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中秋将至,“二人台艺术节”的余音还萦绕在土默川大地。
为了寻根,更为了传承,“活力土右旗”的小编们带着对“二人台艺术”懵懂的敬仰,探访了被誉为“二人台活化石”的非遗传承人郭威,听老人为我们讲述二人台艺术的前世今生、发展传承。
经过200多年的历史沉淀,二人台艺术的种种兴衰并非断简残编,它在岁月的长河中口口相传,在土默川大地上生根发芽,在黄河两岸各族人民的心坎上开花结果,在代代二人台艺人们的精雕细琢下日臻完美。
在郭老的家里,我完全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已然79岁高龄,他思维敏捷,谈吐优雅,尤其是说到二人台,更是绘声绘色、如数家珍。在与郭老的交流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他对二人台艺术的挚爱,他离不开二人台,二人台更离不开像郭老这样执著的艺人。
曾经
清光绪年间,土默川人民在蒙汉民歌和“丝弦坐腔”基础上,吸收了山西河曲一带传来的民间歌舞逐渐发展而成的一种小戏。土右旗蒙古族艺人云双羊与其他艺人将打坐腔搬上舞台,逐步形成了有唱、念、表演、服饰、剧情的剧种。
马头琴长调演出
清咸丰年间,又吸收了秧歌、高跷、旱船、道情艺术的特点,发展成为具有舞蹈动作、旦丑两角、一进一退的走场表演。
草原上的群众观看表演
至清末民国初,演变为由七八个人组成的民间小戏团,在劳动之余,经常自发地组织演唱,自娱自乐,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冬闲季节,人们围坐演唱,尽欢而散,此为“打坐腔”,由于歌手们演唱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加以表情动作,打坐腔逐渐发展成“打玩艺儿”。
二人台广泛流传于晋北、冀西北、陕北、内蒙古中西部区,用笛子、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由二人对唱对舞。
云双羊(左)演出照
一般说的二人台是指西路二人台,起源于内蒙古的汉蒙艺术融合大潮,产生于土默川。东路二人台由西路二人台衍生而来,产生时间稍晚,产生于乌兰察布盟,汉族文化特色比西路二人台强一些。
郭老:
光绪年间萨拉齐有两座药店,一个是德和堂,一个是元泰和,云双羊常在药店门口打场卖唱,来看演出的人里有两个刨根子(采药)的外地人,他们对演出很感兴趣,云双羊了解到他们是皮黄戏(现在的京剧)演员,随镇压回民起义的淮军来到此地,戏班解散后,原本也打算登台卖艺,无奈当地人听不懂皮黄戏,只得刨根子维持生计。云双羊待两人为上宾,向他们虚心求教,将皮黄戏的打脸子、服装、道具及舞台布置等内容引入了“打玩艺儿”,自此“打玩艺儿”才真正登上了舞台。
命名
“打玩艺儿”这一民间流传已久的艺术形式,解放后才由国家领导人主持正式更名为“二人台”。经过近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打玩艺儿”已成为土默川平原特有的文化景观,携同乐器“笛子”、“扬琴”、“四胡”、“四块瓦”的吹拉弹唱,合奏出生动诙谐又韵味十足的二人台小曲,把根须深深地扎在土默川人民群众的心里。1952--1953年间,绥远省人民政府成立民间艺术协会,把那些老艺人请去,通过口述,经人整理,使“玩艺儿”得以传承下来。而通过政府正式排演的第一个戏目叫《三女劝夫》,意即劝丈夫摒弃陋习,热爱劳动,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随着“玩艺儿”的声名远播,“玩艺儿”班还受邀进京演出、前往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战士,深受大家喜爱。
郭老:
解放后,二人台艺术家在一次进京演出时,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他们的精彩表演后,对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杨泽林、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说,这个戏目很好,两个人就能演唱。但为什么要叫“玩艺儿”呢?不如改个名字。回来后,杨泽林书记反复琢磨,考虑到两个人就可以唱一台戏的特点,于是更名“二人台”。这段故事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打玩艺儿”从那以后就叫成了“二人台”。
现状
二人台流行地多在黄河中游两岸及长城内外的农区,因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给挖掘、整理、保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许多曲目、剧目濒临失传,急需抢救、保护。
2005年7月份,一部238万字,编入了128个二人台传统剧目和100个传统二人台曲调的巨著《二人台、山曲经典》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这部巨著就是在周万金同志的主持策划下,由郭威等同志合作收集、整理、改编二人台和山曲儿的一部专集,其中有一些剧(曲)目、牌子曲、山曲等早已失传,如牌子曲《呀圪嫩花》、快板《杨八姐游春》、《武松闹会场》、山曲《洋烟灯》等,都成为弥足珍贵的"经典"之作了。它还编印了73首山曲儿曲调并配以相应的唱词,介绍了传统二人台的台步、动作以及扇子、手绢、霸王鞭、纸鞭等技法,收集了与二人台有关的说唱"段子",收集了部分快板书、数板、绕口令和顺口溜等。
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升,过去的不少剧目内容、曲目、表演艺术已不能适应物质文明建设需要,职业二人台剧团面临新老演员交替之际,一种无为困惑的潜在意识影响着二人台。时代要求二人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期待在新一代的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二人台这朵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再放异彩。
人民群众观看二人台表演
郭老:
不是缺人才、缺美感,而是缺关注、缺重视。虽然我们这几年创造出了以传统二人台、新编剧目和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二人台新作品,但作品数量远远不够;另一方面也有语言地域性的影响,东北二人转的方言接近普通话,容易听懂,而我们二人台的方言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不过现在的二人台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传唱群体,成为我们这一带红白喜事不可短缺的项目。咱们这里的人都知道,没有二人台,再丰盛的席面也没味儿,没有二人台,再大的场面也红火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