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金融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算法程序,必须具备足够的可靠性和公正性,还必须得到权威、可信的检验和认证,才能大规模应用。智能投资顾问和智能投资容易出现算法同质化,可能引发顺周期高频交易加剧市场波动,数字技术的核心技术目前掌握的人比较少,可能导致技术垄断风险和道德风险。”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在12月21日举行的 “第三届金融科技论坛”对于智能投资的相关话题发表演讲。
李礼辉称,新技术在金融应用中还面临着新的数据世界的安全性和人工智能服务的人性化等架构性挑战。具体来看,金融交易通常是跨机构跨市场的,必须经过不同的系统及中心节点。节点越多,速度越快,加密更加复杂,任何节点的安全缺陷和管理疏漏,都可能削弱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客户资产和数据的安全保护。
当下,金融机构正面临着“看得见的替代”:例如手机移动终端代替实体网店、电脑等固定终端,数字化快捷支付代替现金、银行卡传统支付方式,智能机器替代人工等。
李礼辉表示,当下金融科技正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首先,数字信任加持商业信用。应用大数据技术发现信用,创造信用,发掘小微企业和平民大众的信用价值,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在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中,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其次,云计算加持中心化技术架构,金融机构应用云计算技术,向金融云迁移,可以共享科技资源,节约技术成本,提升创新效率。再次,人工智能加持人才智慧。最新的人工智能身份识别系统整合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准确率可达99.99%以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集成,可以创造新金融管理和服务模式。
对于金融科技未来发展,李礼辉表示,一方面,实施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国家战略。在金融领域,建立标准统一的金融统计制度,建立集中统一的金融数据库,建立互联共享的金融数据应用体系,形成能够支持金融审慎监管的基础设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整合、共建全国统一、信息共享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采取统一标准和口径,采取小微企业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另外一方面,把握金融科技创新尺度,金融科技应具备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安全性,由研发机构和应用机构负责检测盒验证,由权威机构进行第三方检验,还需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