品较受青睐的原因,无外乎是其风险相较其他而言,因为有银行背书,所以风险较小,收益也较稳健,符合现阶段希望配置稳健投资产品的高净值人士的需求。
而把钱放入地产投资基金进行资产管理,多数是看中地产基金公司的专业投资能力以及在规避地产政策限制的同时,又享受到作为国民经济基本承载体的房地产业在未来不断发展的成长收益。
像长富汇银这样深谙房地产投资、开发、设计、运营等领域,致力于通过和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为投资人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与投资人共享财富的稳健增值的地产基金公司,在未来,绝对会成为大家争相理财的好渠道。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存款理财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提前选择好一些好的理财渠道,是必须要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