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文/口袋君
揭秘“恋爱保险”项目,为何“恋爱保险”兑现日期都是三年之后?
全文1930字,阅读约需5分钟
记得在3年前,支付宝推出的“恋爱保险”KO掉了一大批晒幸福、撒狗粮的明星情侣们,晋升为当日的网红热搜。
所谓“恋爱保险”,按字面意思可理解为通过保险的方式,为恋爱关系加以承保。
如今3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当初那些上了保险的爱情如今是否修成了正果?
为何恋爱保险期限是三年?
都说爱情的保质期不超过三年,但绝大多数恋人尤其是处于热恋时并没有看清这真相。
感性战胜了理智,都认为自己的爱情会是特例,可以海枯石烂,白头到老。
基于这样的恋爱心理,很多保险公司都曾专门设计过恋爱保险和结婚保险,去“坑”这些正在处于热恋期的情侣们。
中国人寿最先推出“恋爱保险”,只要在购买保险的3年后、10年内,任意一天与指定的心上人结婚,凭结婚证就可领取一万朵玫瑰花,圆很多女孩的花海梦。
中国太平推出“至尊结婚险”,599元保费,3年后与心上人结婚,就可领取10999元现金的蜜月旅行费。
安心保险的“恋爱保险”,99元保费,指定一名心上人,3年后至13年内领取结婚证,可获得1999元结婚祝福金。
甚至有的保险公司还承若结婚时,可以赔付一枚0.5克拉的钻石戒指。
而支付宝三年前卖的“恋爱保险”,其保金分 99/297/495元三款,用户可自主选择购买不同的恋爱保险。
在购买之后的3年之后的任意一天内,购买者和当初指定的心上人结婚并领取结婚证,就可以获得价值1999元、5997元以及9995元的祝福金。
据悉,在当时短短几天内就有超过1.5万人购买了支付宝的“恋爱保险”。
购买这类保险的人多数是处于热恋中的情侣们,炽热的感情融化了理性,高回报率及美好的祝福寓意吸引了一批购买者。
但这些保险虽然叫“恋爱保险”,但都不是以保障爱情为主要目的。
其实说白了,这些保险公司们根本不相信爱情的保鲜期能超过三年。
噱头下的真相,稳赚不亏。
对保险公司来说,那些年轻气盛的校园爱情,在3年后,10年内结婚很难,尤其是在大学毕业后面临异地,能够在3年后结婚的更难。
虽然热恋中的情侣都恨不得许下三生三世之约,但根据精算师统计,98.39%的情侣在恋爱3年后会分手。
大部分都熬不过三年之痛,七年之痒。
所以在那些投保人里,只有1.71%的人群能“保”住爱情,这个概率可以和中彩票相提并论了。
保险公司对热恋情侣的态度,其实早在产品定价策略里就已经呈现出来了。
给大家简单计算支付宝“恋爱保险”的定价套路:
净保费=保额*(第4年结婚概率/(1+定价利率)^3+第5年结婚概率/(1+定价利率)^4+……+第13年结婚概率/(1+定价利率)^12)
根据这个算法可以得出,现在恋人,3年后结婚的概率为6.07%,所以表面看上去恋人3年后结婚很容易,但实际上很难。
就算真有少部分人在3年后真的结婚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是个好事,按照规律履行合约,然后再进行炒作报道,赚个噱头,也是一个不错的营销推广机会和案例。
怎么来看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对投保人来说,这类带情感性的保险很适合还在大学校园的情侣们。
那时候的爱情都是一种比较纯粹的恋爱关系,在满足当下热恋幻想时买的保险,其实买的是一种心理满足感和感情慰藉。
他们会愿意买这样一份保险,来证明或者纪念两人之间的感情。
当然,更多的爱情在相处一两年顺其自然就结婚了,根本不会为了当初一笔小小的爱情保险硬是撑到三年之后。
这爱情理赔产品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是非它不可。
现如今虽然恋爱保险被中断,慢慢就延伸成了“恋爱合约”,虽然名字变了,其本质上还是一份保险,同样具有法律效应。
这个项目从概率上来说,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那具体要如何操作?
1)微信公众号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和一些情感类订阅号或者服务号合作,效果会比单纯个人在朋友圈卖恋爱合约更好。
在有曝光的前提下,项目可行度很高,有需求的会主动找上门。
而曝光渠道,从微博和抖音上都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晒从保险公司拿到的玫瑰或者现金收款。
然后底下很多网友就在咨询在哪里能买到这样的保险,而这些就是一些很好的引流途径。
2)和小型保险公司合作
如果是个人手上没有资源,可以考虑和一些小型保险公司合作,帮他们做推广和分销,赚取分成。
3)制作H5打广告,多渠道推广变现
利用H5页面,在图片和文案背景下,比较能够打动用户心理,更为容易转化率,实现变现。
同时,要善于利用现在各个平台的节日热度,所谓的蹭热度,完成对用户的引流。
恋爱合约这个项目,是一个高回报、低风险,值得长远发展的项目。
在情人节或者七夕这样特别的日子借机营销引流,很容易受到大众追捧。
不过这前提都是建立在一个比较靠谱的保险公司的情况下。
对于这个项目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