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来源: 米筐投资(mikuangtouzi),转载已获授权,不代表凤凰网房产观点。
1补窟窿!就差钱!
前些日子,央妈和财政爸爸相互拌嘴、掐架了。争吵的核心就是央妈说,我尽力定向降准给实体中小企业,可钱又被大央企赚走回到了财政爸爸手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实到底积不积极?给句痛快话!财政爸爸也吹胡子:“都是纳税人的钱,哪能乱花?”“再说了,30几个省就7个收入是正的,20多个都赤字,窟窿还补不补?哪还有闲钱?”
口水仗热闹,可眼看着实体中小企业一批批的壮烈失血倒下,失业率又有拐头的迹象,真是急死人。
半夜,政治局年中紧急会议给出“六个稳”字药方,8月的股市没领情;离岸人民币也像断了线的风筝破了6.88。
为什么会这样?
这背后有个事实:市场缺钱缺的确实有点扛不住。
最近,前些年赚钱赚的手软的网贷公司老板们,见了面的总会互道一声:“挺住”,其中一部分几天见不着面的,圈里大家也都心照不宣:“既然这样了,躲一阵也好。”
7月14日公布的5月份消费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不仅远远低于预期,而且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
这就反映出另一个棘手的问题:缺钱的背后,居民部门的消费也正在被掏空。二季度经济增速已现回落,下半年该怎样留个后手,确实很关键。
2018年一季度,周口前范营终于迎来棚改落地,村口范大爷家分了两套房+30万。拿到福利的第一时间他干了什么?赶快给省城刚大学毕业的二娃在绿都澜湾买了一套小三房,月供5000块,8000月薪的二娃过的很拮据。此刻,我们看明白了。原来棚改的货币化安置是要做到一箭双雕,推高了三四线,也托底一批流向一二线的刚需。
2
稳字当头,都要有饭吃。
棚改三年,5万亿放出去,其实真正得利的也是结构性的。毕竟,不是谁家分分钟都能棚改砸头的。官方最初的设想是要通过带动广大三四线的地产热,从而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消费升级的。但最终的结局却是,低估了炒性不改的资本和中国人。拿到钱,置换资产搏翻倍的居多,真正啥都不想,换车、换冰箱洗衣机、大保剑的少之又少。当看大门的村口大爷都说:“还要涨。”群众们不去买买买,人性难扛,内心真是慌得一比。
经济纵深就是我们老挂在嘴边的“经济韧性”,像日本就不会说出这句话,因为这货就没有纵深嘛。未来三年,开始从三四线转移到乡村振兴战略,核心的知识点就是“给钱”以期“提振消费”。一切都在加速度,农村+互联网以后提的多了,老铁们也不要感到意外。
毕竟,一切的最终都是“买卖”。
内外夹击,三驾马车现在折了俩,眼看着消费马车要翻白眼蹬腿儿,下半年财政的补贴+央妈的定向给钱大概率在路上。7月19日,央行、银保监会对中下级城投的行动和窗口指导提供中小企业流动性就是下半年的先头部队。
雪崩砸下来,没有那个雪花会承认是自己干的;经济的苦日子来临,每个人也都认为自己是无辜的那一批。这个时候,大家都开心,难办了。
大还账的年代,巨雷阵阵,你看我不顺眼,说我不用力去消费。
跟谁说理去!
3
旧模式回光返照
越是在内忧外患的时刻,越是旧模式反噬最凶狠的时刻。“你看,都是你闹得吧。整的大家都要死要活的,你的节奏不对啊”,旧模式幻想网开一面。
大争之年,现在不是变不变的问题,而是快不快的问题。全球一盘棋,大家都在拆杠杆,你抱有幻想,拆一拆,歇一歇,最后,谁杠杆高集中爆破谁。所以,坚定不移的去杠杆,可以适度定向放水微调对冲,决不能再走大宽松的老路。
共克时难,来不得半点掺沙子。
2018年7月20日,针对旧模式反噬的幻想,《经济参考报》头版官方评论直接刊文:“不要指望旧发展模式回光返照”,直接点名了几点:
一:经济环境已变。有部分城市还大量存在投机炒房力量并不时兴风作浪;个别企业仍延续旧的发展模式,继续盲目扩张;地方政府还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乱举债。
二:故意曲解政策。有意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跟保持旧模式联系,有意将推进高质量发展跟应对外部冲击相对立。
三:不去认真反思。不反思旧模式的弊端,企图由金融去杠杆政策来背经济下行的锅。
这个七月很重要,我们看到央行财政部吵架直跺脚、我们看到资管新规细则超预期推进、我们也看到统计局明确说要加快房产税落地准备工作,这就是内外部巨大压力作用下的加速效应。以前感觉还能争一争、缓一缓的现在必须要当机立断。
决心很重要。宏观政策不仅影响短期,而且还涉及未来几十年。98年日本的教训表明,贸易战和汇率波动之下,国内经济政策一着不慎,将满盘皆输。
从老美直接5000亿美元贸易清零的硬政策袭击来看,我们明显是有点预期不足的,准备不够充分就有点陷入无招的嘴皮子功夫。
形势逼人,过了面前的坎才是硬道理。
所以我们看到,2018年7月20日,央妈和财政爸爸吵架没几天,央行官媒就发文,要精诚协作,攻坚克难了。具体来讲,就是为弥补央行货币政策的精准度,保证货币流入缺血的实体,财政奖配合相应的政策细则,保证落地。
考验调控定力的时刻,我们看到官方的眼神里目前还很坚定。
4
敢不敢政府破产
什么最考验政策定力?
不是企业和居民部门,关键在政府自己部门刚性兑付能不能打破。
那些年为什么有些城投多贵的钱都敢借、多贵的地都敢拿?还不是因为政府的隐形担保让他们忘了自己几斤几两。
该还了都想打滚耍赖。
纠结。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各省2017年底政府债务余额,其中辽宁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为8455亿元,比2017年年初统计的6767亿多出1688亿,地方债问题再次凸显出来。
根据辽宁省财政厅资料,2017年辽宁省全省债务余额2581.4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90.2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地方财政收入)约108%,超过100%警戒线。
要不是还有个“大锅饭,转移支付”,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辽宁怎么了。
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借新还旧债券约1342亿元,下半年额度将更大。打破刚兑,下半年借还是不借?
借,给市场传递政府债有兜底的信号;不借,多半要够地方政府喝一壶,地铁修一半停了、高铁经济圈还连不连了……
难办。
央行和财政部之所以吵架,地方债也是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摊子铺的太大,国家整盘子是略有赤字的,但区域差别太大,像辽宁这种事实破产吃国家救济粮的不在少数。
这就有一个重大的风险问题:
这几年三四线这一波之后,地方债加隐性担保债如果有风吹草动,三四线的房地产会不会凉个七八十来年?
先不谈核心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就广大非核心三四线棚改撤退之后,未来真是不好说。
上周在上海,一个房管局的朋友跟我说:“今年都是真刀子,不像表表态扛一下就过去了的样子。福建6%的年度涨停板,很可能扩散。”
越是携民意公开争吵的时候,越是大破大立的时刻。
下半年,立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