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日内,再融资出现“重大松绑”的传言甚嚣尘上,甚至有人将具体放松“细节”也公布了出来。也有人说再融资大幅放宽仅限于证监会讨论阶段,真正的落实还远未来到。无论如何,每次再融资大潮,势必会带来行情的大起大落。
传言已久的“再融资重大松绑”,或许正渐行渐近。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监管层计划修改再融资政策,其中备受关注的内容,包括锁定期满后无减持限制,增发企业盈利要求下降,定增时间窗口加大,定增允许规模变大。
具体来看,放宽的核心要点包括:
1、三年期锁价定增,允许董事会前锁定发行价格,改回和原来一样;
2、证监会批文有效期由6个月放宽到12个月;
3、发行股本规模由现在的不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提升到50%;
4、主板、创业板定增投资者分别由10、5名放宽到35人;
5、投资者锁定期满后,原减持新规要求12个月内减持不超过50%,这条删除,放宽减持规定;
6、关于创业板定增,要求连续两年盈利改一年,删除前募资金使用良好的限制条件。
从上述规定来看,除去上市公司能够兼并重组的公司范围大举扩充,时间成本更短之外,锁定期到了以后,增发股东也能尽快减持其手中股票。
这一措施的影响范围预计较大,因2015年市场繁荣或起源于2014年针对创业板再融资办法的出台以导致创业板内涵与题材的扩容;而2016年、2017年、2018年市场萧条主要由于2014、2015、2016三年定增解禁压力缓慢释放所致。
2017年2月,证监会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旨在抑制市场存在的过度融资、募集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这份文件在此后被称为“再融资新规”。
而在此后,配合减持新规等规定,A股花了2年时间消化减持解禁与其造成的市场流动性风险。
此次松绑,便是对“再融资新规”要求的松绑。
传言之中,多家媒体对这一重大消息进行求证。第一财经采访券商高层称,据其了解,证监会内部确实开会讨论过,但是规则修改不是证监会层面的问题,短时间预计很难有进展,“暂时可能就是先讨论一下,就放在那了”。
随后,上证报也就这一问题采访了监管人士,却得到了相对肯定的回答:“为更好支持上市公司发展,证监会准备就有关再融资的政策作再评估。”
再融资“风向”已变,或为拯救公司流动性
作为再融资“重大松绑”的背景,A股的再融资环境,早已今非昔比。
过去三年,国内A股再融资数额从2016年的19599亿,下降至2017的14922亿,再到2018年仅剩10729亿,创下了自2014年以来的新低。而由于2017年开始,证监会明显对定增加配套融资以及现金认购的方式大开绿色通道,对增发股票的再融资审核趋严,A股如今实际股权融资能力比起2015年的下降幅度,比上述数据更为惊人。
2017年,再融资新政掷地有声。新规锁住了定增价格,定增规模,定增募资投向和定增周期。游戏、虚拟现实、互联网+等题材应声熄火,创业板股票由于主业低迷,造血能力被夺,大量企业出现求生无门的状态。
而由于A股平台的造血能力堪忧,再融资周期时间跨度大,其间接造成A股存在较高债务杠杆的上市平台出现众多流动性危机的局面,雷在债券市场率先起爆。
2018年,国内共计120只债券违约,涉及债券余额合计 1173.61亿元,违约金额近三倍于2017年同期数额。
2018年10月,债市信用违约出现近年的最高峰!当月合计32只债券违约,涉及违约金额256亿,其直接导致信用利差加速扩大,债市赶底,市场整体流动性收缩。
不过,恰好是在10月,证监会在短短30天时间中对并购重组望闻问切,相继针对并购重组进行了5轮答疑及发言人置评,推出了“小额快速”并购审核机制、一项并购重组“松绑”措施、两份关于再融资审核的财务知识问答的文件,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 3年缩短为 6个月,以及发布了修订后的《监管问答》。
由此,再融资政策的转向似乎悄然开始。
再融资,想说爱你不容易
再融资行为往往让人又爱又恨。再融资的正面是上市公司借助再融资实现资产质地推陈出新,背面是实际控制人或重组标的原股东利用再融资规则实现套利与套现。
再融资高峰期往往与市场的牛顶至熊肩区域重合。
如2007年大牛市,A股累计实施再融资190起,合计融资3940亿元。而在2008年熊肩区域,A股在2018年1月2月两月疯狂再融资2000亿,上市公司老板们再融资的欲望一下子膨胀了起来。
类似的,2015年大牛市,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和配股募集资金合计1.24万亿,2016年再融资募集资金超过1.3万亿元,熊市融资更甚牛市。
更多的定增计划在2016年胎死腹中。于2015年大量通过停牌对定增价格进行“保价”的上市公司定增计划,在2016年因定增投资人与监管层多重施压,被迫在复牌前中止定增或下调定增价格,但多数后续仍旧无法顺利完成融资。
更深远的影响来自于解禁减持——2016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持股5%以上,董监高与亲属)合计套现3609亿,为除2015年以外最高水平,338方重要股东出现清仓式减持,利用定增高送转掩护出逃者更络绎不绝。
而由于2015年定增解禁股在2016年大量减持出逃,A股长期被减持压力压制,市场情绪一蹶不振,公司的重组计划往往被证监会发审委用“拖字诀”按在书桌文件夹下。
2017年,证监会从新出台减持新规,才部分压制了定增套现的压力。
追究再融资背后的真实意图,实则鱼龙混杂,各怀心事。而趁着股价高赶快融资的是最多数的人,如2007年的浦发银行。
当时的浦发银行并不缺钱——2007年,浦发银行现金流水平大幅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达到554.26亿,同比增速达到161.57%!每股经营现金流净流入12.7元,现金流注入犹如江河倒灌。
但当时,浦发银行依然宣布了总额达300亿元的再融资,融资价格为每股40元左右。相比之下,当时浦发银行的每股净资产仅为6.5元,融资价格相当于市净率比例为6.15倍。而这与如今银行股在1倍市净率的状态相去甚远。而浦发银行也靠着这笔融资,在此后的银行股业绩增速也多年领先同行。
然而,该笔再融资回本的时间,是在8年后的2015年。
如浦发银行一样的还有中国平安——靠着一笔800亿的融资,中国平安的业绩增速在此后于一种大型保险企业中一骑绝尘。然而这笔800亿融资回本的时间却要等到2017年10月A股白马股牛市,其相隔定增时间已逾十年。
再融资放宽,机会与风险并存,你准备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