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推动,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由于高科技企业通常是高风险的产业,同时融资需求比较大,因此,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
第一财经研究院与埃森哲联合发布《未来银行创新报告》,旨在探索金融科技从表层肌理深入到银行深度经营内核的当下,银行业如何通过调整经营策略、业务模式、风控流程、技术框架等重塑未来竞争力。
银行战略调整五大方向
挑战与机遇共存:《报告》指出,在应对金融科技的变革中,中国银行业将主要面临以下方面的挑战。
业务模式上要形成商业银行独特的、不偏离金融属性的互联网业务模式,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需要将客户洞察、业务创新、技术创造性运用、平台生态结合起来,并平衡发展增量与维持存量、新旧运营体系及资金分配等关系。
风控方面,要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特性,调整现有的,并制定新的风险体系,平衡创新、风险、收益的关系。
客户关系上,面临如何在数字化消费的世界中有效获客活客,快速应对客户的变化和需求的压力。
科技能力方面,传统金融追求稳定安全的特性面临新金融科技强调平台、开放、试错的压力,如何建立新旧并存的体系是目前的挑战。
同时《报告》指出,尽管压力重重,但相较于金融科技公司,商业银行仍有多方面优势,这也是商业银行在新时代背景下变革转型的基础,主要体现在银行信用、金融牌照、客户存量优势等方面。
面对金融科技带来的剧烈变化,“金融+科技+互联网”成为商业银行的战略方向。银行依托自身优势从战略层面强化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构建新业务形态,变革其组织、流程、运营、技术等、建立新业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构建电商平台,创建场景和互联网客户流,实现从“金融—场景—金融”的转换,有效获客和留客;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发展,电商已经成了人们重要的购物渠道,同时电商的发展也促进了物流的发展,但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让用户得到实惠的东西,那么发展的产业链是不是在这里就断开了。那么对于物流,用户们需要得到些什么呢?
通过自己网购的经历,自己是否对“运费险”这个保障熟悉呢?很多用户都将其看作自己权益的一种保障,因为对于成百上千的消费,在某种程度上,让商家与用户在服务上有法可依是任何一个中间平台应尽的本职义务。但是在时代发展中,如果物流还仅限于这样的服务,那么它的发展一定是不会长久的,像天猫、淘宝、京东如今的物流服务方式,在今后不一定适用,因此选择顺应时代发展的物流方式,才是商家谋发展、谋效益最好的方法。就拿当下最好的例子来说,你在淘宝上看中一件宝贝,商家不为你保证产品与照片有误差,不管配送、不调、不退,你还会去购买吗?如果此时再有一家竞争对手,他们的服务包罗万象,可以满足用户尽90%的需求,那么哪一家发展更好,是不是不言而喻了呢?没有相关的保障,再好的产品、再好的物流、再好的服务对用户来说都是无用功,在某种程度上,让商家与用户在服务上有法可依是任何一个中间平台应尽的本职义务。
二是发展直销银行,打破传统银行网点的时空限制,为客户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务,更快响应客户需求;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是互联网金融科技(FINTECH)环境下的一种新型金融产物。这一经营模式下,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不发放实体银行卡,客户主要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因没有网点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直销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存贷款价格及更低的手续费率。降低运营成本,回馈客户是直销银行的核心价值。
三是发展互联网交易银行,利用自身良好的信用、客户生态、信息优势,借助互联网和科技,作为信息中介,为客户提供投融资、支付结算等交易金融服务《互联网交易型银行》一书是由网金学院与中信出版传媒合作出版的、执行总裁宁小军所著。该书详细分析了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阐述银行业新生态“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本质及发展蓝图,综合提炼银行转型“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关键成功要素和趋势前瞻,并通过大量的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实证分析,对互联网交易型银行的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为市场参与者在制定下一步发展战略时提供镜鉴,为大众提供关于金融市场的启示。
四是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创建互联网“一站式”金融超市,是拥有多牌照、多产品的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五是打造开放式金融平台,通过直销银行、手机银行等,从C端和B端两个层面向非本行和金融同业开放。互联网金融持续火爆的今天,为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做一个清晰的界定,软交所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从2012年开始,通过持续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企业进行调研走访,深度解析互联网金融相关资讯,并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最终系统梳理出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
打造生态系统,重塑竞争力
上述五个方面的调整主要聚焦于通过业务模式调整提升科技能力,但银行若要塑造面向未来的竞争力,攀登新增长曲线,仍需在以下三个层面发力。
战略层面要找准定位,完善生态系统。“银行还停留在产品的时候,互联网企业已经在做生态”,为突破这种落差,银行可通过“平台”链接客户及合作伙伴,构建覆盖各个消费领域及客户生命周期的生态系统。集成客户、银行、服务及商品的提供者,提供场景化金融服务。
业务层面要回归金融本质,聚焦核心业务能力。首先,在支付结算业务方面,专注于重构银行基础设施功能竞争优势;其次,在账户体系的构建和延展中,注重应对金融科技对账户体系的影响,特别是信用中介职能的弱化;三是利用金融科技来构建基于资金融通下的衍生服务体系及分布式服务系统;最后,基于大数据思维,依托云、网、端的融合效应,建立内外交互的信用风险评级管理体系、量化模型和IT系统。
技术层面要善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其中赢得移动端是构建银行数字化生态的核心内容,须使其APP成为客户在移动端的优先选择。通过大数据洞察和预测客户行为,提升银行的精准营销和内部运营。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机器人、视觉识别会使金融服务的形态、客户数据处理、洞察需求、风险管理发生根本性变革。区块链则可能用于客户识别、贸易融资、支付和金融交易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