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虚拟货币发展的趋势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抵挡的潮流,2009年比特币的出现更是让虚拟货币狠狠地火了一把。
虚拟货币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类是大家熟悉的游戏币;第二类是门户网站或者即时通讯工具服务商发行的专用货币,用于购买本网站内的服务,如Q币;第三类互联网上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BTC)、莱特货币(LTC)等。而事实上,按照虚拟货币的广泛定义(即非真实的货币),可进行积分兑换商品的积分也可算是虚拟货币,甚至于上世纪可口可乐公司所进行的瓶盖换可乐的活动中的瓶盖亦可算是虚拟货币。
现在,几乎每一款游戏都有着自己的一种虚拟货币,而将积分视为虚拟货币的话,则几乎每一个超市亦有自己的一种虚拟货币。
那么虚拟货币究竟能不能成为通货?
首先,我们先从通货本身说起。
在人类交易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某些特定的物品最终演变成了通货,如海贝、骨贝、铜币等,与其同时期出现的其他事物却没有,经济学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某些物品能够比其他物品更好地执行通货的核心职能。
在当今关于通货的教科书中,大都避免了谈论通货本身的自热属性、存在方式,而是就通货的职能来阐述通货,也就是
价值尺度(计量单位)、流通手段(交易中介)、价值储藏。
例如在许多影视作品,监狱内使用的香烟便很好地执行了通货的三种职能,所以香烟在监狱内有成为通货的可能。接下来我们将从虚拟货币能否承担上述三个职能的角度来阐述。
第一,价值尺度。要有效执行这项职能,作为通货的物品必须具备在不同的空间和文化领域内都保持价值的特性,必须能被用于大小不同的量级,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字表达方式。例如与美元相比,其他货币如日元、人民币的计量功能就要略差一些。在这个方面,虚拟货币拥有着天然的优势,任何一种数字体系都可表达虚拟货币的量,而且方便控制。
第二,流通手段。首先,良好的交易媒介必须便于使用,让使用者在交易过程中不会感觉到沉重或过于繁琐,同时这也就要求了通货必须具备细分的量级单位。
黄金,在某些小型交易中只需要极少的量,就需要某些价值相对较低的金属加以辅助,如白银,在某些大型交易则需要大量的黄金,那么携带就显得过于沉重,同时加大了风险。
其次,良好的交易媒介必须不容易被仿制或被用于欺诈,同时不容易被偷窃。纸币通过设计比较精细的图样,同时在纸张内嵌入特殊材料来预防仿制。在便于使用上,虚拟货币亦具有天然优势,在发行虚拟货币时,其基本计量单位可随意设定,其发行形态可千奇百怪,但可与其他货币立刻进行兑换。
例如在现如今几乎每一款游戏中,都存在着两种以上的货币形态,100枚A可随时兑换成1枚B而无其他限制。而在仿制、欺诈、偷窃上,虚拟货币实质上一种数据的表达形式,这就意味着虚拟货币的安全性取决于黑客与信息保护者之间的较量。就目前而言,虽然利用虚拟货币系统漏洞获益的情况偶有发生,但就整体而言,信息保护者处于上风。
另外,在这个层面上,以数字形态记录在银行的真实货币也属于一种虚拟货币,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国家的官方虚拟货币和非官方虚拟货币之分。就拥有技术能力的人而言,仿造一个网络游戏的虚拟货币,比仿造一个记录美元或人民币或欧元的银行账户要简单得多,而对于黑客而言,攻击一家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器比攻击一家跨国大银行的服务器要简单得多。
由此可见,官方虚拟货币的安全性比非官方的大得多。
再者,就是虚拟货币的税收问题。
每一个政府都会对出现在经济流通的事物征税。销售有销售税,奢侈品有奢侈品税,中彩票了都还有奖品税,但如果不是出现在经济流通中的物品则不需要交税,如放在自己房间的任何一件物品,而如果对此进行销售行为,则需要交税。
由此,非官方虚拟货币就有了一个避税的功能。例如A向B出售了一枚钻石,而收取的是某种非官方的虚拟货币,而后A再将该虚拟货币兑换成真实货币,则两者都避免了纳税,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违法。如果政府认定这一行为均为虚拟环境内的交易,那么它就完全没有被监管或征税的理由。能否用虚拟货币来进行避税,取决于政府对交易活动的报告要求。
第三,价值储藏。一种物品要具备较高的储藏价值,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物品表示的价格需要保持着相对稳定,而想要维持这种相对稳定,则关键在于供应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平衡。
在现实中,管理者们通常采取微通胀的方式来进行货币的供应,于是人们创造出多种方式投资方式来抵消这种通胀带来的贬值。
虚拟货币能否很好地成为价值储藏的手段,关键在如何管理,当然,与小型网络社交公司相比,拥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并且生存力也明显更强的政府,显然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但就本质而言,人们所需要的是价值的相对稳定。
就虚拟货币能否执行通货的三个职能而言,虚拟货币是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和一些问题的。
那么,虚拟货币能否成为通货,我们还需要考量一个问题:
这种从三个维度考量通货的理论到现在是否还适用?
请看下一章:
虚拟货币能否取代现实货币(二)——通货的“第四种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