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金融新闻网
您的位置:百色金融新闻网 > 理财保险 > 范棣:银行存款利息该不该和物价上涨挂钩-物价上涨率

范棣:银行存款利息该不该和物价上涨挂钩-物价上涨率

作者:百色金融新闻网日期:

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最新资讯《范棣:银行存款利息该不该和物价上涨挂钩-物价上涨率》主要内容是物价上涨率,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把钱存到银行?有一次,一个乡下来的远亲,带他一个智障的儿子到城里看病,这个胖胖的看起来有点呆头呆脑的“儿子”问我:“范大爷,咱妈为啥把钱存银行呢?”他妈顺手就打了他一巴掌,这个傻愣子,不存银行还能放地窖里?!其实,这个问题问的不傻。,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把钱存到银行?

有一次,一个乡下来的远亲,带他一个智障的儿子到城里看病,这个胖胖的看起来有点呆头呆脑的“儿子”问我:“范大爷,咱妈为啥把钱存银行呢?”他妈顺手就打了他一巴掌,这个傻愣子,不存银行还能放地窖里?!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不傻。平民们把钱存到银行,不会问为什么,这是一个大众常识,也已成为一个大众习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银行存款当然是为了货币保值。

问题就在这儿。

猪肉和存款,谁能保值?

2010年11月《广州日报》报道了一件小事:

1977年,家住成都水碾河的汤婆婆,在银行里存了当时可以买下一套房子的400元钱,一忘就是33年。33年后,扣除中间几年需征收的利息税2.36元,汤婆婆连本带息仅可取出835.82元 。

400元人民币存款,33年后仅产生了438.18元的利息收益。这听起来真是有一点荒唐。为什么呢?

我们说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在1977年,猪肉一元一斤,400元人民币可以买大约400斤猪肉。而到了2010年,猪肉12元一斤,汤婆婆连本带息从银行取出的835.82元人民币只能买大约70斤猪肉。这等于说,汤婆婆400元这只存款“猪”,长了33年,居然掉了330肉,您说亏不亏?

假如猪肉可以长期存储,1977年400斤的猪肉放到2010年,按市场价格就可以卖4800元。当然,猪肉是不能存储保值的。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发明了货币,用货币就可以实现商品保值,货币保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现金变成银行定期存款。人们到银行存款,最主要是因为银行能给存款相应的利息,这个存款利息能冲减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

在汤婆婆的例子中,汤婆婆的存款利息该是多少?

拿猪肉的实际价格上涨率比较来说,400元人民币存33年后,本利应当是4800元,才能够抵消猪肉价格的上涨。如果要实现货币保值,1977年的400元本金,按照实际物价上涨比率,33年的公平利息应该是4400元,是汤婆婆实际收到的利息的10倍。是这个帐吧?

肯定有经济学家,特别是统计学者要说,这是猪的算法,物价指数(CPI)不是只有猪代表,还有其他代表。好吧,就算咱是猪脑,您把猪换一个别的代表,比如说,牛、羊、鱼、虾、白菜、土豆、大葱、衣服、米面、油盐、家具,等等,咱们用最笨的方法,把它们在过去33年里的单项实际价格上涨率加总起来,加权平均一下的结果和猪肉单价上涨率差不多。也就是说,猪肉长期价格的上涨率是有代表性的。

一句话,33年里,我们的银行存款利息抵不过实际的物价上涨。猪肉不能保存,所以不能保值,人们才发明了银行存款,但银行存款利息上涨抵不过猪肉价格上涨怎么办?

银行存款利息该不该和物价上涨挂钩?

办法是有的。从理论上讲,银行储蓄存款的目的之一是保值,保值的根本方法是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与物价上涨挂钩。如果物价涨,利息不涨,银行的储蓄存款就实际在贬值。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两次通胀时期,实施了保值储蓄政策。国务院在1988年9月的文件中规定:“储户的保值储蓄收益率为规定的储蓄利率加上人民银行总行参照国家统计局的零售物价指数按季平均计算的保值贴补率。城乡居民个人3年、5年、8年定期储蓄存款的现行利率和利差不变,保值贴补率由人民银行总行在执行季度前15天公布下达全国各地统一执行” 。显然,这是一个保护储蓄户利益的公平政策。

但在1996年后,我们的中国人民银行就决定停办保值储蓄业务,从此短暂几年的存款利率与物价挂钩的政策便歇菜了。以后我国银行储蓄存款的利率和实际物价上涨形同分居,渐行渐远。银行存款利率的高低并没有客观反映实际生活中的物价上涨。

从微观经济学原理上讲,储蓄利率是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您存钱不买东西是因为存款有利息,不是吗?拿猪肉价格和储蓄利率来说,如果猪肉价格上涨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您会倾向少存钱,多买肉。家里有老人的,通常会把肉做成可以保存的腌制品,用来抵御货币贬值。如果您放弃买肉的消费机会,而把钱存到银行,是因为银行存款的利息能够补偿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因为利率是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所以利率的高低会对国民消费、物价变动乃至整个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利率越高,居民的消费机会成本越大,居民就会倾向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市场上就会出现消费的需求小于商品的供给,这将导致物价水平降低,导致商家减少商品生产和供应。反过来,当利率下调时,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就会降低,人们会把钱拿出来进行投资或者消费,造成商品供不应求,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存款利率的高低必然要和物价的变动挂钩。当然,这个前提条件是,这里的“利率”一定是市场供求作用的结果,而不是行政计划的产物。换句话说,利率要起到调节国民经济的作用,利率就一定要市场化。

从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看,在市场化利率体制下,利率和物价之间保持着相当稳定的关系。

作者:范棣博士,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智库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亚联资本创始合伙人、银票网董事长。本系列文章摘自范棣博士的微信公众号“财经这点破事”。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经济新闻_金融新闻_财经要闻_理财投资_理财保险_百色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