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保险 > 由大石狮子遗址引出新民的历史简单介绍-唐越

由大石狮子遗址引出新民的历史简单介绍-唐越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最新资讯《由大石狮子遗址引出新民的历史简单介绍-唐越》主要内容是唐越,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在断崖以及地表发现大量夹砂红陶片的残片,有器足、口沿、器耳、等遗物。,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大石狮子遗址。新民市柳河沟镇大石狮子村南100米,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在断崖以及地表发现大量夹砂红陶片的残片,有器足、口沿、器耳、等遗物,根据标本特征分析该义务为青铜时代聚落遗址,2013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大石狮子遗址引出新民的历史简单介绍

由大石狮子遗址引出新民的历史简单介绍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新民,据新民境内高台子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测定,早在6000年前、新民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公元前300年以前,新民境内的古代部族为殷末遗民箕子的方国(商周时对少数部族的称呼)和辽东"貊""东胡戎"等。

战国和秦时期:公元前300年,燕将秦开击溃东胡族,此后新民地区属燕的"辽东郡"。秦沿燕制,新民仍属辽东郡。

西汉时期:新民属辽东郡,东部为望平县(治所在今大古城子),西部为无虑县。

东汉时期:辽河东仍属辽东郡的望平,辽西属乌桓族"辽东属国"的无虑县。

三国西晋时期:辽河东属平州玄菟郡望平县。河西属平州昌黎郡昌黎县(治所在今义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新民先后为鲜卑族前燕。氐族前秦。鲜卑族后燕所据。到东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辽河以东为高句丽族所据。河西先后为后燕、北燕、北魏领地。

南北朝时期:新民全境为高丽族所据(北齐后高句丽族称为高丽族)。

隋:隋初新民仍为高丽族所据。公元612年(大业八年)隋占辽河以西,置辽东郡、治所称通定镇,即今辽滨塔,辽河以东仍属高丽族。

由大石狮子遗址引出新民的历史简单介绍

唐:唐初辽河以东属高丽族。河西属唐的辽州。公元645年(贞观19年)唐越辽河,攻下高丽玄菟城,新民全境属唐安东都护府、襄平守捉,治所在今辽滨塔,称颇利城(676年都护府襄平守捉移于辽阳)。

辽:契丹族建辽后,公元924年建辽州,新民属辽的东京道辽州:大部属辽滨县,州、县治所同在今辽滨塔,东北角属安定县。

金:新民属东京路沈州(治所今沈阳)辽滨县(治所在今辽滨塔)。

元:新民东部属沈阳路,西部属广宁路。

明:新民属辽东都指挥司,东部为沈阳中卫,西部为广宁左卫辖地。到万历年间(16世纪70年代)明建凹字形边墙,由新民西白土厂门南下到牛庄北三岔河越辽河,沿河东向北,越过新民东部老边达开原,将新民全境置于边外。这时蒙古族兀良哈三卫由潢水(西拉木伦河)以北逐渐南移,其中泰宁卫一部占据辽河以西,福余卫一部进占辽河以东。

清:清代边墙改向,由白土厂门越新民北彰武台门,直达开原,新民又归回边内。东部属奉天府承德县。西部属锦州府广宁县。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奉天府在巨流河设巡检司。乾隆初年巡检司移驻新民屯。嘉庆十八年(1813年)分承德(今沈阳)西部,广宁东部地区。设新民厅(治所在新民屯),属奉天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新民厅为府,辖镇安(今黑山)、彰武两县。

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新民府、建立新民县,属奉天省辽沈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新民属辽宁省。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占据东北,新民属伪奉天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胜利后,新民属辽宁省。

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自秦汉王朝实现北疆大一统和推行郡县制后,辽河流域也步入经济开发的新时期。据《汉书》所载,西汉王朝在辽河流域设置辽东、辽西、右北平郡,户数有19万多户,总人口为94.56万多人②《汉书·地理志》,见中华书局校点本第624页。设官置府,进行管辖。《汉书·地理志》称“候城,中部都尉治”②,所指即今沈阳市,是汉辽东郡“中部都尉”的治所驻地。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窗口。候城作为历史上沈阳最早的城市登上辽河流域历史舞台绝不是偶然的。候城位处古代大辽水(即今辽河)及其支流小辽水(即今浑河)塑造的冲积平原,是历史上最早的开发地区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候城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地处古代东北各族与中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咽喉之地,又因其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古代大辽水与小辽水交汇的冲积平原十分肥沃。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宜于农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古代“候城文明”的勃兴及其在辽河流域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一般是以居民聚落为基础,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作为沈阳最早的城市候城,其城市文明的历史渊源极为深厚。早在距今8000年前,居住本境的“新乐人”已经创造了颇具特色的定居农业文化。新乐博物馆展示的出土文物,是古代沈阳文化艺术的再现,其展品无论是生产工具中的石斧、石磨盘、石镞、玉石雕刻器、骨镞,还是生活用具中的陶器、煤精制品、石珠、木雕艺术品,除有其自身用途外,在造型艺术上均堪称原始工艺品或艺术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伴随着沈阳地区定居农业的开发,地处辽河流域东部山地丘陵与辽西北草原文化结合部,使得这里成为农业文化、游牧文化、山地狩猎文化相互交汇的地区。商周时期,沈阳地区已经出现了由华夏族的燕文化与东胡族文化相互融合的青铜文化。

沈阳青铜文化最有明显地域特点的器物,是各地大量出土的以鼎、鬲、等三足器和“曲刃丁字柄青铜短剑”。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地区发现的青铜时代的遗址和墓葬已达80余处见《辽宁大学历史博物馆调查资料》。考古学家在沈阳新乐上层文化遗址第一地点发现青铜斧,双花合制、束腰、扇形刃,上部凸弦纹一周《沈阳新乐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4期。在同遗址的第五地点又发现铜环首刀残段,一端有圆环《沈阳新乐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4期。还出土大量以鼎、鬲、等三足器为特点,受黄河流域文化影响的炊具。从文化面貌总体看,沈阳新乐上层青铜文化,是大辽河以东地区早期的以素面三足器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其主要分布在浑河、辽河水系,遗址点十分密集,在新乐遗址两侧的新开河两岸就发现遗址点14处,在百鸟公园、辽宁大学院内、北陵水源地等地点随处可见新乐上层青铜时代文物。参考该遗址碳测数据为距今3090±100年,属于沈阳地区青铜时代前期。

及至春秋战国时期,沈阳地区的经济开发已经步入青铜时代的晚期。这时期,农牧业的主要生产工具虽仍为石器,铜器只占很少一部分,但正如恩格斯所说,“青铜可以制造有用的工具和武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158页。这个时期的沈阳地区定居农业已经相当繁盛,并且各种工具更趋多样化,创造了以“曲刃丁字柄青铜短剑”为代表的“沈阳青铜文化”。1965年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沈阳市郑家洼子青铜器墓的发掘和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地掌握了这一青铜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这一遗址的发现震动了海内外学术界,通过这一重要遗址文物研究,不仅有助于学术界了解青铜短剑文化的内涵,明确沈阳地方的青铜文化面貌,同时也为研究沈阳城市起源史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