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假如有一天机器人具有了自我意识,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呢,今天不讲威尔·史密斯的《我,机器人》,虽然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科幻片,今天讲的是2001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
二十年前我们对科技的理解程度远未有现在这般了解,人工智能今天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极深,而2001年的这部电影当时已经预言了这天的到来。
影片中,母亲莫妮卡因为孩子马丁生病,无处安放的母爱让她选择了找一个替代品:机器人大卫。作为机器人,虽然外表憨厚,可是我们清楚那不过是一堆堆冰冷的数据和零件。
我们一直很害怕机器人具有思维,能够辨别爱恨,大卫就是一台有爱的机器人,但是只要有爱就会有恨,当病愈归来的马丁看着这个机器人夺走了母亲的爱时,他做出了一个人类应有的反应:嫉妒。我想这是每一个孩子正常的态度,父母的爱只能给我,而不是一个机器人。
而大卫想要成为真人,让妈妈爱他,这是他对爱的一种片面理解,难道时时刻刻陪在你身边就是爱吗,还是要抛弃掉马丁,只管他一个孩子。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爱呢?
首先,母亲是爱大卫的,只是大卫体会不到,可能这就是机器与人的区别,机器通过数据分析,比如和马丁交谈的时间、次数、语言来分析,可是却无法猜透母亲的内心,如果不爱他,她会直接把大卫销毁,不会被刀受伤了还保护着大卫。
那只泰迪熊也是人工智能,他教大卫写的竟然是“亨利是妈妈的儿子,大卫是妈妈的儿子,泰迪不是”,可以说泰迪也是孤独的,他静静地陪着妈妈的两个儿子,把妈妈的头发丝珍藏起来,甚至一起去寻找蓝仙女,他也想得到爱,可是却不像大卫那样展现的如此透彻。
南极、北极冰川融化,气候骤变,人类灭绝,这些末日景象在斯皮尔伯格电影中再一次展现,而只有人工智能保存了下来,有了感情后的大卫不知道怎么看待那些成批复制的“大卫”机器人,而这些机器人上线后,是否也会像他那样争夺母亲的宠爱呢?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爱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绝不是一堆机器代码可以体会的,大卫的想法归根到底是基于人类行为总结的,象征了对爱的渴望和对未知科技的敬畏,科技是一种工具而非目的本身,善与恶都掌握在使用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