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支付宝、微信等扫码付款,将正式迎来额度限制。近日,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央行此次发文明确支付机构提供支付服务的,必须持牌经营,并对条码支付进行分级限额管理。
条码支付便利,但问题不少
吃饭、购物、打车……只要拿出手机上的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日渐成为百姓付款的新常态。
的确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加剧收单市场乱象、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部分市场机构在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时,在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中采取倾销、交叉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滥用本机构及关联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排除、限制支付服务竞争,导致支付行业无序发展和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同时,部分市场机构违规发展商户,加剧了套现、二清、外包管理不到位等收单乱象,存在各类安全隐患,对市场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的危害。
此次新规重点强调了业务资质要求,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据统计,目前已累计有27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营业牌照。
同时,重申清算管理要求。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新增不同法人机构间直连处理条码支付业务;存量业务应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加快迁移到合法清算机构处理。
规范发展,条码支付限额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指出应根据风险防范能力不同,划分四个等级对条码支付实行限额管理,以降低交易风险。
(风险防范能力分级表)
其中,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D级,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依据主要市场机构条码支付交易数据显示,上述额度已覆盖绝大部分使用条码支付付款客户及商户的需求。”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创新支付的监管,人民银行一贯秉承“鼓励创新,防范风险”并重的原则。通知和规范提出的业务规范要求和安全管理措施非但不会制约支付创新发展,反而能够指引支付业务创新沿着安全规范的方向发展,确保创新业务的质量和效能,保障行业发展的稳健和长远。
对机构、消费者,影响几何?
针对此次央行发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腾讯和支付宝方面均表示,正在学习央行通知,会持续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那么,新规对消费者影响多少呢?针对限额管理,简单地说,用户的风险防范等级越高,每天可以交易的金额就越高,如规范中提到的A级,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再加上静态密码、指纹等要素,就可以不受额度限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举例说,新要求实施后,消费者在街头商贩扫静态条码小额支付不受影响,也不影响商贩收款。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大餐,扫静态条码付款就有点困难了,不过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这样其实更安全。
尽管央行新规的出台对用户无甚影响,但将约束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限制支付宝等的烧钱补贴行为,用户享受到的优惠活动可能有所减少,但用户的支付账户会更加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银联还联合各家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共同发布“云闪付”,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再起战火。而此次新规的出台却对银联扫码支付更有利。业内人士预测,新规将有可能为银联带来新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