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2017年开始准备上市的陆金所,基于网贷合规备案进展缓慢,加上未来拿到备案牌照尚处于不明朗期,对于平安集团而言,金融科技版块上市重心似乎落到了金融壹账通和壹钱包身上。
据《券商中国》报道,主营支付业务的壹钱包,和定位于输出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壹账通,将在资本层面进行股权整合安排。两家公司的股权结构整合后,仍将各自独立运作,合并有意提高估值,不排除为将来上市铺路。
一
两者皆服务B端
据悉,平安集团将金融壹账通与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称为平安内部孵化的四家“独角兽”之一。
金融壹账通与壹钱包,其业务模式均服务于B端,其中,前者为B端机构输出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后者一直围绕支付主业做文章。
金融壹账通设立于2015年,致力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主要承载平安后续的金融科技服务布局,主要服务于中小金融机构解决获客、产品、风险、运营、科技痛点。其产品落地场景包括银行获客、移动银行、风控、智能营销、ABS、保险理赔,供应链金融等。其中,基于微表情智能判断的贷款面审系统与人工判断吻合率超过80%。
从资源部署上看,金融壹账通更像是平安创新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这也为其后来的融资打下基础。
金融壹账通于2018年1月完成了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7.5亿美元,由日本SBI和软银领投,投后估值达74亿美元。
根据平安集团财报,截至2018年末,金融壹账通已累计服务客户数超3300家,为国内近89%的城商行提供服务,并实现5家国有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和数千家大中小银行,以及保险、投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全覆盖。其中,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风控产品使用量 8.82 亿次。
一位接近金融壹账通的人士向媒体透露,2018年,该机构的收入大概10亿左右,但与之伴随的,是10亿左右的亏损。这似乎是金融壹账通与壹钱包合并上市的一个很好的补齐。
二
“护城河”壹钱包持续盈利
成立于2006年5月的平安壹钱包,定位于支付连接金融和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金融账户支付与场景金融服务。在场景构筑方面,壹钱包已向金融、电商、商旅、航旅等众多B端行业渗透,输出综合金融支付账户解决方案。据悉,2018年9月中旬,壹钱包首次上线线上商城分期购业务。
从公开的数据看,截至2018年上半年,壹钱包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6亿,月习惯增加了使用的粘性,均活跃用户逾2000万。
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其收入规模达10亿元。截至2018年末,壹钱包交易规模近6万亿,其中逾80%的收入来自服务费。随着用户数量的高度增长,壹钱包极有可能2018年再次盈利。值得关注的是,盈利途径之一是壹钱包商城。
市场虽然做大做强,但与强者相比,赶超依然遥不可期。据第三方咨询机构易观、艾瑞报告显示,2018上半年,有93.6%的受访理财用户表示自己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支付APP来购买理财产品。这也就意味着,壹钱包以及其他第三方移动支付仅占不到7%的市场份额。
依靠平安的流量,壹钱包搭建自有生态,其业务主要来源于金融相关场景,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相比,壹钱包更易于通过B端走出一条服务于金融用户的差异化路线。
目前,针对首次购买价格超过11元的用户,通过壹钱包APP商城购买商品会赠送10元支付优惠券。可以判断,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业务相比,壹钱包尚处于全力推广期。
但壹钱包商城的收益占比不算大。根据公开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年度在线购物平台的收益贡献占平安集团收益不足1%。
三
风控能力存疑?
当然,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却也存在自身问题。在第三方投诉平台聚投诉上,关于壹钱包的投诉问题,主要涉及问题私自扣款等。
聚投诉中的问题
一位用户2月1日在聚投诉发贴称,1月30日,下午三点左右,未经本人同意,壹钱包先后转走卡内600元,本人并没有给支付密码。对此问题,壹钱包在2月2日下午给予回复,称经核实,由于反馈人自行泄露资料,最终自行将卡内金额转账他人。
该帖子是否属于用户故意而为之,小编无法核实其真实性。不过,关于壹钱包的扣款问题,却反复在投诉平台“露脸”,背后则考验的是壹钱包的风控与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