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保险 > 作品赏析:笔墨线条尽显韵律之美--郑炜书画作品赏读-郑炜

作品赏析:笔墨线条尽显韵律之美--郑炜书画作品赏读-郑炜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

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作品赏析:笔墨线条尽显韵律之美--郑炜书画作品赏读

梅妻鹤子图 郑炜

作品赏析:笔墨线条尽显韵律之美--郑炜书画作品赏读

清音妙想 郑炜

□阳飏

开宗明义,书画艺术无非就是一种笔墨线条的艺术。由此,我们亦从郑炜的一幅幅书法、绘画作品中,清晰地看出他的笔墨线条对传统的延续和传承,并尽其所能地提升着自己书法、绘画的审美价值。

有必要把郑炜关于书画的自述转抄如下:

“幼年从祖父临习柳公权、褚遂良两家,后观冯承素临本《神龙兰亭》与赵孟頫《寿春堂记》善本,现形成自己风格的字体主要得益于米芾、黄庭坚。草书除每日临写怀素《自叙帖》以外,对王铎草书行气情有独钟。篆刻学吴昌硕、赵之谦、吴让之三家刀法,后又临习齐白石之单刀法。篆书糅以金石之气,李斯《泰山碑》、吴昌硕石鼓文以及邓石如、赵之谦临写较多。国画喜好马远、黄公望、文征明、唐寅、‘四王’、‘四僧’。花鸟画尤喜好‘海上画派’,喜欢干净明快的线条,喜欢以书法入画,喜欢明艳、古朴的用色,多研习任伯年、吴昌硕两家,并专注于齐白石的质朴。小品画尝试八大山人的用墨与简笔。花卉草虫学王雪涛。尤其喜欢禅趣小品、博古花卉,和蕴含中国特色寓意的一些主题文人画。”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言:“书家须自立门户,旨在铸古人,自成一家,否则习气未除,将至性至情不能表见于笔墨之外。”可谓操千剑而后识器。

传承是一种吸纳与改造。对于书画家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他在精神上与物象平等相待、面对而视的时候,他就有可能走进自己的笔墨线条之中,并且得以表达其内心的感动和热爱。也就是说,给予笔墨线条以人的血脉和呼吸,表达出笔墨线条的冷暖温度。

可以这样认为,郑炜亦是把他专业训练的功力,全都蜕变成了率性的笔墨线条,因为他有这种功底,也有这种能力。

清代画家龚贤《半千课徒画说》:“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利其黑。”对于每一个有所想有所思的画家,黑和白就像是手心手背一样。

中国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记载唐代青原惟信禅师所言:“老僧三十年前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笔墨线条的简和减——简不是简单,是繁复之后的简;而减亦不是减少,是增加之后的删略,感觉好像一树枝丫仅仅开了三两朵梅花后面的八大山人;好像古道、西风、瘦马等名词组成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中,寥廓苍茫画面之外一粒墨迹似的马致远。

风吹过,一棵大树枝头仅余的几片枯叶寂寂作响,那是时间的博大和深邃。几根线条,鱼的白眼后面还是时间,几笔皴擦,墨梅的后面依旧还是时间,荷花、藤蔓后面的时间、水仙、芍药后面的时间……时间不老,在石头上留下斑驳青苔。

旧墨新墨,沧桑浪漫,对于郑炜,无非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一笔一画亦谓之道。

郑炜不论绘画不论书法,兀自散发出一种发自传统的韵律之美,可谓气度自在。

赏读郑炜的书画作品,让我想重复一句话,中国书法也好,中国绘画也罢,都是用笔墨线条,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未竟之美。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