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保险 > 汕头规划120平方公里临港经济区-汕头阳光海岸

汕头规划120平方公里临港经济区-汕头阳光海岸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最新资讯《汕头规划120平方公里临港经济区-汕头阳光海岸》主要内容是汕头阳光海岸,“绿色能源港”、“阳光海岸带”、“五彩明珠湾”等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词汇,其依托汕头港广澳港区,按照“港、产、城”融合、“前港、中区、后城”的思路统筹谋,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日前,由市发改局牵头研究编制的《汕头市临港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通过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在这个推动汕头“蓝色崛起”的大规划中,出现了“绿色能源港”、“阳光海岸带”、“五彩明珠湾”等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词汇,其依托汕头港广澳港区,按照“港、产、城”融合、“前港、中区、后城”的思路统筹谋划临港经济区的发展布局,对汕头加快形成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引领粤东地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汕头规划120平方公里临港经济区

120平方公里打造振兴发展新平台

按照规划,临港经济区范围包括濠江区广澳街道、达濠街道、马滘街道、滨海街道和潮阳区海门镇,面积120平方公里。在发展定位上,规划充分利用我市国际深水港、轨道枢纽、国际海缆登陆站等条件,发挥经济特区、保税区等政策叠加优势,强化“一带一路”国际门户功能,提出将临港经济区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深度合作示范区、东南沿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广东临港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和生态宜居湾区新城,打造汕头市落实创新驱动和振兴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的核心平台。

规划还提出了发展目标:近期目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0亿元、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超200亿元,港口吞吐量达到7500万吨左右。中期目标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港口吞吐量达到10500万吨左右。远期目标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超760亿元,港口吞吐量达到15000万吨左右。

汕头规划120平方公里临港经济区

以产业链支撑打造“双港双区一城”格局

在总体发展格局方面,规划提出,以港先行,利用临港经济区港口、轨道枢纽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等高度汇集和运转,产业园区跟进,打造临港产业集群,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按照产城融合、组团集聚、功能复合、集约发展的原则,形成以临港经济区为核心、联动更大区域的港口经济区发展格局,打造临港产业主题突出、城市功能完善、景观特色鲜明的湾区新城。

其中包括,打造“双港双区一城”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即围绕广澳港区、海门港区、高铁汕头南站综合枢纽、濠江轨道枢纽和国际海缆登陆站等五大枢纽谋划经济发展,引导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高端资源高效集聚,以港口经济产业链为支撑,依托“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实现港区一体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双港双区一城”的生态型、组团式发展格局。

塑造滨海特色城市空间,即以滨海绿道为链,串联各临港产业集聚区的滨海公共服务中心,营造“彩链串珠城”总体空间意象,实现“产、城、人、文、景”的一体化发展。包括构建多主题、高品位的滨海休闲廊带——“阳光海岸带”;在各产业集聚区中心地带建设集商业休闲、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形成各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五彩明珠湾”;通过纵向绿道、带状公园等绿化空间,构筑山海相连城市景观轴线,建设“山海通廊”。

汕头规划120平方公里临港经济区

“五港联动”形成四发展带五大产业集群

规划中不少“笔墨”着力于港口航集疏运体系和临港产业体系的建设,提出加快打造五大港口枢纽,提升枢纽服务能力,集聚吸引更多的发展资源。即推进广澳深水港建设、推动海门港开港及配套建设、推动滨海信息港建设、规划建设汕头南站等轨道枢纽、谋划建设汕头通用航空机场。其中,汕头南站将高标准、高水平打造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

如何完善港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依托沈海高速、粤东疏港铁路等通道,形成汕头海门港区—惠来、汕尾海洋经济发展带;依托“互联网+”创业创新带动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提升,形成汕头信息港—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揭阳中德金属生态城创新产业发展带;依托粤东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等公交复合走廊,打造“粤东中央商务走廊”,形成汕头商务港—汕头中心城区、揭阳空港经济区、潮州高铁新城、潮州中心城区商务服务产业带;依托粤东疏港铁路、沈海高速,共建面向港澳台、东南亚华侨等国际交流平台,形成汕头保税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闽粤经济合作区国际交流发展带。

规划还提出,发挥“五港联动”的枢纽优势,围绕临港经济区现有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实施“聚链、展链、补链”行动,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现代航运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临港商务服务业等五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构建五大区域长程产业链。

汕头规划120平方公里临港经济区

“通山达海”打造全域旅游精致滨海港城

临港经济区通山达海,除了做大港口文章,旅游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划中指出,要结合临港经济区的空间特点,推进蓝色海湾和生态屏障建设,打造成山、海、江、田、城错落有致的精致滨海港城。

推进尖山—青山—龙头山—加坑山联合打造森林公园,力争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标准;加强虚空山、尖山、龙头山等郊野公园建设,构建具有南亚热带植物群落特点和潮汕园林特色的郊野公园体系;加快江心公园、青州中央公园、滨海主题公园和新能源主题公园等公园建设,形成布局均衡的城市综合公园体系;推动街头绿地公园、街心公园等社区公园建设,实现“500米见绿”。

此外,塑造文化观光、海滨休闲度假和美食专项旅游为一体的“海风潮韵、休闲之都”旅游形象,打造全域旅游的精致滨海港城。包括打造海门渔港风情体验区,以海门中心渔港为依托,挖掘渔文化内涵,建设渔乡风情街、渔人文化广场、渔人码头、开心农场、海上木栈道、海上观景台和海钓平台等项目;打造潮阳经开区绿能科技科普观光区;打造滨海商务休闲区,建设沙滩浴场、海洋主题乐园、滨海美食品尝、酒吧街、高尔夫球场、度假酒店等服务设施;打造南山湾海上运动活力区,举办滨海自行车、双人皮划艇、水上摩托、潜水、攀岩等活动赛事;打造广澳临港工业旅游体验区,策划滨海夜游、夜跑等项目,丰富港区夜间生活;打造濠江历史文化展示区;打造北山湾休闲养生度假区。

本报记者 刘婉萍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