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如果一个人接触到保险,那么他总会遇到保险代理人向他推销理财险,尤其是在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
那么保险理财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是一桩好买卖呢?
理财险和健康险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后者是根据被保人的健康情况进行赔付,可以在被保人遭遇健康危机的时候,给予经济上的补偿。而前者,只是一种低利率的个人强制储蓄而已。
为什么叫强制?只要你不乖乖储蓄,就对你在保险公司存下的钱收取高额的费用。
假如你跟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个5万5年交的理财险,然后你在交完10万后,由于种种原因不想再继续交了。那你只能退保才能把里面的钱拿出来,能够拿回6万块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你没接触过保险,你一定很诧异,为什么我交了10万只能拿回6万?
这笔账是这样算的。你第一年买了5万,那个跟你签单的代理人应该拿到35%的佣金吧,那么他就拿走了1.75万,加上其他奖励,应该在2万左右。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钱由投保人承担。保险公司不出这个钱。试想一下,如果你存了5万,又全部提了出来,当初给代理人的那2万佣金加奖励跟谁要呢?
说不定代理人已经不做了,再者这2万也交了不少的税。
这钱要是保险公司给,那很快保险公司就得倒闭。
保险公司还有一大帮的后勤要发工资呢,还有大量的办公设备要购买,系统要维护,大楼要维护等。这些要收取投保人的费用,最后投保人放进去的钱只有2万多点。
第二年的时候,又交了2万。这个时候代理人只能拿到3%的续佣了,所以这5万块损失比较少,可能只被收取了20%左右,剩下的跟第一年那2万块一起在账户上吃利息。
在投三年,你的钱进入保险公司的账户上,实际上都是大打折扣的。比如万能险完全就是明码标价,说的清清楚楚:
如果你的钱进入了银行呢?不会被银行刮走一大部分,至少还给你一个活期利息。
从一开始,钱进入了保险公司,我们的理财之路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第一,起点低。同样是投了10万块,但你是从6万的本金开始计算利息的。而别人是10万起步计算利息。从这一点上,可能你需要10年的时候,才能赶上那些把钱放在银行的。按照10交期来看,一般只能去到第7年或者第8年,保险理财才能做到保本。
就是说,假设你每年投5万,5年投了25万,但是等到第7年或者第8年,你的保险账户现金价值才达到25万,刚刚回本。
而别人已经用8年的时间做的其他任何投资渠道,都已经甩了理财险几条街了。
假如从一起步,理财险就已经输了,那么它能不能够在后面发力,扳回一城呢?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理财险的长期收益率低于3%。
一般来说,在年末年初保险公司大力推销理财险的时候,理财险的收益率会高一点,通常会达到代理人所谓的高档收益。漂亮的数据对推销显然非常有利。
保险收益一般分低中高三档,分别对应不同的收益率。一般就是2.5%,4.5%,6%这三档。然后代理人会给投保人打印一张计划书,将低中高三档演示给投保人看。
这里他们会强调两点:1.中档收益是可以保证的;2.从长期上看收益。
事实上,中档以上两点都是为营销而设计好的,并非我们要面对的实际情况,我们面对的经济趋势和现实状况远远要复杂的多。
第一点,从利率方面来看,持续走低是必然的。想要经济持续发展,就必须让利率保持在低水平,从而让资金进入市场,让借贷的成本降低。
从欧美的经验来看,越是在发达社会,人会寻求多种多样的投资工具,而利率此时也低到接近0的水平。那么我们的国家的利率水平显然也是一个持续走低的过程。
而保险的收益率和利率是高度相关的。也就是说,当大家在货币市场都只能忍受低收益的时候,理财险最多也就是给你一个保底收益。
所以代理人用中档来演示后期收益是欠妥的,靠谱的做法应是前10年用中档收益演示,后面按照最低档做演示。
第二点,从长期来看,每个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投资一个项目前十年都是亏的,只有经过20年30年后才能看到赚钱的希望,这种投资不是好投资。
而短期之内,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很多事,不管好事坏事,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一大笔钱:买房,买车,医疗,教育,投资等等。而呆在保险里的钱只是浪费时间浪费机会。
也就是说,当你在十年后收回本金的时候,以为理财险会以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能力为你追赶那些落下的收益时,想想2.5%左右的年化收益,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