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事件:2017年10月26日,中国央行首次对两个月期逆回购询量,27日有望进行两个月期逆回购公开市场操作。
点评:
1、跨年流动性已被提前平滑。两个月期逆回购不跨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2016年8月及9月央行分别把逆回购期限拉长到14天和28天,之后14天和28天逆回购就成为了相对常态的工具。两个月期的逆回购我们认为也不会浅尝辄止,这就意味着今年进入11月份之后,央行已经提前开始投放跨年资金。
2、推出更长期限的逆回购和近日的债市下跌可能存在因果关系,政策环境已经在逐渐利于债市,市场已慢慢占得先机。上半年市场是政策的单方面映射,一系列的调升政策利率、收紧资金供应和金融监管政策不断调高市场收益率水平,而下半年政策和市场的博弈味道更重,市场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政策就出来维稳市场。
3、积极一点看的话,央行可能在为货币政策未来的进一步宽松做储备。
1)央行不想因货币供应加快而让期限利差扩张太快,并进一步导致套息及杠杆风险卷土重来,那么,未来的流动性供应如果处于量价均升的状态,将是一个更均衡的组合;
2)经验上,央行只有把投放资金的期限拉长,才有货币政策更宽的空间。近一年以来,央行投放资金的加权期限和投放资金规模的负相关关系非常明显。
4、当前我们不应再对流动性问题悲观,货币政策自6月以来一直是边际宽松的。我们计算的流动性净投放增速指标是货币政策的量化测算指标,经验上其和利率水平有非常高的相关性。流动性净投放指标在今年6月达到阶段性底部6.6%后,7、8、9月一路走升(增速分别为6.9%、7.4%、8.5%),从10月目前的投放情况来看,货币政策基调大概率会进一步宽松;
5、我们为什么认为6月的货币政策的边际拐点不是阶段性、而是趋势性的。
1)当前的银行超储率已经是2011年以来的最低区域,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缩的空间非常有限;
2)经济名义增长率的高点是今年2季度,和货币政策边际拐点之间可以通过经验规律互相佐证;
3)四季度的基数效应至少会把PPI下压1.5%,这个预期现在明显还未被“price-in”,为防止实际利率升得过高,政策大概率会把名义利率适度调低。
6、从基本面、政策环境及流动性来看,目前的市场已经处于超跌水平,当前的配置价值凸显,我们认为对市场不宜过度悲观。一则我们推荐配置7-10年的国债以及3-5年的高评级信用债;二则基于票息收益比较合适,可适当配置短端品种及同业存单,哑铃型配置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