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每经记者 陈晨 刘海军 刘鸿飞 每经编辑 吴永久
面对如今的A股行情,很多投资者感到非常的不适应!大票齐飞,小票纹丝不动!
境外市场股指频刷新高!
6月25日,一场阵容华丽的行业盛宴在成都天府国际基金小镇隆重举行,即“2017中国私募基金天府(麓山)峰会”。
在峰会上,可谓是私募大佬云集,如景林资产董事总经理田峰、大岩资本首席财务官海外投资官蒋晓飞、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可、深圳新富资本投资总监廖云龙、前海方舟资本CEO成书新等,他们对2017年A股投资内生逻辑演变及海外投资新趋势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深度探讨,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提供重要的价值参考。
景林资产董事总经理田峰:把握A股龙头企业和港股投资机遇
景林资产董事总经理田峰
成立于2004年的景林资产,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私募公司之一。长期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凭借独特的360度调研体系,从全球的产业发展趋势和变化中寻求中国的投资机会,景林资产赢得了出众的口碑。
龙头企业可获溢价收益
在目前时点看,地产降温幅度并不像年初预料的那么悲观,经济整体复苏情况也好于预期,而且改革进度似乎在加快,我们维持长期改革释放经济活力的谨慎乐观预期。
我们预计2017年通胀与利率温和小幅度上升,对股市系统性风险影响不大。同时企业盈利的修复已经在发生,已公告16年年报以及17年一季报的重点公司均能看到16年四季度开始收入盈利增长势头加速,优质企业更明显。
着眼于A股市场,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机会:
首先,中国经济进入存量优化、龙头整合时期,各领域的领先企业正在从国内龙头向世界龙头接近,找出当中的优秀者,在考量估值的基础上存在投资机会。
其次,中产阶级迅速壮大,带来的中产阶级消费升级趋势非常明显,反映在各消费品行业产品结构升级,消费者愿意为好品质付溢价。与之相关的龙头企业长期从中获益。
第三,通过深入全面的基本面研究,可以看到一些龙头企业在未来的确定性成长、确定性业绩,反映到股价上,从中可以获取溢价。
深挖港股
目前境外投资,特别是港股的投资,逐渐成为市场的热点。基于以下几个判断,港股中仍有一些机会值得挖掘:
首先,港股估值处于相对历史低位。港股估值高点在22-23倍市盈率,低点大约在9-10倍市盈率,目前的PE在12倍左右,恒生国企指数更低,只有9倍市盈率左右。相较于A股的同行业公司的估值,一些优秀企业存在价值低估。
其次,随着深港通的开通,内地和香港两地之间互相覆盖了80%市值,基本形成了共同市场。资本更热衷于成熟、低估值的市场,南下的资金量也很可观。
第三,根据国际上的统计数据,1.5万美金GDP是一道门槛,在此之上的人群有非常大的资产境外配置需求。目前内地已有多个省市人均GDP超过了这一数字,而相较于国际上家庭资产的境外布局,我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目前的外汇管制环境下,港股通是非常好的、合法的投资方向。
深圳新富资本投资总监廖云龙:地产后周期的投资逻辑
深圳新富资本投资总监廖云龙
目前,中国房价究竟离不离谱?我认为有一点高,但还不算很离谱。
很多时候,市场上很多人喜欢拿中国房价的指标和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做比较,我觉得对比标的错了。在我看来,一个国家核心城市的房价和这个国家的总人口有更紧密的联系。一个核心城市,大概能够容纳1000-2000万人口,一个国家大概有1到3个核心城市。
英国、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的人口大概就是6000万至8000万,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有两、三千万人口。意味着,在这些国家,你只需要成为其国民收入的前30%-50%的行列,你就有资格住到核心城市里。
但是,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的四个核心城市可以容纳8000万左右的人口,但是中国的人口数量却有16亿。也就是说,你的收入或者存量财富必须是排在这个国家的前5%左右,才有资格住到核心城市里去。同样,拥有13亿人口的印度,其核心城市的孟买在各项房价指标上,基本跟我国的北上广深差不多,表明其一线城市居住权的争夺也非常激烈。
所以,可能很多人担心目前房价已经到了泡沫破裂点,我认为没有严重到那种程度。而且目前重点城市库存比较低,不支持房价的快速调整。
对于经济,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可能会开启大规模的房地产补库存运动,下半年经济不会差,到年底之后会进入政策观察期,明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可能会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届时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政策窗口期。
从A股投资角度来看,A股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蓝筹行情是两个因素带来的,一个是IPO加速和监管趋严带来了确定性溢价,另一个因素是供给侧改革和地产产业链复苏带来的蓝筹盈利好转,过去几年,我们创业板的增速大概在30%以上,但主板增速10%多一点,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增速向下出现拐点,沪深300核心股票向上出现拐点,这是市场2017年蓝筹强,小盘股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蓝筹股在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加速,我把这种现象理解为地产后周期。去年上半年地产销售增速30%多,这种销售增速一定会体现到2017年的下游行业,即水泥、机械、白酒、家电,说到白酒大家可能觉得这是消费。中国的白酒消费是跟固定资产增速挂钩的,消费属性与投资属性兼有。接下来下半年,我觉得地产还是补库存的阶段,行业盈利依然会漂亮,市场有自我强化的过程,接下来这些公司可能还会再创新高。中期来看,一方面要关注这些行业的盈利变化情况,另一方要关注市场预期变化带来的抢跑行为。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可:大盘股更具持续性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可
现在市场很多时候还在纠结于价值股与成长股的风格切换,我认为没这必要。
价值股和成长股是共生关系,非对立关系,下阶段两者可能一起出现上涨,一是大盘股和中盘股,一是有部分业绩支撑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不过,就我看来,我觉着大盘股可能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不难发现,目前很多机构,尤其是大机构,包括海外机构,都配置了部分大盘股。他们的逻辑并不是按照产业投资来抉择,而是将其定义为类似债券的标的。根据我们最新统计的大盘股盈利数据,2017年上半年,前20只分红最高的股票,预期平均股息率已超过6%。另外,考虑到未来这些大盘股都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核心的部分,自然也会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而增长,比如消费类的大概每年有9%~10%的增长,这种收益若从长期看还是很可观的。
此外,目前A股整体是处于底部调整的格局,同全球市场相比,A股确实是被低估的。最近,我们做了全球二三十个国家动态估值比较,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或者A50这种特别大的股票依然处于最便宜的前5名至前10名,而最贵的其实是欧美。比如美国的中小盘股,动态估值是20~30倍,但是如果换成人民币,美国的中盘股就相当于中国的大盘股,而我们的大盘股基本动态估值是在12~13倍。
我们认为,目前处于底部区间的A股,无论是大盘股还是有业绩支撑的中小盘股,赢面是属于比较高的品种,尤其是与经济结构转型相关的,比如说是消费类,医疗环保类以及产业升级类等等。
大岩资本蒋晓飞:不要盲目迷信A股“漂亮50”
大岩资本首席财务官海外投资官蒋晓飞
从去年11月开始,市场风格发生了剧烈变化。我们做了个统计,把A股3000多只股票按照市值从大到小分成10个层级。我们发现,这段时间里市场发生的不仅是二八分化,更是严重到一九分化。也就是说,在这10个层级里面只有一个层级的个股整体上跑得特别快,而其余9个层级个股是整体上不挣钱的,甚至是亏钱的。
由于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投资者针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这种二八分化,甚至一九分化也是合理的。
但是,我不认同把现在A股市场的这种分化比作所谓的“漂亮50”赚钱效应。因为,那样会让人联想到美版的“漂亮50”。中国的投资者如果迷信A股市场有“漂亮50”的神话,最终很有可能是亏钱的。
中国的变化太快,现在这些所谓的A股“漂亮50”概念,能持续多久?能持续“漂亮”十多年吗?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用量化投资的方法来做投资,有3个基本点:第一,在全A股里面找α,寻求超越指数的收益;第二,用股指期货来对冲市场风险;第三,分散投资,避免个股风险。
过去5至10年,很多低市值、高成长性的个股市场表现相当强势。对于境外投资,我们认可目前港股的投资机会,并且比较长期看好它。近期港股上涨,本质上是上市公司行业基本面发生了向好的变化。例如,自主品牌汽车、澳门的博彩业、电力、手机产业链、保险业等。
另外,港股市场是比较有效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同时,它的投资人或者说基金经理、分析师也越来越有中国背景的人担当,他们比国外投资者更了解中国自己的公司和行业变化,更容易合理定价。
前海方舟资本成书新:看好优势龙头企业
前海方舟资本CEO成书新
我们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注做量化、公募FOF和套利的私募基金,公司现有员工都来自于大型公募基金和大型券商。
对于市场看好的大指数,我们认为这个指数相对更看好,并不是我们不看好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中小创中,也有一些非常好的行业内代表和优势龙头企业,同样具备投资机会。 这一年多以来IPO频发,其中很多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估值都相对降低了,但接下来还会有估值回归的过程,所以短时间漂亮50依然有相对优势。我们觉得应该投资集中于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这是经济转型政策导致行业都会向集中化、集约化的方向整合的内生投资机会。
现在市场趋向理性和价值投资,逐渐机构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以后个人投资者或不太成熟的散户,会和国外一样逐渐借道专业化的机构管理资产。对于海外投资机会,我们感觉到民众投资需求越来越旺盛,且人民币全球化的势头势不可挡,这块机会也在积极关注。既然人民币要逐渐国际化,伴随而来的是行业和金融机构也会逐渐国际化,那么二级市场和国外市场之间就会存在估值差。比如说今年上半年,我们发现以前从未见过的现象:个别A/H股上市公司,今年海外市场的一些评估和研究机构对其不太看好或者是看空,甚至使用了做空机制,但是股价一直在涨,因为国内研究机构对于这家公司的发展持有更积极的观点传递出更多的信心,但我们觉得这应该是人民币对于全球资产定价权在逐渐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