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11月18日,娃哈哈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在公司成立30周年的节点上宣布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表示“今后在适当的时候回考虑上市”。
即便是成为富豪,宗庆后还是像一个大家长,很关心自己的孩子;可女儿宗馥莉,36岁了依旧保持着单身。
娃哈哈说要考虑上市,先看“娃哈哈公主”为何吃不掉“糖果”?
磨好牛刀却未能伤鸡
盛夏季节,饮料市场激战正酣;宏胜饮料集团总裁宗馥莉以自己英文名Kely命名的全新品牌——“Kelyone”个人定制果蔬汁,推出一年后,不知道卖得怎么样?
其实,打造“Kelyone”饮品,主攻的是一线城市,尽管外界把“自主创业”的宗馥莉称为“娃哈哈公主”,可她一直极力想着与父亲的娃哈哈传统商业路线“格格不入”,按照当今富二代最流行的一句话:“证明自己”。
“过去的已然过去 ,未来的未必会来 ”,这是新浪微博号“宗馥莉Kelly”6月12日在微博上写下的一句话,如果套用在要约收购中国糖果一事上,似乎再合适不过!
本想好好证明自己,在资本市场“小试牛刀”,却未料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磨好了牛刀,却未能伤鸡!
7月14日下午,宗馥莉在个人微博上发布一则关于“与中国糖果控股有限公司现金要约失效”的声明 。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舆论关注。尽管宗大小姐在金钱上没有多少损失,可要约失效后,“中国糖果”一度暴跌超60%,“跌跌跌”的苦果,却要散户来承担。当然了,香港股市的“糖”,让“娃哈哈公主”吃不消,声誉也还是有一点儿影响。
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中国糖果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糖果),今年3月30日下午停牌,并发布公告称与潜在买家订立意向书,潜在买家拟做出可能自愿要约以收购公司投票权不少于50%。当时,该公告还透露,卖壳的潜在买家是“恒枫香精香料控股有限公司”。
市场和媒体很快查到,“恒枫” 公司的最终实益拥有人,就是被外界公认为杭州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事业的接班人——“娃哈哈公主”宗馥莉。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公主有约”,市场岂能无意!此后,中国糖果股价持续暴涨,从3月底的0.15港元左右算起,到5月中旬的最高股价0.94港元,暴涨了420%还多。可当宗大小姐“证明自己”未成,入主无望的中国糖果,翻身美梦也随之破碎,至今天截稿时,股价又翻了倒个,变为0.167港元附近,很多散户在上面亏损不小。
不少投资者质疑,公主和中国糖果是不是背后联手玩什么“财技”,一项充满期待的交易就这样玩趴啦!?
要约失效,《证券日报》很快发文称,这桩股权收购案的失败,“或被中国糖果炒家利用”,文章引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的观点:作为牟利的主题,中国糖果的现股东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布好局,再引入宗馥莉作为概念炒作、高位套现。而在套现后,高位接盘的散户对于相比现价大幅折价的要约收购兴趣不大,因此导致宗馥莉收购失败。
可也有人质疑,资本市场尔虞我诈,水太深了!“娃哈哈公主”入主中国糖果失败,到底是“自导自演”还是“有心无力”?
宗庆后“不上市”,公主要逆袭?
“你是喝娃哈哈长大的吗?”
“NO,我不是!”
很多人采访宗馥莉,总想把她与娃哈哈联系在一起。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宗大小姐对自己家族的产品并不“感冒”,这位自高中就出国留学的“娃哈哈公主”,却坦言自己爱喝的是乌龙茶和铁观音。
颠覆是时代的一个主题,很多富二代,与宗馥莉一样,总想好好“证明自己”,他们不想遵循上一代的游戏规则和模式,而是要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或者推动家族事业发展。
过去,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一直认为,“用资本的钱,心里没底”。不少人觉得娃哈哈不上市,宗庆后“很傻”!可曾为“中国首富”的宗庆后却有自己一番见解:娃哈哈是全员持股,故而集团暂不上市。再者,宗庆后打心里也是为了求稳,“娃哈哈是小步快跑,我们坚决不做心里没底的事。”
在中国家族企业中,“一代”实业起家,随着创业者逐渐老去,“富二代”开始成为家族企业沙场的主角,可与老一代的职业路径不同,更多的“富二代”热衷在资本市场拼杀。当然,这也可以理解,眼下做实业,压力重得如泰山,利润却薄如刀片,在家族企业上班,还不如在资本市场“单飞”捞钱快!首富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年纪轻轻就踏入投资界,当起了普思资本董座,连王健林也称,王思聪的模式他“看不懂”。
长期在国外接受教育的宗馥莉,与其父亲的“不上市”看法自然不同,很多人认为,之所以要入主中国糖果,其实是这位“娃哈哈公主”亲近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小试牛刀嘛!
另外,提出要约收购的“恒枫” 公司,隶属于宗馥莉所领导的宏胜饮料集团,不少人猜测,公主买糖是为了借壳上市。
华为任正非、老干妈陶碧华、娃哈哈宗庆后,被称为“坚决不上市”三大标本级人物。其实,公司选择上市与不上市,主要从自身企业文化、产品、商业模式和竞争壁垒考虑。企业上市,有利也有弊,选择上市与否,主要看利益权衡。
一个企业上市,有时为了迎合投资者而丧失很多机会,甚至丧失控制权。此外,因信息披露导致保密性下降,也是不少人“畏惧”上市的重要原因。当然,企业上市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融资、增加影响力、初始股东投资多元化、以及VC或者PE的退出等等。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宗庆后的“不上市”,而去指责宗大公主“亲近”资本市场,也没有必要将吃糖失败,归入所谓的娃哈哈资本故事的剧情中去。假如正正当当地利用资本市场来推动企业发展,何尝不可呢?
宗馥莉以前还放出豪言,若可能,我希望并购娃哈哈!其实,勿须质疑扬言不上市的娃哈哈食言。在今年4月相关传闻满天飞之时,娃哈哈集团就通过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该宗收购系宗馥莉个人行为,与集团公司无关。
为何吃不掉“糖果”?
中国糖果一飞冲天后,“娃哈哈公主”一声遗憾下,“傍大款”落空,股价一地鸡毛,宗馥莉却自称,这是“有建设性意义探索”。
我们不妨还原一下,看看“娃哈哈公主” 为何吃不掉“糖果”?
中国糖果有多甜?
广受关注的“中国糖果”,是福建晋江继“蜡笔小新”后,当地又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食品企业,于2015年登陆香港联交所创业板。
一开始,“中国糖果”就“妖气十足”。上市时,是以配售方式上市,每股配售0.2港元,上市第一天就大涨15倍,收3.25港元,可其后的第三天,却突然爆跌81%,翌日再次大跌63%。
上市后,公司业绩整体上持续下滑,2016年,实现收益同比减少6.7%,毛利率同比减少21.9%,全年亏损329万多元。
香港创业板,自1999年11月25日开埠,其作为主板市场以外的配套市场,起初曾被寄予厚望。可全配售上市的香港创业板,风光不久之后,只剩一地鸡毛,“造壳炒壳”、“暴涨急跌”、“股权高度集中”等“顽疾”,“合理合法”吸食股民钱财, 危害不容小觑,创业板变成许多股民望而却步的“血泪板”,不少人直称其为“粪坑”,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甚至气得大叫:“港股有大鳄和害人精,该抓的抓!”
香港创业板市场,靠“壳股”炒风疯赚图利成风,不晓得宗大小姐为何要到“粪坑”中捞物,莫非中国糖果实在太甜?!
中国糖果,前身是“好来屋食品”, 制作的动漫果胶软糖、动漫橡皮糖、动漫巧克力,的确很受小朋友欢迎。尤其是推出食品DIY体验店、工艺美术糖、相片糖等,也颇流行。
中国糖果创始股东许金培,也算是食品行业一位资深从业者,创办好来屋之前,曾是徐福记(兄弟)食品福建公司的老总。中国糖果上市之后,许金培曾经多次减持,持股比例从51.99%逐步减低为9.33%左右。目前,大股东为Noble Core(约16.68%股权)
由宗馥莉掌控的宏胜饮料集团,除了为家族企业娃哈哈代工外(约3成),食品香料也是一项主营业务,“做生不如做熟”,相好中国糖果,也算同业兼并,业务互补,从逻辑上是可以打通。
借壳上市说法有多靠谱?
一直有人说,宗馥莉入主中国糖果,是为了今后宏胜的借壳上市,因为“壳股”问题,是导致香港创业板爆炒的“毒瘤”之一。
宗大小姐心里到底有何打算,很难猜测和揣摩,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借壳上市并非上策。
宗庆后是当今一位值得尊敬的企业家,宗氏家族无论是人脉、社会关系和影响力,自然不在话下。曲取不如正道直取,直接IPO上市,应该不费多大劲,何必绕个弯路借壳上市呢?
老话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生于茅坑的,都是狗尿苔!香港创业板,被许多正常投资者视为“粪坑”,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当初,宗馥莉选择在香港创业板上“小试牛刀”,投入资本市场,实在不解!
再说了,香港证监会联同香港联交所,一直想抑制“壳股”炒风,在社会上有声望的宗氏家族,选择借壳上市,也未必是一件光彩的事哟!
股市就是一个讲故事的地方,中国糖果收购前前后后的暴涨暴跌,就是明例,从结果来看,“有建设性意义探索”这句话,高看一点了吧!
资本市场坑深,公主被炒家利用了吗?
借壳上市又称后门上市,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典型案例很多。 “壳”,就像死掉的蜗牛剩下的东西,能借(或者说愿意借),说明里面的肉肉已死,可“有事烧纸”,既然有人想买,自然有人愿意脱手。
近年,在港借壳上市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港人叫“啤壳上市”,啥意思呢?像玩具工厂一样,“啤”一下,出来一个“壳股”,卖给第三方。想上市,又嫌IPO过程太慢,借壳上市也是商界“曲线上市”的好方式。
就中国糖果要约收购而言,5个亿标的其实也不大,怪就怪在别人后门上市都是静悄悄,宗大小姐却弄得满城风雨,动静特大,“磨刀霍霍向猪羊”,最后却是连只小鸡都玩不死。
一路来看,宗大小姐“小试牛刀”失利,可炒家却赚的盆满钵满,资本市场坑深,如此高调买“糖”,能怪炒家下手狠吗?
此外,借壳上市有很多套路,可教易程度很高的宗大小姐,却选择了最笨的套路。近几天风口浪尖的贾跃亭先生,此前整个乐视系控股了多少上市企业,可贾老师在资本运作上可不像做PPT那样高调呀!要借壳上市,可以购买部分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再找机会玩下资产注入,老大地位不就到手了吗?很多人玩烂的套路,公主竟然不知?!拿出现金购买股票,而且还大张旗鼓,嫌钱多扎手是吗!
还有,获得50%股权,是此前要约收购协议的主要内容,其实也是导致“娃哈哈公主”失约的根源之一。细想一下,假如没有50%股权,公司就不是你的吗?就一定无法取得管理权吗?资本市场玩法很多,至今还想不通,宗大小姐的策略团队,为何提出“自愿要约”,又非要取得“50%”,这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镇企业老套路呀!
投身资本市场,尝试点新东西,“娃哈哈公主” 宗馥莉毫无疑问有尝试失败的本钱,何况这还不算什么?可从买“糖”过程来看,这位80后娃哈哈“公主”的表现毛楞一点,商业手段还是嫩了一些,更无法与其父宗庆后这个商界“老司机”相比。看来,要成为娃哈哈的接班人,公主还需多练手。
由此可以预测,假如近期宗大老要安排退休,接手娃哈哈的更可能是职业经理人,即便老先生的“家文化”情结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