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根据2017年新修订的第22号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旧准则归为四类)因为不同资产类别的划分影响其利润的表现,为企业盈余管理和平滑利润留下了可操作空间。上市公司在利用金融资产进行利润的盈余管理中,2008年在经济危机影响下雅戈尔集团在利用金融资产操纵利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本文以雅戈尔为例,并结合2017新修订的会计准则的相关知识为大家系统梳理解读关于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方面的知识。
一、2017新准则相关知识梳理
根据2017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第四十条对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做了如下重新规定: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是指对金融资产未来预计现金流具有不利影响的事件的发生,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证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
(二) 债务人违反合同, 如偿付利息或本金违约或逾期等
(三) 债权人出于与债务人财务困难有关的经济或合同考虑,给予债务人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不会做出的让步;
(四) 债务人很可能破产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五) 发行方或债务人财务困难导致该金融资产的活跃市场消失;
(六) 以大幅折扣购买或源生一项金融资产,该折扣反映了发生信用损失的事实。
这里要注意区分“跌价”和“减值”,跌价是市场中正常的价格波动,通常是暂时的,可恢复地,小幅的;非暂时性的、难以恢复的、大幅的贬值。只有出现了减值的客观证据,才能判断为减值。注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跌价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只有出现“减值”时才计提减值准备。
现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于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已发生损失法”,即只有在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已经发生损失时,才对相关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新修订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由“已发生损失法”修改为“预期损失法”,要求考虑金融资产未来预期信用损失情况,从而更加及时、足额地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便于揭示和防控金融资产信用风险。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雅戈尔集团是一家以服装品牌为主,同时涉及房地产投资以及金融投资业务的多元并进,专业化发展的集团。2007年雅戈尔开始持有大量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2008年在全球面临巨大经济危机影响时,股市低迷,雅戈尔前期投资的金马股份和海通证券股份一路下滑,雅戈尔金融业务严重受损。
(二)财务分析
雅戈尔从2007年开始大量持有大量金融资产,以下是2006——2008年持有金融资产的对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雅戈尔2008年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2007年相比出现巨额减少,原因在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价大幅下跌,将其出售,导致金融资产活跃的市场消失,所以计提大量资产减值损失。
2008 年年报显示,2008 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为 1,408,020,988.01 元,比上年增加 1,385,862,551.86 元,增加比例为 6254.33%,其中由于公司持有的海通证券和金马股份的股价持续下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1,316,976,145.24 元,占当年资产减值损失总额的 93.53% 。
疑点:2008年较2007年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减少,但投资收益变化幅度却不大,让人生疑雅戈尔在2007年股市发展较好时在期初将大量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股票带来的收益隐匿在资本公积中减少利润以避税,导致2007年资本公积是2008年的四倍多。到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持有的大量金融资产出现减值,当时对金融资产的减值采用的是已发生损失法,雅戈尔将手中持有的海通证券和金马股份出售获得投资收益21.09亿,弥补其出现的2747万的经营性亏损。下表是近三年来的经营性净收益(单位:元)
三、总结反思
实务操作中许多公司利用金融资产的分类为盈余管理和收益平滑提供“蓄水池”,持有期间,在经营状况好出现盈利时,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将其含有的未实现利润作为资本公积留存到以后年度实现;但在经营状况差出现亏损时,会处置手中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来实现盈余管理和平滑利润。
为了规范金融资产的确认计量,2017年的新准则将金融资产原来的“四分类”划分为“三分类”,同时由“已实现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但是如何判断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显著恶化?如何计提金融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预期损失?“预期的信用损失”非标准化是否又会成为企业新的利润操纵空间?
参考资料
【1】 巨潮资讯网披露的雅戈尔2007.2008年报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 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17年电子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