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刘纪鹏:A股低迷因大盘股 能炒的起来是关键
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近日在谈及资本市场时指出,这个市场到昨天市盈率只有21倍,跟美国一样,5100点市盈率是34倍,以中国的经济体量、速度,30倍的市盈率不算高。
中国的股市起不来不就是以四大行为代表大恐龙,价值投资引不过去,所以四大银行必须分拆,用舰队战略取代航母战略,我们一个工商银行(行情601398,买入)3560亿股谁炒得动,世界没有这么大的,当时的设计就有问题。
3月27日,“国有企业改革—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在谈及资本市场时指出,中国股市起不来根源在供给问题,导致价值投资无法成行。
刘纪鹏表示,资本市场靠的是交易学,不是经济学,买股票不是要跟你结婚分红,而是要赚取买卖差价。只有在供给侧给投资人好的产品,能够炒得起来的产品,价值投资才能实现。
因此刘纪鹏认为,四大银行必须分拆,3560亿股的工商银行世界罕见,股本等同于7个创业板,很难炒动,只有适应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才能让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活跃起来。“我们这个市场到昨天市盈率只有21倍,跟美国一样,5100点市盈率是34倍,以中国的经济体量、速度,30倍的市盈率不算高。”
郭施亮:健康的市场环境为何显得特别重要?
当沪指再度重返3000点整数关口,带给A股投资者最直接的影响,并不是重燃他们新的希望,而是会让他们显得相当迷茫。
事实上,回顾过去9个月的交易时间,A股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走势。其中,以沪指为例,自其高点下跌以来,其累计最大跌幅高达近50%,市场投资信心降至了冰点。
然而,对于这几个月的股市异常表现,其下跌的过程并非“干净利索”,而是选择了逐级暴跌的走势。由此一来,在股市逐级暴跌的过程中,盲目抄底者并不少见,而期间国家队资金也一度扛起了救市的大旗,给抄底者吃下了定心丸。
殊不知,在股市接连非理性暴跌过程中,无论是盲目抄底的投资者,还是前期入市的国家队资金,都纷纷处于亏损的状态之中。至于部分在下跌途中动用高杠杆工具的投机客,其亏损幅度更是惊人。更有激进的投机客,在前一轮非理性暴跌行情中,几乎把自己的本金都亏掉了。
从15年6月12日到16年1月27日,中国A股仅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就从5178高点下跌至最低的2638点,期间累计最大跌幅近半,个股跌幅更是惨烈。
实际上,虽然这一跌幅水平仍赶不上08年的单边暴跌幅度,但因高杠杆工具全面激活的影响,在股市加速“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过程中,杠杆资金却起到了显著的助跌影响,其对股市的冲击影响力却大大提升,或其冲击力已经超过了08年的时期。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当属最近一年多来中国A股的真实写照。然而,面对非理性的股市表现,带给股市的冲击影响不仅体现在股民持股市值的缩水身上,还体现在股市改革速度的减缓、证券法修订工作的放缓以及注册制改革的延后等方面。由此可见,在不健康的市场环境下,中国A股要完成实质性的改革任务,尚且处于压力重重的状态,改革进程并不容易。
对此,对于中国A股而言,要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且股市改革得到显著性的提速,还得需要建立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之上。
时下,经历了一轮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过程之后,中国股市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大幅降低,而股市的潜在泡沫风险也基本得到了压缩。不过,经历了前期的下跌风波,中国A股基本处于“大病初愈”的状态,而股市健康环境的培育以及市场投资信心的修复,尚且处于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而期待一朝一夕就能够恢复市场元气,或许并不现实。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当前的中国A股,并不期待牛市的再度重启,且重启牛市的想法也并不实际。或许,面对“大病初愈”的市场环境来说,稳定压倒一切。换言之,只有拥有健康的市场环境,才能够让股市改革与发展进程重新走上正轨,才能够让股市的真正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
杜坤维:养老金入市赚谁的钱
养老金投资资本市场争议颇多,去年有一位人士更是认为养老金入市是资本市场最大利空,而近日随着国务院批复养老金运营方案,有一位人士就撰文质疑养老金赚谁的钱?
日前国务院印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文件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应当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在国务院批准的固定收益类、股票类和未上市股权类等资产种类及其比例幅度内合理配置资产。市场人士立即做出解读,认为最大化入市资金是6000亿元。
当然叫好的声音也是存在,比如李大霄就认为是慢牛的开始,但齐俊杰就质疑中国股市是一个零和游戏的股市,养老金就是内幕交易者,是赚老百姓(行情603883,买入)的钱而来,笔者认为养老金入市没有那么多弯弯绕,一方面是给资本市场带来长线资金,另一方面是保值增值的需要。
随着老龄社会到来,养老金规模越来越大,目前结余资金大约是两万亿元,且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央行不断降息,基准存款利率只有1.5%,低于通胀水平2.3%,仅仅依靠存银行就是等着贬值,投资债券收益率也难以保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约是2.8%,与通胀水平不相上下,有报告说养老金多年以来仅仅贬值损失就高达6000亿元,因此增值保值是一个重大课题,进入股市只是一个增值保值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方式。
多年来,全国社保基金的平均年化投资收益均保持在8%左右,2014年的该数据一度超过11%,亦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5.94个百分点,2月20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1.8万亿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达15.14%。这个收益分水平应该来说不算很差,作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典范,有这个收益也是相当不易的。
收益不错,又能为资本市场带来长线资金,实际上是一种双赢举措,长期下来,养老金投资股市积累了许多经验,在适当时机扩大投资是理所当然。
养老金进入股市投资,既不承担救市角色,也不可能总是从事内幕交易,因为养老基金不是政府直接运营,而是委托机构运营投资,根本不可能操纵市场让机构获得内幕消息从而实现投资盈利。
作者有点武断的指出,所有金融机构都是同气连枝,一旦养老金万一真的遇到什么风险,一边改规则,一边发利好,一边组建救援,怎么也能把他捞出来。中国逐渐迈进法治时代,依法行政是未来主基调,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规划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制度制定怎么可能认为任意更改,尤其是为了数千亿元养老金就随便修改规则和制定规则,这是一种臆想而已,缺乏事实依据,养老金进入股市投资已经很多年了,笔者记忆当中还没有出现过一次为了养老金投资顺利而更改规则释放利好利空的事件,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但从法理上讲这种事是不可能出现的。
作者认为我们的股市很神奇,养老金理事长和央行行长可以是同一拨人,而国资委的领导走动也很频繁,大家都是官,互相通个气。完全可以等养老金建完仓再发什么重组的利好。这就好比一个赌场里,有一个人可以看所有人的底牌,而且还是光明正大看,因为他的任务就是赢钱,而且是必须赢钱。这就是养老金。确实中国官员之间轮动较为频繁,就像万能膏药一样到处可以使用,但要说官员之间有轮动,就会导致养老金能够看到资本市场的底牌,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因为养老金是委托投资,投资决定权已经移交给基金管理者,社保理事会一般不做过度干预,而且作为社保理事会也好,证监会和央行第一负责人也好,都是省部级干部,不会拿自己前途开玩笑,让社保基金从事内幕交易,如果硬要说内幕交易也只能是为自己利益而从事内幕交易,为社保基金做内幕交易那是不太可能的。至于说到光明正大的互相看底牌,意思就是管理部门为社保基金量身定做利好利空政策,这种事情笔者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旦败露身败名裂是一定的,失掉起码信用也是一定的,官员也好政府也好谁愿意冒这样风险。何况法律制定需要人大授权和不断修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部门规章制定也需要一个较长时间,不是说制定就制定的,怎么可能配合养老金投资量身定做。
中国股市有一句名言,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养老金也是如此,盈亏自负,谁也不能保证养老金只能盈利不能亏损,如果只能盈利不能亏损,哪家基金敢于接受养老金运营投资。
市场一直有一种偏见,认为股市往下砸盘,是为了给养老金入市腾出空间,这怎么可能,为了数千亿元养老金进场,满打满算实现盈利也就是千亿元级别,要把股市砸下去损失数万亿元市值,国家是不是疯了,是不是病了,我想一个理性的政府是不会做如此傻事的,养老金即使按照比例全部进场运营投资,新增资金也不过是6000亿元,相对于30余万亿元流通市值,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怎么可能把市场救起来,就是去年股市大动荡期间,国家投入过万亿元资金,也没有能够把股市彻底救起来,有了这一个教训,政府怎么可能拿养老金开救市这种低级的玩笑。
养老金进场与救市无关,只有保值增值有关,但养老金运营迟迟不能实施,就在于中国股市是一个圈钱市,投机市,是一个零和博弈的市场,健全制度是保证养老金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唯一可以做的举措,但是在这样一个市场,养老金遵循价值投资理念,长期投资理念是能够获得一定收益的,虽然笔者不看好目前走势,但如果退回3-5年以前,长期持有银行不动,其收益率还是相当可观的。养老金进场不是只能赚其他投资者的钱,因为市场赚钱方式多种多样,长期持股获得股息率,获得公司内生性增长带来股价上扬是一种方式,这就是赚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钱,是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红利,赚其他投资者的钱财只能是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者,市场操纵养老金肯定不会干,至于内幕交易上文已经作了说明。
养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收益是第二位的,而我国股市依然有很多缺陷,养老金进场正好可以倒逼管理层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加强信披制度建设、打击内幕交易、健全完善退市制度、提升现金分红水平和严厉惩治造假上市。
养老金进入股市投资,没有必要过度渲染,他不是投资者的解放军,寄望于养老金入市带来牛市是不可能的,但是丑化养老金进场也是不可取的,至于与内幕交易挂钩更是不理性,也恐怕与事实不符合。
让我们以平常心对待养老金入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