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保险 >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股东会决议范本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股东会决议范本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最新资讯《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股东会决议范本》主要内容是股东会决议范本,编者按:投资者等待下周美联储货币决议,美股大幅收跌道指下跌310.14点跌幅1.77%;本周交易道指下跌3.3%,标普下跌3.8%,纳指下跌4.1%;欧股下跌2%,本周下跌4%;亚太股市多数收跌,中国两市低开震荡收跌;中国概念股多数下跌;黄金收盘微涨0.4%报收1075.,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编者按:投资者等待下周美联储货币决议,美股大幅收跌道指下跌310.14点跌幅1.77%;本周交易道指下跌3.3%,标普下跌3.8%,纳指下跌4.1%;欧股下跌2%,本周下跌4%;亚太股市多数收跌,中国两市低开震荡收跌;中国概念股多数下跌;黄金收盘微涨0.4%报收1075.7美元,本周下跌0.8%;IEA警告明年全球原油将持续过剩,原油再挫3.1%报收35.62美元,本周下跌10.9%;联储强调加息不会损害全球经济,欧佩克预计非欧佩克产量下降,但原油供给过剩或持续到2016年末;全球预计美联储三年内或加息十次;美股正在构筑大顶;2016年风险资产或进入熊市;中国方面,美联储加息,中国A股影响不大,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三大危险及三大机会,中国股市明年或冲上万点大关!

【美股收盘】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本页)

【全球市场】

【推荐阅读】

===================开始阅读===================

金融界美股讯:美股周五大幅收跌,创9月底以来最大日跌幅。本周油价下跌11%令美股承压,一周内道指下跌3.3%,标普500指数下跌3.8%,纳指下跌4.1%。投资者等待下周的美联储货币会议。

美东时间12月11日16:00(北京时间12月12日05: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310.14点,报17,264.41点,跌幅为1.77%;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39.86点,报2,012.37点,跌幅为1.9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11.71点,报4,933.47点,跌幅为2.21%。

周五公布的零售销售数据疲软。但BMO PriVateBAnk首席投资官杰克-阿布林(JaCk Ablin)称:“零售销售数据显然没有糟糕到足以使美联储改变主意的地步。这份数据的疲软主要与油价下跌有关,因为油价下跌是全球增长放缓的讯号。”

杜邦与陶氏化学的并购消息仍然受到市场关注,自上周以来两家公司就传出并购传闻,本周五终于确认交易,合并后的公司市值约1300亿美元。

油价变动继续受到关注,今日美国WTI油价一度跌破每桶36美元。油价大幅下跌导致美股走低。标普500指数与道指在本周5个交易日内有4天走低。商品期货市场持续动荡令市场感到担忧,周四油价于2009年以来首次收于每桶37美元下方,周五油价继续下跌并逼近每桶36美元。

经济数据面,美国商务部报告称,美国11月零售销售增长0.2%,符合市场预期。数据表明,自7月份以来美国零售销售零增长或微弱增长的趋势仍在持续。

另一份数据表明,美国劳工部宣布,美国1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增长0.3%,为6月份以来最大涨幅,因服务供应商的毛利率提升盖过了产品成本更为廉价的影响。市场预计该指数将从10月份的-0.4%提高到0.1%。

备受关注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上涨,但稍低于经济学家预期。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上涨0.5%,升至91.8。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该指数将为92.0。该指数的调查主管称,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发现购物计划与个人财务状况评估两项指数“持续强劲”,但对全国经济状况的看法变得略微悲观。

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上涨全部来自三分之二低收入家庭人群。它使2015年的平均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92.9,为2004年以来新高。

密歇根大学预计2016年消费者开支将增长2.8%。

个股消息面,杜邦(DD)股价走低,陶氏化学(DOW)股价攀升,周五早间,两家公司证实了此前关于二者将合并的报道。新的公司名称将为DowDuPont,市值约1300亿美元。

Adobe Systems(ADBE)宣布季度业绩超出预期。

联合技术(United Technologies,UTX)周四收盘后宣布将实行3年削减15亿美元成本的计划。

Atlassian(TEAM)股价攀升,该公司IPO周四开始上市交易,当天收盘上涨32%。

GoPro(GPRO)昨日股价大涨11.5%,因有市场传言称苹果公司(AAPL)将收购该公司。

其他市场面,周五亚洲市场普遍收跌。欧洲股市走低。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上涨3.70美元或0.4%,收于每盎司1075.70美元。纽约商品交易所1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14美元或3.1%,收于每桶35.62美元。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80美元或4.5%,收于每桶37.93美元。

IEA:供应过剩持续恶化 油价面临更大压力

国际能源署(IEA)周五在月报中称,全球油市供应过剩局面将至少持续到2016年底,因需求增长放缓且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产出大增。这将令油价面临更大压力。IEA表示,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局面料将在未来几个月恶化。如果西方解除制裁,伊朗原油供应将会增加,料将使更多原油变成库存。

但IEA补充道,创纪录的全球增加储备速度将在明年放慢,而全球储备能力用尽的可能性非常小。全球油市仍将供应过剩,至少持续到2016年末,而全球增加库存的步伐明年料将放慢一半,”IEA在其月报中表示。

美国11月零售销售增幅创4个月来最高水平

美国11月零售销售创出4个月来最大增幅,美国消费者开始把汽油价格跌至2009年初以来最低水平而节省的开销用于消费。商务部周五在华盛顿公布,11月零售销售增长了0.2%,增幅低于预估,而10月份为增长0.1%。不包括汽车和汽油消费,零售销售上升0.5%,也是7月以来最大升幅。

令数百万人今年重返工作岗位并推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就业市场也为家庭提供了更多一点可用于消费的资金,这种态势应该在假日期间给零售商带来帮助。工资增速加快将为零售提供甚至更大的促进,刺激汽车和家用电器等大件商品以外的全面消费。

12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91.8

杜邦与陶氏化学宣布合并 市值1200亿美元巨无霸诞生

美国最大两家化学公司杜邦与陶氏化学周五宣布达成平等合并协议,合并后的公司将被命名为陶氏杜邦公司(DowDuPont),成为全球最大化学公司,市值超过1200亿美元。这是全球化工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并购交易。

根据交易条款,杜邦股东手中每股股票将可获得1.282股陶氏杜邦股票,陶氏股东手中每股股票可获得1股陶氏杜邦股票。两公司现有股东将各自拥有合并后公司大约一半的股份。陶氏化学CEO利伟诚(Andrew Liveris)将担任合并后公司的董事长,杜邦CEO埃德-布林(Ed Breen)将担任新公司的CEO。

金融界美股讯:欧洲股市周五收盘下跌,主要由于原油价格进一步下跌,导致投资者情绪受损,从而推动欧洲基准股指创下了自8月份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泛欧斯托克600指数下跌2%,报收于355.79点,连续第四个交易日走低,并创下自10月初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

在本周的交易中,这项欧洲基准股指下跌了4%,连续第二个星期走低。

油价大跌:

导致本周欧洲股市下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能源板块受挫。在周五,原油和天然气板块是表现最差的一个板块,从而推动泛欧斯托克600油气指数在本周交易中大幅下跌6.2%。

油气板块重挫的原因是,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和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都已触及七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是因为在原油市场面临全球供应过剩以及需求放缓压力的形势下,欧佩克(OPEC)仍旧决定调高其产量上限。在原油生产商中,图卢石油(Tullow Oil PLC)股价收盘下跌9.9%,奥地利OMV公司下跌3.4%,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Total SA)下跌3%。

在石油设备和服务板块中,挪威Seadrill Ltd.股价大跌8.7%,Petrofac Ltd.下跌3.3%。

在周五截至欧洲股市收盘为止的交易中,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和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下跌了2.7%和4.6%。

“就近期而言,我们预计原油价格仍将保持较高的波动”,同时市场“正在准备迎接价格的进一步下跌,这一点从市场上卖空合约的庞大数量就可以看出来”,荷兰银行(ABN Amro)的高级能源经济学家汉斯范克莱夫(Hans Van Cleef)在周五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道。

如果美联储在定于下周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加息,那么随之而来的美元汇率上涨可能会导致原油价格进一步承压,范克莱夫说道。通常情况下,美元汇率上涨会促使黄金和原油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下跌,原因是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买入这些商品的成本将会变高。

另外,投资者对目前的市场整体上持谨慎立场,原因是其正在等待将于本周日公布的中国零售销售数据和11月份工业生产数据的终值。有关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担忧情绪已经导致欧洲能源、金属和奢侈品生产商严重受损。

各国股市:

英国富时100指数收盘下跌2.2%,报5952.78点,原因是大宗商品相关股票在该指数占有很大的加权比重。在本周的交易中,该指数下跌了4.6%。

德国DAX 30指数收盘下跌2.4%,报10340.06点,本周下跌3.8%。

法国CAC 40指数下跌1.8%,报收于4549.56点,本周下跌3.5%。

外汇市场上,欧元兑美元汇率上涨0.6%,至每欧元1.1004美元。

经济数据:

德国11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增长0.1%,但仍旧低于欧洲央行的中期通胀目标,原因是疲弱的能源价格继续导致物价承压。

意大利10月份工业生产增长0.5%,超出经济学家此前预期。

个股动作:

英国住房营建商Bellway PLC股价收盘大幅上涨4.1%,原因是该公司此前公布数据称,在截至12月6日为止的18个星期时间里,其预订量增长12%,至每周165幢房屋。

英国保险商耆卫公司(OldMUtual)股价下跌11%,延续周四大幅下跌11%的走势,该股受挫的原因是南非政治剧变,而耆卫公司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来自于南非市场。本周早些时候,南非总统雅各布祖玛(Jacob Zuma)出人意料地解职了该国备受尊敬的财政部长。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股价下跌2%,该公司此前宣布与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Repsol SA)在挪威、英国、美国和巴西市场上达成了一系列交易。雷普索尔股价也下跌3%。

亚太股市周五(12月11日)多数收低,在美联储下周召开货币政策会议之前,投资者保持谨慎。

日股周五收盘上涨,为四个交易日以来首次收涨,受美股上涨及日元走软提振,但在下周重要事件发生前,投资者仍保持警惕。日经指数收盘涨1%至19230.48点,结束之前三日连跌局面。该指数本周累计跌1.4%,主要受油价疲软导致能源类股下跌拖累。东证股价指数收盘涨0.6%至1549.51点;JPX-日经400指数收盘也上涨0.6%至13942.97点。

澳大利亚股市周五收盘温和下跌,然周线录得一个月来最大跌幅,因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挫,对澳股造成严重打压。澳大利亚指数下跌0.16%或8.22点,收于5029.50点,本周跌幅达到2.37%。该指数今年至今累计挫跌7.05%。

今天早盘,受复星系事件影响沪深两市低开,随后沪指震荡走低一度逼近3400点关口,低见3410.92点。临近午盘,证券、卫星导航、军工、机器人(行情300024,买入)等板块突然发飙,带动两市跌幅收窄。午后市场一度陷入低迷,盘中证券股率先发起攻势带动人气,有色板块跟随大涨,创业板一度翻红。然而上方压力重重,两市再度回落。截至收盘,沪指报3434.58点,跌20.91点,跌0.61%;深指报12134.02点,跌47.01点,跌0.39%;创业板报2671.29点,跌24.22点,跌0.90%。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2450.76亿元,深市成交3878.13亿元,两市共成交6328.89亿元,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缩水近900亿元。恒生指数今早高开14.56点,涨0.07%,之后逐渐走低,盘中最低见21440.70点,截至收盘,恒指跌幅为1.11%,下跌240.56点,报21464.05点,全日成交683.9亿港元。

韩国股市周五收盘小跌,外资卖盘持续出笼,打击投资人信心,且下周美联储(FED)料将升息。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收低0.2%,至1948.53点,跟随亚股疲软表现。韩股指数本周共跌1.2%。外资连续第八天卖超,今日在主板卖超2529亿韩元。

台湾股市周五收挫逾1%至三个月新低,连四日下跌,周线收黑3.37%。分析师表示,下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即将召开,部分交投退场观望,加之外资卖超台股幅度扩大,交投气氛欠佳令台股开低走低靠向8,100点,议息决策出炉前料续寻求下档支撑。台湾加权股价指数收挫1.22%报8115.89点,此前收盘低位为9月8日的8001.50点。

金融界美股讯:美股周五午大幅收跌,创9月底以来最大日跌幅。本周油价下跌11%令美股承压,一周内道指下跌3.3%,标普500指数下跌3.8%,纳指下跌4.1%。投资者等待下周的美联储货币会议。

中国概念股收盘多数下跌。四只股票涨幅超3%,淘米上涨6.29%报收3.55美元,炬力上涨6.02%报收1.76美元,UT斯达康(美股UTSI)上涨3.72%报收2.23美元,途牛上涨3.42%报收16.64美元;五只股票跌幅超5%,其中乐居下跌5.06%报收5.54美元,阿里巴巴(美股BABA)下跌5.49%报收79.70美元,斯凯下跌5.51%报收2.4美元,猎豹移动下跌6.48%报收16.88美元,一嗨租车(美股EHIC)下跌9.99%报收11.35美元。

金融界美股讯:黄金期货价格周五收盘上涨,抹平了此前一个交易日的多数跌幅,但在本周交易中则仍有所下跌,这意味着金价在过去八个星期时间里有七个星期都出现了下跌。

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明年2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上涨3.70美元,报收于每盎司1075.70美元,涨幅为近0.4%,但在本周的交易中则下跌了0.8%左右。金价在上周有所上涨,但此前六周连续走低。

黄金价格在周四下跌4.50美元,跌幅为0.4%,周五早盘一度触及每盎司1061.70美元的低点,主要由于受到原油价格进一步下跌至近七年低点所带来的压力。

原油价格下跌所带来的结果是,黄金作为一种通胀对冲工具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另外,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定于12月15日和16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加息,也是导致金价承压的原因之一。

美联储加息可能会削弱黄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这是因为黄金是一种非付息资产。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还倾向于推动美元汇率上涨,而在通常情况下,美元汇率上涨会促使黄金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下跌,原因是持有其他货币的投资者买入这些商品的成本将会变高。

“就想要搞清楚黄金价格是否已经反映了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想法而言,其问题在于尽管美联储已经采取了大规模的‘印钱’措施,但黄金自2011年以来一直都处在熊市之中。”AltaVest的联合创始人及负责人迈克尔阿布拉斯特(Michael Armbruster)说道。

“从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来看,我们不认为黄金市场已经见底。”阿布拉斯特说道。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现在很可能已经到了黄金熊市的第七或第八局了。如果黄金价格在未来几个月时间里进一步下跌200美元,那么我们将更有兴趣做多。”

据欧洲金融服务公司Kepler Cheuvreux周四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有关黄金价格的长期预测“可能表明,金价与其高点相比将下跌50%”,走向每盎司960美元到1000美元。

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其他金属交易中,明年3月份交割的期银价格下跌22.6美分,报收于每盎司13.884美元,跌幅为1.6%,在本周的交易中下跌了4.4%左右。明年3月份交割的期铜价格上涨4.4美分,报收于每磅2.117美元,涨幅为2.1%,在本周的交易中上涨了1.8%。

明年1月份交割的期铂价格下跌12.20美元,报收于每盎司843.70美元,涨幅为1.4%,在本周的交易中下跌了4.2%左右。明年3月份交割的期钯价格上涨2.55美元,报收于每盎司544.80美元,涨幅为0.5%,但在本周的交易中下跌了3.9%左右。

金融界美股讯: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周五收盘下跌至每桶36美元下方,仍旧保持在近七年低点附近,在本周的交易中大幅下跌了11%左右,创下今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创下了自2008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收盘价,原因是国际能源署(IEA)发出警告称,明年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压力将继续导致油价承压。

与此同时,天然气期货价格则报收于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2美元下方,这是三年多以来的第一次。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明年1月份交割的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14美元,报收于每桶35.62美元,跌幅为3.1%。在本周的交易中,纽约油价下跌了10.9%,创下自截至2014年12月12日当周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继续保持在自2009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附近,同时还已连续第六个交易日走低,创下了自3月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连阴走势。

伦敦ICE欧洲期货交易所明年1月份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80美元,报收于每桶37.93美元,跌幅为4.5%,该合约将于下周三到期。这一收盘价创下了自2008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本周交易中该合约下跌了11.8%。

“近期支撑位在每桶33.19美元附近,而鉴于现在的基本面状况,没有什么能阻止(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触及这一水平。但是,如果油价击穿这个价位,则将轻易朝着每桶30美元的支撑区域运动。”AVaTrade首席市场分析师纳伊姆阿斯莱姆(Naeem Aslam)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道。

周五早些时候国际能源署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出“有关原油供应的更大‘悲观情绪’”,该组织认为供应过剩状况在2016年底以前不会消失,德国商业银行的分析师指出。“换而言之,对于今年的原油价格来说,不太可能会有任何的‘幸福结局’。”

国际能源署在其报告中指出,该署认为原油价格只有很有限的上行空间,直到伊朗在制裁措施一旦撤销后开始提高产量时为止。随后,该署还对欧佩克(OPEC)提出了批评。“欧佩克随心所欲的政策并未改变其原油供应的现状。”国际能源署说道,该署为全球最大的一些经济体提供有关能源政策的建议。

据欧佩克周四公布的月度报告显示,11月份该组织成员国的总原油产量较明年的预期需求高出了将近90万桶/日。欧佩克产量上一次高出预期需求量是在2012年4月份,当时其总产量为3170万桶/日,该组织的一名官员说道。

取暖用油期货价格在纽约商业交易所周五交易中也大幅下跌。明年1月份交割的取暖用油期货价格下跌8美分,报收于每加仑1.146美元,跌幅为6.5%。辉立期货集团(Price Futures Group)的高级市场分析师菲尔弗林(Phil Flynn)称,取暖用油期货价格价格遭遇“重创的原因是冬季看起来就像是被取消了”。据天气预报显示,今年的冬季天气将是比较温暖的。在本周的交易中,取暖用油期货价格下跌了近15%。

明年1月份交割的RBOB汽油期货价格收盘基本持平,报每加仑1.282美元,在本周的交易中则上涨了0.9%。

明年1月份交割的天然气期货价格下跌2.5美分,报收于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1.99美元,跌幅为1.2%,自2012年4月份以来首次报收于2美元下方,本周则大幅下跌了9%。

“看起来市场越来越一致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所带来的高于平均值的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的气温很可能价格令2016年(第一季度)天然气需求处在低于今年或2014年的水平。”有分析师说道。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五收盘大跌逾175点子,创逾四年新低,中间价亦连五日下跌续刷新逾四年低点。交易员称,本周跌势明显加速,但市场并没有出现明显恐慌,交投亦未明显放量,预计短期跌势有望持续,但需关注下周美联储议息结果的冲击。

他们并指出,本周人民币累计下跌0.83%,为8.11汇改来最大单周跌幅,离岸CNH在昨日剧烈波动之后今日续大贬400点子,凸显市场的做空情绪仍高涨;虽然人民币下跌态势明朗,但仍忌惮央行干预,因此大肆做空风险仍存在。随着贬值幅度加大,市场经历一段时间宣泄,贬值预期或将淡化。

香港财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11日美元/人民币(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为6.5322。

“看不懂了,人民币是要放开波动吗,或许真的不能用老眼光看我们的货币了。”一外资行交易员称,“现在没有止跌的样子,但美联储议息前后可能是个风险点吧。”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称,11月当月外币存款和贷款双双减少,外币存款减少203亿美元,外币贷款减少262亿美元。这与当月人民币汇率走贬趋势相符。

外管局官员周四称,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但前期贬值预期尚未完全消化,央行逐步放开后呈现渐进贬值趋势。

离岸市场上,1年期美元/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报人民币6.743元。

全球汇市方面,美元周五持稳,因欧元近期涨势熄火而稍事歇息;欧洲央行决策官员发表温和评论,导致欧元近日涨势失去动能。澳元因国内就业报告强劲而大涨后,遭逢获利抛压而缩减涨幅。

新兴汇市方面,因人民币跌至四年半低点,创下10年来最长周线连跌,拖累其他亚洲新兴货币走低,市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以及下周美联储料将升息。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今日更新的16点人民币兑美元参考汇率为6.4551。外汇交易中心自8月24日开始,每天五次,分别为上午10点、11点、下午2点、3点和4点时发布一个参考汇率。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金融界美股讯:距美联储(Fed)预计加息的时间已不足一周。研究公司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称,有5大原因表明投资者不应该担心加息会严重损害全球经济。

凯投宏观资深全球经济学家安德鲁-肯宁厄姆(Andrew Kenningham)认为,第一点是,假设通胀保持在低位,则只有美国经济继续表现良好,美联储才会采取任何收紧政策。

“反过来,美国经济稳定复苏将维持其对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需求并支撑信心,从而帮助其他很多经济体。”

第二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前景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好。数据表明,中国将避免硬着陆,同时新兴市场不会像过去那样容易受到美国收紧政策的影响——这是由于更强大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浮动汇率。

新兴市场“眼下可能更易受到中国经济放缓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疲软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明年这两方面可能都会有所改善,”肯宁厄姆称。

第三点,全球货币环境将保持非常宽松的状态。美联储将慢慢收紧,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也一样,而中国央行、日本央行及欧洲央行可能会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第四点,强势美元或许会伤害美国出口商,但有利于竞争对手国家增加对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出口。

最后一点,投资者心理放松下来了。“我们认为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里发生的加息,在很大程度上已反映到了价格中,”肯宁厄姆接着说。

金融界美股讯:市场已经不再纠结加不加息,而是在想12月加息后,耶伦下一步会做什么呢?据美联储官员言论推断,耶伦将在2016年加息四次,2017年加息5次,利率上升至2.625%。

预期了这么久,对美联储来说终于有种图穷匕见的感觉。根据外媒最新的调查显示,市场对美联储本月加息预期已升至90%。但分析指出,在加息基本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更应该关注的是美联储的加息方式,预计其将对加息进程的信号愈发谨慎。

诚然,现在行动似乎更多是完成首次加息,让谈论焦点从首次加息转向此后料将缓慢的加息路径,而不再讨论当前经济状况需要收紧政策。为了确保通胀实际上在朝着美联储目标水平上升,以及经济增长仍处于正轨, 因此在一段时期内进行消化和观察是合理的。

另外,路透月度调查中,对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的预估中值半年来没有发生很大变化,目前预期2016年升幅介于1.5-1.7%,而该指数是美联储密切关注的经济指标。金融条件收紧程度,以及尤其是美元的升值幅度,也将决定美联储的后续加息步伐。

另外,经济增长前景趋于温和是加息步伐将较为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明年美国经济预计将以每季环比年率增长2.4-2.5%的速度稳步扩张。另外,美国经济实际上正处于经济周期较为成熟的阶段,每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与失业率的水平都相当低,2016年出现衰退的几率也不高。

令人困惑的“逐步提高”。对于美联储的官员来说,下周FOMC会议上决定上调短期利率已不是什么棘手的问题,真正令人头痛的可能是就如何释放有关2016年及以后可能加息道路的信号达成一致。

由于外界对美联储加息期待很高,市场的反应可能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政策措施的描述。耶伦上周在国会作证时称,对经济前景来说,重要的是围绕联邦基金利率最终道路的预期。她还表示,正是这些预期影响金融状况,进而影响支出和投资决定。

美联储官员希望释出这样的信号:在再次加息前,他们预计会缓慢而谨慎地推进。耶伦在最近多次讲话中一直强调,未来几年经济无法承受非常高的利率。但是,关于是否以及如何在会后的政策声明中表达这一信号,美联储官员仍存在分歧。他们不想被局限于预设的行动模式,希望拥有足够的灵活性,在经济环境允许时,能够更迅速地调整利率或者维持利率不变。

美联储10月份的会议纪要显示,大部分官员同意,“逐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是适宜的”。类似的语句很可能会出现在美联储的政策声明中。

同时,美联储官员希望避免重蹈2004-2006年期间的覆辙——当时他们保证,将以“慎重有序”的步伐加息。虽然那时美联储表示会根据需要对经济前景的变化做出回应,但是许多官员现在认为,对“慎重有序”加息步伐的承诺让他们走上了一条每个季度定期加息25个基点的道路,而这不符合变化的经济形势。

这一次,这样的承诺可能会包含更强的警告。比如,10月份的会议纪要指出,未来利率的调整幅度可能会高于或低于美联储当前的预期,这要取决于经济的表现。

1月份的会议声明包含了类似的警告,这可能会成为一个范本。另一种选择是,声明可能不提及逐步上调利率的内容,而是由美联储官员通过其他方式来强调这一点。

承诺“逐步”上调利率的一个坏处是这个词语义模糊,或导致市场产生新的困惑,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耶伦可能会被迫解释这一点。

但这种承诺的一个好处是,这可能有助于耶伦争取到那些完全不愿加息的官员加入她的阵营。在这些对加息持质疑态度的官员中,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和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双双表示,美联储采取循序渐进的措施以及公众理解这项计划非常重要。

美联储官员对于加息的最新预测对于传达他们的信息也将起到关键作用。这些将于会后发布的预测会显示出每位决策者对未来几年联邦基金利率水平的预期。耶伦的公开言论和10月份的会议纪要均表明,这些预测信息是联邦基金利率前景的指向标。

17位美联储官员9月的预期中值显示,他们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在2016年12月将达到1.375%,2017年年底将达到2.625%。

以此推断,美联储明年有望加息四次,2017年可能加息五次。期货市场显示的加息步伐更为缓慢。举例来说,期货合约暗示,交易员预计,至2016年12月,联邦基金利率将达到0.85%。

考虑到最近部分官员强调加息路径应该放缓,新的预期可能会被向下修正。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加息之后,美联储将迎接经济衰退,会再次降息和QE。

金融界美股讯:据CNBC网站报道,欧佩克在其最新的月度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将上升,而非欧佩克成员国产油量将下降。

由沙特领导的由12个成员国组成的欧佩克表示,非欧佩克成员国“2014年产油量实现惊人的223万桶的日均增长,”但是预计这些国家2015年和2016年的产油量增长将“大幅减少”。也就是说欧佩克或将在此次维持市场份额的战役中获胜。

欧佩克预测2015年非欧佩克成员国的日均产油量将实现100万桶的增长,从而使日均总产量攀升至5751万桶,但是预期2016年这些国家的产油量将收缩。

欧佩克在其上个月的报告中称:“相较于此前日均减产13万桶的预期值,非欧佩克成员国2016年的预期日均减产幅度调整为38万桶,即日均总产量下降至5714万桶。”

在预期非欧佩克成员国缩减供给量的同时,欧佩克预期2015年原油需求量将实现日均153万桶的增加,这个数额比其上个月的预期值增加了3万桶,从而使日均总需求量增加至9288万桶。

同时,由于“欧洲和亚洲其它地区的原油消费量高于预期”,欧佩克提升了2016年原油需求量的预期增长值。该组织预测,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将日均增长约125万桶,从而使日均总需求升至9414万桶。‘其它亚洲地区’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但是不包括中国。

欧佩克今年11月的产油量仍高于其3000万桶的官方产油限额,预示着任何需求量的增长都将被欧佩克抹杀。

欧佩克表示:“根据第二手数据,今年11月欧佩克的产油量环比日均增长23万桶,从而使该组织成员国的日均总产油量攀升至3170万桶。”

欧佩克面临的内外部挑战

尽管非成员国收缩产油量让部分欧佩克成员国窃喜,但是欧佩克的内部争执日渐升温的问题似乎更加迫在眉睫。

国际社会不久前撤消了对伊朗出口原油的制裁,伊朗目前正迫不及待使其原油生产火力全开,即便是在沙特同意减产的前提下,伊朗依然拒绝减产。像委内瑞拉这样的相对贫穷的欧佩克成员国曾反复呼吁该组织减低产油量,但是未得到任何相应。

尽管油价持续走低,但是上周五的欧佩克会议在主要成员国意见不一、气氛紧张的情况下并未达成减产协议。

欧佩克会议前,市场预期只要非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减产,那么欧佩克的实际领导人沙特还是有可能呈交官方减产提案的。

但是随着某些欧佩克和非欧佩克成员国拒绝减产,市场的希望被击碎。上周五的会议上,由于沙特和伊朗未能就减产还是支撑油价的问题达成一致,该组织无法达成产油限额决议,意味着其目前日均产油3000万桶的现状还将持续。

由于全球原油供过于求,自2014年6月以来,原油基准合同布伦特原油的交易价格从114美元每桶跌至约40美元每桶。尽管如此,沙特近几个月的产油量仍旧频频超出约定的水平。美国原油的交易价格更加不堪入目,当地时间周四,美国原油交易价格报37.45美元每桶。

受欧佩克决议的影响,本周早些时候原油交易价格触及7年新低,同时也加剧了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普遍下滑的局面。

欧佩克拒绝减产的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国页岩油产商,页岩油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如果油价进一步下跌,那么这些产商将更加难以维持。截至目前欧佩克的策略似乎卓有成效,因为很多美国产油商已经迫于压力接连关闭钻探作业、取消某些项目以及减产。

欧佩克预计美国页岩油部门2016年将进一步减产,表明该组织维持其40%市场份额的策略持续奏效。

欧佩克表示:“2015年持续的低油价已经迫使美国页岩油产业收缩。美国页岩油勘探商不得不减少开支和裁员以应对低油价。美国的致密油生产是非欧佩克成员国原油供给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力,但是自2015年4月以来,其产量持续下降。在接下来几个月里,由于低油价和勘探作业减少等原因,其下降速度将加快。”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金融界美股讯:美联储(FED)主席耶伦(Janet Yellen)下周不仅要决定是否启动10年来的首次加息,而且还要在未来加息之路如何走的问题上考虑如何让市场安心,他们或将竭力避免金融市场对于利率决议做出过激反应。

美联储短期借款成本保持在近零水平已有七年,在启动加息问题上,决策者们最不希望此举触发人们对未来加息的预期,因为这可能使经济增长偏离轨道。

交易商目前预计,美联储明年可能加息两三次。美联储官员曾通过发布季度预期来释放加息步伐略微加快的信号,不过下周将公布的最新预期可能会更加接近市场看法。

分析师指出,美联储的预期或表明,决策者们认为长期经济增长速度较缓慢,因此利率即使达到最高,也会低于历史高位。

尽管耶伦及其同僚表示,利率决议将“取决于数据”,但他们对经济过热轻描淡写的暗示,表明他们认为几无加息的必要,试图借此让市场保持“冷静”。

美联储将如何达成该微妙的平衡,还不得而知,不过这可能包括对会后声明的措辞进行重要调整。

Nothern Trust首席分析师CArl TannenBAum表示:“更加强有力的前瞻性指引将是下周政策声明稿的重要内容,也许不是日历上的日期,或许是关于下次行动的门槛。如果用辞审慎,基本结果变化不大,市场将会觉得可能要等到年中才会再次采取行动”。

美联储过去曾成功运用前瞻性指引,最典型的当属2011年明确承诺至少在2013年中前不会加息,之后其把承诺期限延长至2015年中。但失败的例子也不少。

例如,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2013年意外暗示联储很快将削减购债计划,导致市场动荡。同样的,短短几个月前,耶伦对中国经济增长疲弱的评论,使得市场认为美联储在2016年前都不敢加息。

在两次加息之间暂停三至六个月的作法,符合上周五(12月4日)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后,路透调查中受访分析师的预期。就业增长状况令市场益发相信,美联储将在12月加息。

耶伦与其他联储官员数月来一直在暗示,一旦开始加息,其步伐将是“循序渐进”的。

分析师指出,下周发布的政策声明措辞可能也会有相应调整,而非重复上次会后声明中针对加息采取“平衡”立场的承诺。

耶伦上周在纽约发表演讲时,或许预示着政策声明中还会有另一项调整。她指出,美联储在考虑应以多快速度加息时,将着重观察迈向2.0%通胀目标的“实质进展”。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最近也作出相似的暗示,表明通胀上升的“直接证据”是他为未来加息设下的门槛。

结合美联储的政策声明,这样的措辞可能暗示加息缓慢展开,至少在明年上半年是如此,因为许多分析师目前预期,油价下滑和美元升值将令通胀率在未来数月保持在低位。一旦低油价与强势美元的影响消退,美联储或许就会有在需要时加快加息的余地。

重要的是,美联储下周将公布一系列新经济预估,而其在帮助外界预测未来加息步伐方面的作用,与美联储政策声明的措辞一样大。

今年6月和9月的预期中值均暗示,2016年会加息四次。投资者将密切观察这些预期,看看加息路径是否有所变化。

Cornerstone Macro分析师Roberto Perli说道:“美联储是否会如其目前暗示的那样迅速收紧政策,这一点还很模糊,因此市场实际上可能是对的。”

金融界美股讯:国际能源署(IEA)称,随着全球原油需求增速放缓,原油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会持续到2016年年底。

国际能源署将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日增长预期上调2万桶至123万桶/日,全球原油日需求将增长至9580万桶,2016年非OPEC国家原油供应将下降60万桶至每日5770万桶。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OPEC月报显示,OPEC在11月原油产量增长23万桶/日至3170万桶/日,至3年高点。OPEC预期2016年非OPEC国家供应量减少38万桶/日,此前预期减少13万桶/日。维持2015年预期上调3万桶/日至153万桶/日,2016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125万桶/日预期不变。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NYMEX原油目前下跌0.57%,报每桶36.55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布伦特原油下跌0.70%,报每桶39.85美元。

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美元走强,继续打压油价。不过,全球经济低迷,原油需求量下降才是原油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美国人一直以为自己的国家引领全球

金融界美股讯:美国人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家处处领先全球,GMO创始人Jeremy Grantham决心要打破这种“迷信”。他通过10张图告诉美国人,其实美国在很多方面都很落后。

1. 美国过去几十年工资增长落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图 美国时薪中位值增速与其他国家对比

2. 美国失业率低仅仅因为很多人放弃了寻找工作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图2 发达国家失业率(左图)与经过就业参与率调整的失业率(右图)对比

3. 美国医疗开支全球最高,但预期寿命排名靠后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图3 各国人均医疗开支(左图)与预期寿命(右图)

4. 美国是唯一死亡率居然在上升的国家,原因包括酗酒、吸毒和自杀率上升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图4 各国45-54岁年龄段死亡率

5. 美国人说:“至少我们是一个公平的国家。”其实并非如此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图5 各国基尼系数对比

6. 美国人说:“我们拥有真正的民主制度。”这只是表象,真正决定立法或政策的是经济精英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图6 对新政策的支持比例与新政策获得通过的概率关系(左为普通民众,右为经济精英)

7. “美国拥有全球最好的教育系统。”这也是错的,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在全球顶多算中等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图 PISA数学和科学考试成绩排名

8. 美国教育在智力开发最重要的阶段排名全球靠后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图 各国学期教育入学率

9. 美国人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慷慨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图 各国对外援助占GDP比例

10. 美国人抱怨自己纳税太多,其实从占GDP比例来看,在发达国家中几乎是最低的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图10 各国总税收占GDP比重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金融界美股讯:国际能源署(IEA)周五(12月11日)在月报中称,全球油市供应过剩局面将至少持续到2016年底,因需求增长放缓且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产出大增。这将令油价面临更大压力。

IEA表示,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局面料将在未来几个月恶化。如果西方解除制裁,伊朗原油供应将会增加,料将使更多原油变成库存。

但IEA补充道,创纪录的全球增加储备速度将在明年放慢,而全球储备能力用尽的可能性非常小。

“全球油市仍将供应过剩,至少持续到2016年末,而全球增加库存的步伐明年料将放慢一半,”IEA在其月报中表示。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金融界美股讯:华尔街知名技术分析师、投资咨询公司Louise Yamada TechniCAl Research AdVisors创始人Louise Yamada近日指出,美国可能正处于构筑大顶的过程之中,已经出现月线级别卖出信号。

Yamada指出,美股出现持续的疲软信号,比如创新高个股与创新低个股的差值仍处于负值、上涨成交量与下跌成交量之比处于极端超卖领域,而后者意味着在市场反弹过程中卖盘比买盘更多,属于典型的顶部特征。

不过Yamada也提醒投资资:“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顶部还没有成立,筑顶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板块开始跑输大盘,越来越多个股开始破位、跌破趋势线、跌破200日均线并率先进入熊市状态。”

Yamada还从“道氏理论”的角度指出了看空美股的理由。

“道氏理论”认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道琼斯运输平均指数应该互相验证,如果二者出现背离,可能是危险信号。Yamada指出,在过去一年的股市调整过程中,运输指数一直是一个领先指标,而现在运输指数收盘价已经跌破8月份的低点。

“运输指数继续向下突破,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连纽交所综合指数本身也很有可能跌破11月份低点。记住,所有这些指数仍在发出月线级别卖出信号,”Yamada警告称。

此外,Yamada认为原油的熊市还将持续下去,可能跌到32美元,即2009年低点,甚至不能保证32美元一定能守住。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美国股市经过连续3日跌市后,在当地时间周四出现反弹,不过整体而言美股仍未能摆脱弱势,道琼斯指数在抽升近200点后,升幅大幅收窄至82点收市。

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华尔街正在降低对明年美股的预期。

货币政策趋近、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和地缘政治风险等,都是分析师们不看好明年美股表现的原因。例如,高盛上月预计,由于美联储加息、美企利润快速增长结束、市场处于分岔口,2016年美股投资者可能颗粒无收。

花旗认为,明年美股可能只会比今年几乎止步不前的状况好一点点。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花旗全球策略师Jeremy Hale及其同事列出了2016年美股七大预警信号,其中多个信号在其他华尔街投行的报告中也被提及:

1.利润率:劳工成本上升可能对利润率产生压力,此前利润率的扩张一直是美股长达近八年的牛市的核心动力之一。

美国企业盈利能力出现下滑,因为自2014年以来实际工资增长快于生产力的增长,法国第二大银行Natixis月初的报告也指出这一问题。

高盛上月预计明年标普500指数公司的利润率仅9.1%,与过去几年几乎持平,低于华尔街共识预期的10.4%。

高盛注意到,“标普500指数过去五年的上涨中,科技公司贡献了50%(苹果贡献了20%)。科技公司的利润率(18%)两倍于市场整体。”然而科技股的利润率并不能持续大增。

2.市场情绪:花旗追踪的指标显示,投资者对股票偏好在下降,这在以前通常被视为可以进行逆向投资的积极信号,但这一次花旗表示,市场情绪的低迷和标普500指数所处的位置发出的警告是:价格不可持续。

3.交运板块:道琼斯交运指数大幅下跌,年内迄今跌幅近17%(仅12月就下跌了6.3%),而道指才下跌了2%。除了道氏理论对此发出的预警,花旗表示,这一走势“可能意味着投资者担忧美国未来经济增长前景。”

4.金属:比较黄金、钯金价格与标普500指数的走势,你会发现两者相关性很强。但是现在金属价格下跌而美股却能持稳,这种分化“让人担心”,花旗指出。

5.息差变化。投资级债券的价格再次下跌。今年早些时候,息差的扩大导致股市出现了12%的回调。

摩根大通近日也指出,企业债信用利差不断扩大敲响了美股的警钟。因为从历史上看,信用利差的扩大一直是危机即将爆发的先兆。

“美股长期以来的一大支持来自于强劲的信用债市场。因此高收益率债券信用利差走势的反转对于美股表现来说不是一个健康征兆。两者的走势通常不会分化太久,”摩根大通报告指出。

6.盈利增长:尽管三季度企业盈利并未如分析师预期的下降5%那么糟糕,但是仍然下跌了1.4%,并且S&;PCApitalIQ预计四季度会下降4.5%,全年下降0.8%。最重要的是,2016年一季度的盈利预期也下降了,从此前的增长高达15.1%降至仅2.4%。

摩根士丹利同样下调了美股的盈利增长,称自己高估了油价下跌给部分行业带来的好处。“我们将2015年标普500指数EPS预估从124美元下调至120.5美元。这既是基于对第三季度疲软业绩的修正,也是我们下调四季度预估的结果,”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Parker近期在报告中写道。

7.花旗指出,专注于美股的基金流出的资金占其资管规模的近3%。据美银美林测算,具体的流出金额为1240亿美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如此,花旗官方给予2016年美股的为“中性”,标普500指数的目标价位为2200点,较当前约有7.5%的上涨空间。同样给出2200点目标价的还有巴克莱银行。

“不会,2016年应加码股票,尤其侧重欧元区和日本市场。”

随着我们步入2016年,全球股票和高收益债券依然低于2015年的高点。这只是牛市回调,还是标志着2015年已由牛市转为熊市?

风险资产升势不会没来由地停止。到今天为止,传统上催化熊市的因素未见存在:

经济衰退?没有。如同近年来所常见,全球增长仍然逊于预期,但是落差缩小(增长率3.1%,先前预估3.5%)。我们预计,受新兴市场企稳(即便中国继续放缓)和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者开支适度增加的驱动,2016年增长率可由3.1%温和提升至3.4%。

企业利润衰退?未见。强势美元以及油价惨跌打击能源行业,曾让2015年美国企业盈利受挫,但这些利空预期将在2016年消退(事实上,我们预期2016年全年美元将回软、油价上升),且消费者支出依然稳健。我们预计盈利增长在6–10%。

在其他地区,伴随着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和日本的增长也在改善,这将会有利于企业盈利,而更为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港股00001)大宗商品价格也应会有助于减轻新兴市场的疲弱现况。

央行积极加息?不会。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均可能加息,但仅会缓步为之。2015年两国央行均证明依然会考虑经济条件变化。并且,尽管通胀可能在2016年上升,鉴于结构性通缩势力仍强,央行不可能以积极加息予以应对。

估值出现泡沫?不。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全国家环球指数目前历史市盈率为16.6,低于长期平均值17.6。虽然有点偏贵,但远远不到通常由估值过高驱动大跌的水平。该指数估值在2000年的峰值为30.6。

2、全球央行会否继续宽松?

“视情况而定。但一般而言,央行在2016年可能趋向宽松。”

我们应当为又一个央行出其不意的年份做好准备,且在通缩压力仍存、工资大幅上涨几无踪影的情况下,可以预期货币政策在经济有疑虑时宁可宽松。

央行很在意避免通缩。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面临四大严重的通缩力量:银行去杠杆化、中国工业产能过剩、新型石油钻探技术的使用,以及提高价格透明度的新技术。

要对抗这些力量创造通胀并不容易,而在我们名义债务高企的世界中,央行需要确保螺旋式通缩不会随之而来,且一旦发现有接近发生螺旋式通缩的迹象必须坚决反击。

在工资通胀低迷的情况下,央行不必采取行动。尽管经济数据尚可,美国和英国的失业率均比较低,且我们预计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分别可能在2015年12月和2016年5月加息,但是在工资通胀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两大央行均未有升息的急迫压力。在工资不涨的情况下,他们在中期达成通胀目标并扩大就业的使命可以无需通过调息实现。

央行不一定需要顺从市场预期。相信央行可能被市场“迫使”采取行动可能令人感到安心,但2015年证明了央行官员并无意愿随着市场起舞。

美联储在9月按兵不动的决定令市场意外,欧洲央行未在4月和5月宣布任何支撑下跌的债券市场的新举措。尽管日本经济不及预期,但日本央行也并未扩大宽松规模。

3、中国能否控制其经济放缓?

“中国无法阻止经济放缓,但应会避免严重失序。”

毫无疑问。中国存在许多问题:

杠杆率过高,增长过度依赖信贷。总信贷占GDP比率已经从2008年的150%上升到2015年的250%左右,且我们目前预估支付债权人利息已占总GDP的约14%。在名义增长率放缓的情况下,债务付息越来越成为中国公司的挑战,按照公司债务占GDP比率计算,中国企业已经是世界上杠杆率最高者。

房地产严重供应过剩。在2010年到2012年的房地产繁荣期间,建设速度快于新房地产的需求增长,导致大量的未售出住房存量形成。

如果住房销售保持强劲,过剩供给会在未来一年逐渐消失,而建筑开支将会恢复。但如果销售力度不能保持,则房价将重新开始下跌,打击消费者信心,而房地产开发商也会陷入财务困境。中国的银行体系在房地产行业持有极大的敞口。

由于此前实施的短期促增长激励措施,中国存在工业产能过剩的遗留问题。这导致三个关键问题:

a)大规模的制造业基地并不能盈利,需要庞大的政府资金挹注以保持经营;b)中国的就业基础过于倚赖这些不盈利的行业,并且需要再培训;c)旧工业中的产能过剩排挤新的以及可能更具效率的解决方案。

这或许听起来不是好消息,但瑞银认为中国政府有较大的机会控制这一过程,预计2016年增长率将从今年的6.9%放缓至6.2%。

4、新兴市场/大宗商品的下行趋势是否已经接近底部?

“是的。但是新兴市场不太可能重拾当年的荣景。”

新兴市场的光环自2010年以来开始褪色。在此期间,股票表现较发达市场落后将近60%,GDP增长也近乎减半。根据国际金融研究所的统计,投资者热情消退和居民资本外流,意味着2015年可能是27年来新兴市场首个资本净流出的年度。

在中国经济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大跌以及俄罗斯与巴西经济危机之下,新兴市场股票估值已经接近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2015年全年极度疲软的货币大大提高了外部竞争力。

2016年是否真的意味着一个转折点,取决于多种因素。

中国避免硬着陆:如果中国政府得以控制经济逐步放缓,则会有利于新兴市场的总体信心。中国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24%,还是巴西与马来西亚的首要出口目的地,以及俄罗斯公司第二大的消费国。

重见利润增长:新兴市场的企业利润自2011年以来按美元计算衰退26%,按本币计算衰退2%。在近年来艰难的市场条件下,许多企业侧重维护市场份额,而非保持盈利或利润率。盈利和利润率上升将是最糟糕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可靠证据。

美联储适度紧缩:债务快速积累让新兴市场企业对美国利率走高更为敏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这一负担目前已经上升至18万亿美元,是2004年水平的四倍。

大宗商品价格回稳:虽然中国和印度等净进口国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但许多发展中国家高度依赖于原材料出口。大宗商品剧跌,重挫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国家。

所有上述问题均与瑞银的基本情景相一致。瑞银预计中国经济将放缓,但不会发生硬着陆。我们预计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盈利增长为2–6%。美联储仍会保持谨慎,且我们相信大宗商品价格将在2016年总体走高。这意味着最坏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

不过,挑战犹存,特别是需要找到新的增长驱动因素以及私营部门的去杠杆化。因此,虽然新兴市场最坏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但我们并不预期2005年左右“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辉煌能够重现。

5、2016年通胀是否会卷土重来?

“有这个可能。但这也可能无关紧要。”

部分经济学家担心央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肆印钞导致通胀上升,但这并未发生。相反,价格增长近年来持续低于官方目标值。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4个成员国中,有四分之三在2015年末的通胀率在1%及以下。十个经合组织国家的物价甚至自8月以来下跌。这与大部分发达国家设定的2%的目标值相去甚远。

瑞银认为通胀可能在2016年回归更为正常的水平,特别是随着油价停止下跌。从2016年1月开始,油价走低对于消费价格整体通胀率同比增幅的拖累将逐渐减少。

并且,虽然核心通胀率理论上不包括能源,但油价大幅走低依然可以对几乎所有价格产生影响,因为石油决定着一系列商品的原料成本。随着能源效应的消散,通胀应会上升。

整体而言,瑞银预计2016年美国通胀率由0.2%上升至1.6%,欧元区通胀率由0.1%上升至1.0%。

通胀温和上升是受人欢迎的,可帮助降低通缩威胁。但是,对于资产价格而言,更重要的是央行的反应。理论上,央行应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应对整体通胀率的走高。但现实中,大部分货币政策制定者往往能看透各种能源成本效应来作出决策,就像2011年油价上涨时一样。

相较于能源推动的通胀,更令市场烦心的是工资走高驱动的价格上涨。这最有可能发生在美国或英国。两国的失业率低至足以令工人要求更高薪酬的水平。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央行会注意到,而市场也有理由为企业的盈利前景感到担心。

不过,在尚有较高比例的未充分就业或兼职员工可以重新加入劳动力,且劳动力的议价能力近年来相对低的情况下,发生工资引发物价螺旋式上升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6、政治因素会在2016年影响市场吗?

“是的。但我们预计不会对经济或市场产生长久影响。”

戏剧化政治发展可能来自以下方面:

主流政客丧失主导:无论是美国民主党或共和党,都在11月的总统党内初选时期受到非传统参选人的强势挑战。

在欧洲,更多极端政党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崛起。这可能进一步放缓改革的步伐。新兴市场之中存在同样的风险。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已经令许多新兴国家政治系统疲于奔命。投资者还应警惕巴西政治危机深化的迹象。

反移民情绪带来更多干扰:来自中东的难民潮令欧洲政治隐患雪上加霜。德国总理默克尔开放国门的承诺加深了她下台的威胁。波兰在2015年底选出了一个反移民政府,而在丹麦、瑞士、荷兰和比利时右派政治力量也在上升。

安全疑问:巴黎爆发恐怖袭击,以及“伊斯兰国”(IS)势力扩张,可能打击消费者信心和支出。如今,西方对叙利亚的立场也更加复杂。

英国走向退出欧盟:反移民情绪似乎还影响到英国留在欧盟的支持度,预计英国将在2016年或2017年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退出欧盟。

支持退出的声音越发高涨,正在影响着金融市场-破坏了人们对于英国和欧元区的信心。如果英国退出,欧盟可能越来越偏离亲市场的政策。

关于“安倍经济学”将终结的担忧:主张改革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可能会在明年的国会选举中失利,预期选举将在7月举行。要确保他所承诺的结构性改革能够实现,在参议院赢得多数席位十分重要。

在不受欢迎的《国家安保法》推出后,安倍政府的支持率跌至40%以下,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胜出极其困难。这些趋势无疑令人担心,且很可能在2016年引发市场震荡,但我们预期不会出现重大挫折。

金融界美股讯:据《巴伦周刊》报道,21年前的1994年对债券市场特别是亚洲债券市场是难忘的一年。

当时阿兰·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进入了一轮大幅升息周期,受此影响,投资银行基德皮博迪(KiDDer Peabody)被收购,加州的奥兰治县(OranGECounty)破产,墨西哥受到冲击,也为1997年的亚洲金融(港股00662)危机埋下了种子。交易员把1994年称为债券市场大屠杀,当时短期利率在12个月中翻了一番,这使得债券市场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的资金,在那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各国政策制定者还没有从中恢复过来。在2013年,本·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准备慢慢上调利率,韩国中央银行行长承认“1994年的阴影”让他难以入睡。高盛集团的CEO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忍不住总是会回想到1994年的债券市场灾难。美林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 哈特尼特(Michael Hartnett)写了许多像《重现1994年债券市场崩溃》这样的文章。

因为美元的反弹,格林斯潘的意外上调利率也影响了亚洲。亚洲货币因为和美元挂钩,所以不能抵制美元-美元债券的负担压垮了企业。在承受三年美国升息压力后,泰国首先在1997年货币贬值。然后此次浪潮席卷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华尔街,甚至在俄罗斯1998年的金融危机也扮演了一定角色。

现在的问题就是,随着美联储开始新一轮的紧缩周期,债券市场的崩溃还会发生吗?机率可能很大。现任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比格林斯潘更倾向于美联储“双重目标”(dual mandate)中的力争充分就业而不是保持通胀水平低位。但是全球市场现在面临着在1994年不存在的难以估量因素: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否准备好应对美联储的正常化货币政策?有很多理由可以证明中国还没做好准备。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人民币实际上和美元是挂钩的。尽管在2005年中国官方宣布停止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但是中国中央政府多多少少还是将人民币和有升值预期的美元挂钩。中国对贸易的依赖是美国的将近两倍,而亚洲国家更加过度依赖中国。中国政府尽最大努力从依赖出口和过度投资两大引擎上转到服务行业上。中国GDP增速从8%降到7%以下,使中国政府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耐心变得有限。任何人民币的上行压力都会打击到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高盛集团估计美元汇率上涨10%会使得中国GDP涨幅下滑1%。

另一个问题就是:会引起金融动荡。在今年10月份,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警告美国不要进行升息。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 Lawrence Summers)也认为美联储下周上调利率欠妥。楼继伟更清楚中国增长的最大漏洞在哪里。而萨默斯在担任财长的时候,亚洲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所以他非常清楚经济操作上的漏洞会怎样影响世界经济。

现今的中国,信贷增长过量,数十亿美元不为人知的不良账,不透明的商业银行庇护国有企业的财政状况。在今年4月,当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佳兆业集团(港股01638)(Kaisa)在8月成为第一家中国房地产开放商美元贷款违约时,投资者受到鼓舞。中国政府允许任何规模的公司贷款违约的行为让市场感到欣慰。这可以看做中国真正的在意市场的力量。但是从那以后,中国没再有任何的前进。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当新兴市场钟爱的美联储增加货币流动性浪潮退去,中国政府想掩盖问题会越来越难。

1994年,亚洲地区没有多少地方债券。但是据“亚洲债券在线”(AsianBondsOnline),到2014年末,东亚新兴市场的未偿付的本国货币政府债务达到了5万亿美元,企业债务达到了8.2万亿美元。在中国,人民币债券的销售额从1月以来上涨83%,达到历史最高值3.3万亿美元。在2014年,美元债券的发行量在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同比增长48%。

美联储的担忧减缓了亚洲地区债券的增长。在韩国公司和银行2015年的借贷中,略低于29%的债券是以美元计价的。但是汇丰银行范力明警告,外国投资者持有大量亚洲债务,这会增加突然撤回资金的风险。如果这加剧了人们恐慌抛售,那货币和债券收益和股票可能会受到极大震荡。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GI),自从美联储、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开始量化宽松的尝试以来,全球债务的水平上升到57万亿美元。该数值自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后增长了惊人的40%,使得债务与 GDP之比上升到约286%。如果美联储触发1994年一样的债券崩溃,那么债券市场规模似乎对于崩溃来说还不大,但是对拯救债券市场来说,规模就太大了。而类似1994年的债券崩溃是中国和全球都不想看到的。

编者按:在人民币纳入SDR、美将加息、欧洲降息并继续QE之际,世界金融格局和宏观经济已处于一个大变革的年代,正在实现中国梦的中国人也在这变化的世界中加速融入国际市场,跨境电商成为2015年中国的年度公司,而广东广州也成为全国跨境电商同比增长最多最快的城市,未来我们还能如何享受人民币国际化下跨境电商带来的机遇和红利呢?为此,广州日报派出三路记者分赴美、俄、法、韩、澳进行了全景式、境内外连线式的系列报道。今天首先推出美加息对中国经济、对A股、对美自身影响篇。

排长龙等待抢购折扣商品、商场里人头攒动……这就是黑色星期五当天记者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梅西百货及周边街区看到的场景。不过,黑五之后的周末两天,梅西百货的人流明显锐减。有当地人就认为,这与下周美联储将迎9年来再次启动加息有关,因为有些消费者担心过度消费后遇上加息不得不吃“鸭梨”。

尽管美国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复苏情况表现最好,但是消费谨慎仍然是目前美国人的真实生活现状。

有专家认为,此时美国加息并非最合适的时机,甚至会拖经济复苏的后腿。

市场预期:

美联储或于近期加息

11月强劲的劳动市场数据,令市场上对美联储加息的呼声不断,曾在8月份就预测12月可能加息的美国国际集团(AIG)董事总经理和副首席经济学家莫恒勇表示,美国在西方主要经济体中的经济表现最好,从2009年开始复苏至今,GDP比危机前的最高点高了10%,就业率高了3%多,5%的失业率也是靠近美联储估算的自然失业率(4.9%),由此,美联储或在下周重新启动九年多以来的加息。

采访中大部分机构预测,此次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将是史无前例的缓慢,市场将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加息的影响。美国金瑞基金的常务董事Brendan Ahern (伦丹埃亨)告诉记者:“12月的加息预计只有25个基点,幅度很小,明年全年再增加50~75个基点。”

戴德梁行首席经济学家Ken MCCArthy表示:“美联储加息不是贸然的决定,美国整个市场经济现在也处在一个健康的局面,加息不会对房地产市场有特别大的影响。”

股市影响:

若加息美股看涨

对比历史上美联储五次升息周期的特点,新一轮加息周期对投资有何影响?

莫恒勇给记者展示了他们的统计,在过去的五次加息周期中,债券市场有四次收益率在上升,平均上涨152个基点;而股票市场有四次在上涨,升息后一年内平均上涨8.5%;贸易加权美元指数有四次上涨,平均幅度为6.4%。这一轮升息周期,十年国债收益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往后两年内十年国债的收益率会有上扬的过程。他认为,美国通胀在短期内还有下滑的空间,而且从预期管理的角度来看,美联储不希望这次加息造成市场大幅波动。此外,从全球主要的经济体来看,欧元区的量化宽松至少会持续到2016年年底;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不尽如人意,可以预期日本央行会进一步加大货币宽松的力度;而中国也正在使用不同的金融工具推行货币宽松政策。整体来看,美联储若加息,预计贸易加权美元指数会进一步上扬。

对此,金瑞基金的常务董事亦伦丹埃亨亦表示,加息的影响将是全面的,由于现在美国很多产业表现不均衡,加息可能会抑制泡沫高的产业,同时,也会抑制了没有泡沫的产业,因此在加息的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推出一些特定的政策来进行调节。

加息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削弱

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占中国出口份额的18%。加上出口到中国香港的再出口数量,实际上美国占中国出口份额的比例高于18%。中国对美国出口货品的构成,52%是资本货品(企业购买的商品),25%是消费商品,21%是工业原材料。

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经济系教授大卫科茨认为,如果美国加息,将会削弱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加息对中国A股的影响:提前消化

伦丹埃亨介绍,在11月美联储透露出可能加息的时候,全球的资本市场也早有反应,美元走强,新兴市场的股票走跌,资本流向美国,不利影响被慢慢消化。而中国A股市场的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中国境内的投资者,再加上中国央行的调节举措,加息对A股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深度对话】:加息或给美国经济复苏拖后腿

记者采访了对美国、中国经济发展有深入研究的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经济系教授大卫科茨。

J:从美国经济长远发展来看,目前是否适合加息?

大卫科茨:其实,目前不是一个合适的加息时机,这样会令投资成本越来越高,可以确定的是加息对经济复苏的作用将是负面的。

J:加息能否助推美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大卫科茨:加息可能拖缓美国经济复苏的脚步。加息并不是必要的,因为加息将抑制投资,从而抑制就业增长,还将压制社会总需求,所以是消极的做法。

J:哪些方面的改善才能真正令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大卫科茨:现在的经济复苏不可能推动真正意思上的经济增长。美联储已经做了其需要做的所有事情,真正能让经济复苏起来的还是政府部门,政府应该在基础设施、环保、高等教育等方面进行投入。

政府部门至少可从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第一方面是加强对金融业的管制;另一个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在社会分配上有更大作为,缩小工资差距,使普通民众在经济增长获得更多的利益。

J:您的观点认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干预?

大卫科茨:从美国政府部门以前做出干预的表现看,干预时的前一段时期,一般经济指标表现会较好,政府的角色退出来后反而会令问题继续加深。

J:有没有实例?

大卫科茨:中国是2008年经济危机很好的应对者。中国经济增长就得益于市场和政府干预的有效结合,中国政府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到很好的角色。

【观察1】:传统节日消费下滑

11月26日是美国的传统节日能给众多商家带来巨大营业额的节日。记者了解到,其实很多商家早在这一天之前已经提前把折扣放出来,消费者也提前消化了这些折扣。

不单是实体店,现在很多美国人已经转向网上消费。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59.56, 0.43, 0.73%)方面告诉记者,在星期五当天线上的总客流当中,移动端的客流超过70%。

不过,与去年相比,相关销售数据却没有那么好看。感恩节和黑色星期五的线上销售额增加了40.3%,商店销售额则下滑32%。市场调查公司RetailNext的调查显示,今年黑色星期五实体店人均消费额下滑了1.4%。

【观察2】:买股票只是少数人的选择

在经济复苏中,大部分美国人并不能从股市上涨中获得好处,更多人的资产是放在房产上。莫恒勇博士介绍,美国平均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在2010年时控制了90%股市上的财富,而在房地产上面仅控制了40%的财富。可见,相对于股票市场,美国房市的财富在社会各阶层上分布得更均匀一些。大部分美国人的投资还是在房子上。这也是楼市的复苏对美国经济的意义大于股市上的复苏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些有稳定工作的年轻人不再像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那样,有32%的人搬回父母家住,而今新增岗位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自立门户”自己租房或者购房,当年推迟结婚的人也开始打算购房结婚。不过,Ken McCarthy介绍,目前美国的住宅市场恢复缓慢,商业市场相对较好。(记者陈丽莉、潘彧)

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42,年内或维持弱势

昨日,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236,较前一交易日下跌96个基点,再创8月11日一次性贬值以来新低。

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140。随着美联储议息会议将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10日跌破“6.42”关口。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近期国内资本持续外流,以及央行维持人民币汇率坚挺意愿下降,预计在年底之前,人民币汇率仍然会维持小幅度贬值为主。

接连两日人民币市场波动加剧,周三欧市盘中,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延续跌势,汇价一度跌破6.5100关口,最低触及6.5116,刷新四个月低位,昨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由涨转跌,再次跌破6.50关口。

昨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也出现较大跌幅,甚至一度创下11月2日来最大跌幅。自人民币纳入SDR以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跌幅超过400点。

2016年将是一个充满“意外”的一年,更有可能会出现很多逆转,所以对于那些有胆量做空当前市场共识的人,来年还有可能会赚个盆满钵盈。

2016年的投资方向应该是做空美元,做多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股票。如果你敢如此逆向操作,来年很可能会赚个盆满钵盈。

如果12月美联储最终决定加息,这将是世界历史上最受瞩目而且最在意料之中的一次加息决议。其实,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工作在伯南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想必大家对2013年发生的“削减恐慌”(taper tantrum)还记忆犹新,那年夏天,美联储暗示将会放缓扩充资产负债表的速度,这导致了全球市场大幅波动,其实这在那时就是货币紧缩开启的一个征兆。

虽然美联储实行首次加息的时间超出了大家的预想,但当它最终真正来临之时,也没人能保证自己会不感到猝不及防。

市场对美元加息的预期已经持续了两年,所以市场已经提前作出反应,当它真正发生之时,市场的反应应该没有想象中剧烈。

自“削减恐慌”发生以来,美元已经上涨25%。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上涨了140个百分点,短期国债收益率涨幅更大。

自2013年春天到现在,美股已经上涨30%左右。事实上,商业周期和货币调控是经济发展的正常规律。

大概有人会问我们现在处于周期的哪个时段。如果上述的那些市场动向不是因为预计到紧缩,而是因为紧缩已经开始了呢?

如果首次加息发生在紧缩周期的开端,那我们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另一方面,如果紧缩早在伯南克提出结束量化宽松时就已经发生,那首次加息可能意味着周期的终结。

市场上的交易商和投资者似乎普遍认为紧缩时代尚未到来。目前美联储12月加息已渐成市场共识。

一旦加息真正落实,市场普遍认为美元和美国国债收益率将继续攀升。同时,投资者会很自然地转向黄金和其他大宗商品,并反向抛售美元。

当市场的情绪开始缓和,人们很快就会考虑之前的共识是否出现错误的。如果美元和利率不升反降,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什么样的资产会从这样的误判中受益最多,而什么资产又会受挫最严重?

美元强势对新兴市场的冲击最大。因为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都依赖于高价的商品价格,而美元上涨将会降低这些商品的价格。

此外,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增持了大量的美元计价的债券,这将增加他们的债务负担。

随着恐慌加剧,今年全球新兴市场遭遇了最严重的资本外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美元的上涨。新兴市场货币出现连续贬值,经济增速持续放缓。

国际普遍将其归咎于今年低迷的中国经济,但是其实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因为美元上涨引起的。

此次经济寒冬之中,中国自己本身也失血不止,资本外流情况可以说史无前例。这一状况在中国央行实行811汇改之后就有所加重。

如果美元上涨节奏停止或者出现逆转,那这是否会成为新兴市场一大利好?美元上升多少才归因于新兴市场企业对美元风险敞口的对冲?

他们又是否能有效降低美元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如果你是一家新兴市场企业的CFO,并附带美元债务,那18个月之前您就不应该对此做出一些行动吗?

如果美国的息差优势减少,那美元兑其他货币将可能出现贬值。一旦美国经济增长数据并不像此前预期的那样强劲,这将会在利率市场上所体现。

同时,如果新兴市场增长预期出现上升,资本外逃的现象将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如果货币贬值对贸易账户的积极影响有所延迟,极有可能“J曲线效应”(指货币贬值以后国际收支不会立即改善,反而会先恶化,等贬值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改善)将会发挥作用。

新兴市场整体股票在这六年来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虽然其中也有个别表现突出的市场,但整个新兴市场股票的价格相比其他国家还是最便宜的。

新兴市场指数的交易价格为账面价值的1.4倍,而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为3倍,2010年为1.25倍。

另外,其股息收益率有所增加,市盈率低于10年平均水平。总值,如果你正在寻找廉价的资产,那就没有比新兴市场更好的投资市场了。

市场上对大宗商品的投资情形当然关系到大家对新兴市场和美元的看法。大宗商品指数在2011年初的峰值到现在一直都处于下滑走势。

当然,美元同期出现升值也并非偶然。显然,其他因素也对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美元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

此外,由于很多其他商品种类的交易价格低于其边际生产成本,相关企业基本无利可图,最终不得不关门歇业,其中石油产业则表现最为突出。

大宗商品的熊市还未结束,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经历了5年下跌调整之后,我们已经接近底部。

想必大家都知道,做多美元,做空债券、新兴市场和大宗商品已经成为了今年全球最“拥挤的交易“(Crowded trades)。

这一趋势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在我看来投资者似乎太过于接受这种交易方式。

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数据令人失望,美元加息措施很有可能会再次延迟。

2016年将是一个充满“意外”的一年,更有可能会出现很多逆转,所以对于那些有胆量做空当前市场共识的人,来年还有可能会赚个盆满钵盈。也该是逆向思考的时候了。

未来5年,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宏观经济很多人觉得复杂,其实简单来看无非三个维度的考量:维度一:资源配置的维度,政府配置资源还是市场配置资源。维度二:短期和中长期维度,短期增长靠需求,中长期是靠供给,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制度、企业家精神等。维度三:新旧的维度。新旧是按照需求和供给的匹配程度划分,供给不应求的属于朝阳产业,属于新经济;供过于求的属于旧经济。

均衡的状态就是各种资源都达到最有效的使用,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政府和市场的均衡,短期和中长期的均衡。通俗的说就是说企业家敢投资,因为投资可以赚钱;老百姓(行情603883,买入)敢消费,消费完了以后还有钱赚。

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是旧的经济均衡已经打破,新的均衡尚未形成。旧的均衡来自全球的纵向分工,美国消费、中国制造、资源国提供要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次贷危机把这样一个循环给逆转了,各国都在寻找自己的增长点,因为经济要崩塌时救命最要紧。需求管理政策在短期是最有效的,政府花钱立竿见影,所以各国都采取了包括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的需求管理政策。但是包括政策制订者都清醒的认识到这只是个权宜之计,旨在为寻找将来的经济增长点争取时间。有些人认为,既然知道这些政策有副作用,为什么还要去做?我要说的是,没有这些政策,经济体就崩溃了。要知道,宏观调控没有最优级,任何情况下都是有诸多约束条件的次优级,并且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次优级往往不同。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从需求侧管理转向供给侧管理,不是否定需求侧管理,而是因为需求侧管理目前已解决不了我们经济的核心问题。

第一,需求基本都已归位,再刺激作用不大。次贷危机以来,出口从30%降到负增长,投资从30%降到10%,消费增长从20%下降到只有10%左右,经济增长从14%跌到7%,最惨烈的下跌过去了。即使再刺激,可能也很难有太大的效用,这叫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我们要转向。

第二,一方面需求不足,一方面医疗、教育、娱乐等大量需求得不到满足。最有意思的是,“中国制造”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中国人到美国买的衬衣是中国制造的,到日本买的马桶盖也是中国制造的,这是有效供给不足,能通过需求去解决这个问题吗?显然不能,那么要靠供给。

第三,我们正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这叫创新驱动,显然靠需求也没办法实现的。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我们才会看到供给管理被放在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是希望它能解决中长期靠什么增长的问题。

再进一步看,需要明确中国式的供给侧管理,跟西方讲的供给经济学有何异同。在我看来相同点是都希望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效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不同点更值得关注。

首先是优势,相对发达经济体,中国的制度更不完善。这意味着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的空间更大,比如价格改革、金融改革、国企改革……空间非常大,这一点是我们的优势。

但还有一个劣势,中国式的供给侧管理并不是完全让市场决定,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意味着在加强供给管理的同时还要守住经济的底线,意味着不光2016年,未来5年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面临这样一个艰难的权衡。但如何让实体经济自我出清的同时又不触及经济增长不低于6.5%这个底线,在金融市场出清的同时也不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是个两难问题。既要避免走老路,又要避免市场风险,谁都没有经验,这是宏观调控者在相当长时间内面临的挑战,也有可能是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的一大风险。

旧经济有三大交易性机会

新旧经济不同,供求矛盾不同,供给侧管理的重点也存在显著差异。供给革命革的主要是旧经济和旧体制的命,因为它约束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旧经济来讲我们怎样做好供给侧改革?我认为主要靠“盘活和消化”。我们要盘活两个东西,第一是盘活国企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最核心的问题是投资回报率低,我们希望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第二个要盘活的是银行信贷资产。我们大概有90万亿的信贷资产,假如说信贷资产不盘活,那银行的经营就容易出问题。

消化什么?一是房地产库存,尤其是销售不好,库存压力大的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二是制造业的过剩产能。什么时候盘活和消化任务完成了,中国经济也就差不多可以告别最差。

旧经济总体比较差,但供给侧改革可能会带来三大交易性机会,值得关注。

第一类机会是房地产。经过15个月的去库存,房地产现在的去化速度大概是11个月,接近2013年的水平。为什么房地产去化速度比预期的要好,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今年销售好,一直靠消化库存来满足了需求。这使得房地产总体形势在传统行业里面相对较好,如果国家再有政策刺激,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有望进一步降低,房地产投资增速有可能触底回升,房地产行业有可能率先正常化。当然一定要注意,这是在大的人口红利拐点出现后的一次回归,很难回到过去那样的高增长。

第二类机会是国企改革。在我们看来,有两个因素可能使得国企改革在2016年能够有实质性的推进,第一个因素是财政压力的倒逼。大家知道财政收入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就急需盘活国有资产充实财政资金尤其是社保基金,这是等不及的,越快越好,2016年要做。

第二个因素,2017年10月份左右要召开十九大,按照惯例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在此前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要完成要换届,过去出政绩是靠保增长,现在显然行不通,那靠什么?一是靠创新,二是靠改革,尤其是国企改革,我个人认为会有一些地方愿意去推动国企改革。具体会有哪些地区呢?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重庆这些地方市场基础比较好,国资改革体量也比较大,有代表性,值得重点关注。

第三类机会是银行。假如说有一个制度安排,能通过类似98年剥离不良资产的方式,把政府应该承担的坏账剥离出去,或者通过大家基本都能接受的方式实现资产证券化,把90万亿的信贷资产盘活,那么银行就获得了再次发展的动力,它的效益肯定也会比预期的要好。

再讲一讲我们不看好什么,仍然不看好传统制造业和大宗商品。按照我们目前了解的产能去化的节奏,传统制造业去产能现在可能还是在中期,还没有到尾声。大宗商品产业链之间的传导路径往往是从需求端到加工端,到精炼端,再到上游的采矿。去化同样是这样一个逻辑,需求萎缩最先重创的是直接的制成品,其次是加工和精炼,最后是采矿。产能过剩没有实质改变的话,大宗商品价格很难有趋势性的机会。

新经济风口在哪里

新经济的供给革命主要体现为如何创造有效供给,来匹配没有很好被满足的需求和潜在需求。政府最应该做什么?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打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家的创业友好型的环境。比如说简政放权,更多的财税支持,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轻商重政”的理念需要改变。

其次是做一些国家该承担的基础性的研究。美国的国家实验室、欧洲的国家实验室取得的成绩都是非常显著的,中国也需要加快这样一个实验室的建立,习近平主席专门提到一些新的科技创新领域,包括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行情300024,买入)、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这些代表着国家的科技实力,代表了国家的未来,单靠民营企业是不行的,只能靠国家做科技攻关。

再次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方便新经济投融资以及企业家分散风险。资本市场有非常好的一个功能,可以给资源、企业和企业家定价,这就有了示范效应,一批成功的企业家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财富的积累,实现自己事业的蓬勃发展,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业队伍,所以我们看到过去两三年尤其是十八大之后那么多人创业。政府做好这三点足够了。

新经济风口在哪里?我认为有三个,第一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养老等服务型消费的机会。这个方面中国依然非常短缺,未来空间很大。

第二是智能制造和大数据。中国制造从大到强最核心的是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化,因此我们非常看好智能制造和大数据。

第三,我们看好泛资产管理,包括在座的各位需求也印证了我们这个判断。

理财和养老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两个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富起来,需要理财,资产管理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而关于养老,国家给了一句话: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和社会养老为辅,我们赚钱后除了消费,还要为未来养老做准备。

务必密切防范三个风险

最后讲一下有哪些风险。

我们认为,有三种风险尽管出现的概率比较小,但一旦出现的话,对中国经济包括资本市场的冲击会非常大,需要及时防范。

首先是资金外流、汇率超预期贬值带来的风险。2016年需要高度关注美联储加息。这两天美元、欧元汇率波动比较大,罪魁祸首就是非均衡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在扩大量宽,另外一方面是美国率先复苏,要提前退出。从过往经验看,一旦美国启动加息周期,尤其是持续加息,会导致美元进入上升周期,过去5次大的美元升值周期,美元升值对新兴市场都是一场灾难。

其次是阶段性流动性冲击的风险。大家可能会有疑问,钱这么多,还在闹资产荒,为什么还有流动性危机呢?这就要看流动性的广义和狭义定义了。广义的流动性是潜在和现实的购买力,而狭义的流动性是手上的当期现金,如果1亿资产里9500万都是固定资产,只有500万是现金,你的流动性其实只有500万。

大家还记得2013年出现的“620钱荒”吗?就是在流动性非常充裕的情况下出现的,股市被砸到1849点,都是因为恐慌,无论我手握多少现金,你给多高的利息,我都不借。如果要打破刚兑的话,这种情况(钱荒)很有可能在2016年再次出现。

第三个风险是地缘政治方面的极端事件,比如ISIS这种地缘政治危机的全面扩大。我在思考这个报告的时候,巴黎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全球其他地方又发生了一系列毫无规则、超乎意料的事件,远远不是常人所能思维到的,你不招惹它它也可能招惹你,这种危险有没有可能扩大?有没有可能不是只限于中东、欧洲这些范围?如果(波及到)全球的话,新兴市场也肯定不能幸免。

进入12月份,又到券商一年一度的投资策略报告会的“推出季”。与各券商研究人员“奇葩”研报频出一样,如何让自己的投资策略报告更能吸引人,同样是各家券商绞尽脑汁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万点论”又成了某些券商的说辞。

如在近日国盛证券举行的2016年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国盛证券董事长裘强先生就作了《只要坚持价值投资和改革方向,第五轮牛市一定过万点》的主题演讲,继续保持着其本人近两年来一直不断提出的“万点论”主张。

看好中国股市的未来,这是广大投资者在股市里坚守下去的一个重要理由。本人也相信中国股市迟早总有那么一天也会站在万点之上,就象美国股市与香港股市那样,上证指数始终坚守在5位数的指数位置上。对于这一点本人是坚信不疑的。

但就当下的股市来说,“万点论”还只是一个“中国梦”。至少在2016年,投资者看到万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就当下来说,在谈到2016年的投资策略的时候,券商们大可不必拿“万点论”来说事。别说投资者不相信这事儿,恐怕券商自己也是不相信这事情的。

就象今年疯牛的时候,很多人也是叫嚣“万点论”,但事实表明,那只不过是一个肥皂泡而已。

笔者无意否认国盛证券董事长裘强先生倡导价值投资的主张。但越是价值投资,就越没有必要把指数炒上去。既然国盛证券看好银行股与券商股的投资价值,那么国盛证券大可重仓甚至全仓持有银行股与券商股好了。

毕竟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股票价格越低,其越有投资价值。从投资的角度,只要持有这些股票就等上市公司分红即可。

如果哪一天,银行股与券商股的价值炒上去了,那也正是给国盛证券提供了高抛的机会,何乐而不为,非要把目光盯着“万点论”呢?

裘强先生认为,如果银行股和券商股的估值能适当提升,那么大盘上万点就是必然。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目前A股市场给予大蓝筹股的定位未必就不合理。很明显的现实是,与香港市场上的H股相比,A股大蓝筹股的股价并不低,如截止12月7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为139.82点,这意味着A股蓝筹股的股价总体上比H股溢价近40%。

至于说目前中信证券(行情600030,买入)的估值只有高盛的一半左右,这实际上已经是很高的估值了。凭中信证券目前的业务水平与国际影响力,能有高盛的一半就谢天谢地谢人了,实在是没有理由把中信证券的估值炒到超越高盛的地步。

因此,没有炒高银行股和券商股的股价,市场才是正常的,真的炒得太高了,那就真的不正常了。相信广大投资者都不愿意看到中石油的悲剧再在股市上重演吧?

说到2016年的行情中来,“万点论”就更加不靠谱了。从目前中国经济的形势来看,仍然没有从低谷里走出,因此,2016年中国经济不可能有太大的好转。

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希望股市“上万点”是不现实的。毕竟中国股市刚刚经过了“人造牛市”引发的股灾,要再造一轮牛市超过上一轮牛市的水平,至少从目前看来是不太容易的。

而从股市自身因素来说,2016年股市最大的事件当属注册制改革。虽然对此舆论方面可以进行正面引导,但这并不能改变注册制引发的IPO大扩容格局。如果不是为了IPO扩容,为什么当下某些人、某些利益集团置《证券法》修改于不顾,主张强硬推出注册制呢?

可以断言,在没有严刑峻法护航下的注册制,不排除沦为发行人抢钱的可能。

注册制的推出将会构成股市的利空因素。更何况上市公司再融资与大小非套现的规模越来越大。

因此,2016年的中国股市能维持平稳运行的格局就已不是易事,要走大牛上万点,几乎没有可能。这就难怪券商提到“万点论”时,投资者只能“呵呵”面对了。

市场等待下周美联储决议原油再重挫 美股大幅收跌

12月10日,电广传媒(行情000917,买入)一纸公告,透露了奇虎360(美股QIHU)这一目前规模最大互联网企业私有化回归A股的最新进展。

2015年,中概股掀起了回归A股的狂潮。据上证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仅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已有32家先后收到了私有化要约,其中6月份收到私有化要约的公司就多达14家,这一数字超越2010年至2014年的总和。

同期的A股市场,七喜控股(行情002027,买入)、世纪游轮(行情002558,买入)等公司还在不断刷新中概股借壳的暴利神话。截至世纪游轮停牌前,其连续涨停数已经高达20个,巨人网络以此推算的估值也较在美退市时的估值膨胀了9倍。

研究比较目前所有披露的回归案例不难发现,2015年的中概股回归,呈现出多种路径并存这一新趋势。近期出现的首旅酒店(行情600258,买入)整体私有化如家酒店的方案,更是直接尝试保留VIE架构实现回归。

同时,中概股回归过程也趋复杂多变,其中多有阻力,甚至发生资本商战。计划回归的爱康国宾(美股KANG)刚刚启程就遭到了江苏三友(行情002044,买入)(“美年大健康”)的“劫婚”,其董事会则直接祭出毒丸计划抵御。

客观而论,中概股回归并非新鲜的资本话题,却于2015年集体爆发,并在中美两地资本市场引起巨大关注及连锁反应,背后原因为何?

从个体公司的角度,中美两地股市估值的巨大差距是中概股热衷回归的主因。但中美股市估值差异并非今日才有,单此因素无法解释2015年出现中概股集体回归的资本现象。

上证报记者采访多家中概股、私有化财团、二级市场投资者,试图解构中概股回归潮的形成动因与生态链条:首先,在国内强势推动政经改革、产业转型、创业创新等宏观国策的背景下,从国务院到证监会开始逐步放松对中概股回归的法律要求与审核尺度,甚至鼓励、邀请代表新经济的龙头企业回归上市;其次,企业家们亦看出国家倚重资本市场推动经济改革的战略意图,并对改革抱以热情,对未来巨大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最后,国内充沛的流动性、资金进行股权投资的强烈欲望直接为私有化提供丰富弹药,促成了这一资本盛宴加速“开席”。

2015年的中概股回归潮,既是一个微观公司现象,更是国内资本市场进入重大发展关口的前兆与缩影。

风起:多点发力 乘风回归

政策暖风吹拂、产业整合热浪、资本估值鸿沟——一直左右着中概股回归的三大因素在2015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无数嗅觉灵敏的资本助推下,一场从大洋掀起的中概股回归浪潮正愈演愈烈

一切还得从2015年年初那场“苦秦久矣”的牛市说起。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春风,干涸7年之久的A股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活水,一次次再出发的嘹亮号角,一轮轮新生力量的进入,推动A股市场以轻盈的角度快速跨越一个又一个整数关口。短短半年时间,上证指数已经站在了5000点之上,动辄3倍、5倍的个股涨幅更是让上市公司股东尝到了资本盛宴之美味。

然而,一些头顶“互联网+”、“创业创新”光环的互联网“独角兽”却因一洋之隔而无缘这场资本盛宴。整个上半年,雪球中概30指数上涨幅度仅为8.54%,区间最大涨幅也仅有28.72%,与国内市场相去甚远。

“我们有着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增长势头,但在美国市场就是得不到认可,一旦有可能,我们希望能尽快回到国内。”面对上半年的牛市,某中概股创始人彼时曾无奈地对记者表示。

幸运的是,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和胸怀,迎接这些漂泊多年的游子。

今年5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要加大金融服务支持,研究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在境内上市,并且放开外商投资电子商务业务的外放持股比例。其中,外商准入门槛的放开被业界视为监管层有意降低企业拆除VIE结构的难度。

一个月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则有望突破目前普遍采用VIE结构的中概股回归A股时制度和政策上的约束。

“看到这个消息,我们就意识到机会来了。”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互联网公司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是大势所趋,众多资本一直蓄势待发,而政策层面的开口给了所有备战者实操的机会。

闸门轻开,清泉自来。在整个6月份,有多达14家中概股宣布收到私有化邀约——这一数字超越2010年至2014年的总和。年初至今,收到私有化邀约的中概股数已经高达32家。

从产业整合角度,代表新兴产业的中概股回到“水位”更高的国内市场对各个细分行业的变革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产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不少中概股已经在行业内深耕多年,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逻辑。在回归国内市场之后,这些中概股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完成产业布局。”沪上某擅长并购重组的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云变:八仙过海 各展财技

从美股回到A股,中概股要跨越的不仅仅是深深浅浅的大陆与海洋,还有因法律制度不同而横亘其间的公司结构差异,而正是这些结构差异,促成了中概股“八仙过海”的回归路径

“简而言之,中概股要想彻底回到境内市场,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私有化、拆除VIE架构及境内上市。”某投行人士称,显然,三步中的最后一步是不能改变的,毕竟这是终极目标,而中概股能够有所变换的就只有前两步。

根据中概股公司资质和回归路径的不同,可以大致梳理出以下三种方案,考虑到中概股回归浪潮已起,未来或将有更多精彩的方案出现。

第一种方式可喻为“云卷云舒”。

从目前已有案例来看,能够被国内监管层所明确接受的方案就是“私有化、拆除VIE架构及国内上市”按部就班,一次性回归的同时,了却所有后顾之忧。

作为回归中概股的首个案例,分众传媒就用教科书般的方式,向后来者展示着如何回归,而这一过程,前后历时长达5年之久。

由于价值不被认可,加之频繁被做空,分众传媒从2010年就启动了回归方案。据公告披露,2010年8月及2014年12月,分众的相关主体签署了一系列协议解除了协议控制。

经过一连串复杂的交易,2015年1月,江南春将其持有分众传播85%的股权转让予分众数码。至此,分众传媒的VIE架构拆除,分众传媒通过股权控制的方式持有相关经营主体的股权。

事实上,长达4年多的拆除VIE只是开始,考虑到分众传媒巨大的体量,其一旦回归A股,除了正常的IPO,只能选择借壳。考虑到私有化时的时间限制,江南春选择了时间最为可控的借壳,6月,其宣布借壳宏达新材(行情002211,买入),此后因宏达新材自身问题,分众传媒又火速与七喜控股牵手。

时至今日,分众传媒的借壳方案已通过了证监会审核。这意味着,5年的辛苦终于要结出硕果,而这条最为传统的回归道路也被分众传媒趟了出来。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中概股都想回到国内,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整体独立上市,估值高,原股东也能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操刀某中概股回归方案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但是,整体独立上市就必须私有化并拆除VIE架构,这其中的成本无论对谁来说,都太过高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

从目前已经明牌的方案来看,选择私有化、拆除VIE然后借壳的公司大多属于行业头牌,其实际控制人本身就有着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无论是江南春,还是史玉柱,其个人在资本市场上就有着呼风唤雨的能力,分众传媒和巨人网络强大的盈利能力,也为其私有化时高额的资金需求提供了支持。

该投行人士称,对于分众传媒这样的行业巨擘来说,尽管成本巨大,但其整体回归上市的效果也是最好,完整的公司、无憾的方案、动人的故事,这些都已经在二级市场转化成了连续的涨停。

第二种方式可喻为“遮云蔽日”模式。其核心是规避拆除VIE架构。

能够把所有问题一并解决固然好,但是,对于那些二线、三线的中概股来说,以创新思路,放弃拆除VIE,优先完成回归是更好的思路。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