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上周,上海银行发布了半年度业绩报告。
2019年上半年,上海银行实现营收251.51亿,同比增长27.35%;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7.14亿,同比增长27.35%;基本每股收益0.75元,同比增长13.64%;关键数据出现了同时增长。
在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利率为1.18%,相较上一个季度末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上海银行在城商行中布局相对广泛,拥有信用卡中心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还有宁波、南京、杭州、成都等8家异地跨省分行。
截止2018年末,上海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能达到这个数字的还有一家银行,是北京银行。
历史来看,上海银行资产规模从5000亿到10000亿,用了5年时间;从10000亿到20000亿,又用了5年时间,增长速度和趋势可谓惊人。
但从近两年来看,上海银行也并非一直迅猛发展,阻碍与困难也在快速发展中并存。
2016年利差收入出现下滑,2017年营收出现下滑,到了2018年情况才开始有所好转。
2018年7月,上海银行因代销的理财产品让投资人血本无归,当时引发了不小的舆论,被不少投资人围追堵截。
上海银行后续也做出了反馈:谣言所涉“理财基金”非我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非我行代为销售的理财产品,而是阜兴集团旗下三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发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我行只是上海多家托管银行之一。
而后在P2P网贷出现行业雷潮期时,上海银行又被传出即将取消与P2P的存管业务合作。
随后官方进行了辟谣,不会停止和网贷企业的合作。
但无论怎样,我们认为上海银行的业务重点都没有过多的放在这些相对不是很“核心”的业务上。
那什么是上海银行的重点业务?
是消费金融。
上海银行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从消费金融业务占比13.96%做到了56.89%。
根据2018年财报显示,上海银行消费金融贷款余额为1095.19,相比2017年增长267.55%,
“应用大数据风险管理模型进行自动消费贷款授信,在线消费贷款审批日处理峰值同比提升5倍”。可以看出,上海银行的消费金融增长与之前的科技布局有关。
2018年财报显示,上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余额为1574.76亿,同比增长127.39%;互联网消费贷款为1095.19亿,同比增长267.55%。
我们认为,这些增长数据与银行和汽车、电商等行业巨头开展了强势合作有关;另外,上海银行面向苏州杭州推出了公积金信义贷产品,这类产品也可以迅速打开市场,增大银行业务规模。
但反观上海银行传统的存款业务,就略显稍逊一筹了。
但是,资本市场对于上海银行的估值似乎存在着摇摆不定的态度,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可能还是和银行的资产质量有关。
上文我们提到,虽然上海银行消费信贷不良率降低了0.01个百分点,但针对企业的贷款,不良率却反而出现了小幅反弹;总体来看,上海银行整体的不良率依然超出了市场预期。
上海银行的定位一直是做一家精品银行。所谓精品银行,本质是通过银行的基础业务来带动特色业务;例如通过跨境金融、养老金金融等形成了显著特色。
从上海银行财报中就可以看出,其非常重视通过战略合作来引领核心价值投资,将成熟的管理体系作为其投资价值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综合来看,上海银行的定位很明确;但在消费信贷方面可能还存在弊端,比如信贷群体属性的过于集中,在目前经济环境下行的趋势下,可能会引发后续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