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颖馨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下称“报告”),对2017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共分3大部分23个专题。
报告认为,2017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018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变化。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即便如此,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水平,而且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展开,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改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向前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弹性增强,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如何化解潜在风险?
报告从外部及内部风险两方面阐述当前我国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外部风险方面,当前全球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一些突出趋势包括:1、全球贸易失衡导致反全球化思潮与保护主义情绪的进一步加剧,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尤其是美国掀起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和不确定性;2、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可能导致全球流动性环境趋紧,进而对发展中经济体构成冲击。
内部风险则主要包括:中国宏观杠杆率总水平有所企稳,但企业部门杠杆率仍较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值得关注;金融体系关联度和复杂性增加,金融监管尚存一定空白和不足,影子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亟待加强;部分机构存在业务违规,部分领域和地区金融“三乱”问题仍然突出。
报告指出,人民银行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关于未来一段时期金融改革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大政方针和顶层架构已经确立,2017年底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2018年“两会”后又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监管体制也做了调整。在新的架构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切实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更加有效,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和框架逐步确立,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强化。
同时,审慎管理的的基本制度逐步改进,以治理影子银行为导向出台资产管理新规,以治理金融控股集团野蛮成长为导向出台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指导意见,启动金融控股公司模拟监管,加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建立金融市场外部冲击风险应对机制,保持股市、汇市、债市、房市的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金融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此外,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不断加强,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体系初步建立,跨境融资和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不断完善。
在推动防范化解风险的各项政策时,金融管理部门也注意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加强预期引导。2018年以来,面对经济金融领域的新情况、新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增加,加强政策预调、微调,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调整宏观审慎评估参数,支持银行表外融资回表,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上述自2017年以来开展的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乱象得到初步治理,资管业务逐步回归代客理财本源,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有序打破,市场约束显著增强,金融机构合规意识、投资者风险意识显著提升。总体看,我国经济金融风险可控,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根据报告,2019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与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灰犀牛”性质的金融风险可能仍将释放,但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大、韧性强等基本态势没有变,中国坚持市场化方向、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取向没有变,也不会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边际变化,要努力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坚决抓好落实,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
可以预期的是,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协调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度广度将会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步伐只会加快不会放缓。随着三大攻坚战特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在“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基本政策指导下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性风险将会逐步得到平稳治理和化解,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将会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运行的基础将会更加稳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风险抵御防范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还有这些重点可关注
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报告还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防范金控集团野蛮生长风险、加密资产相关领域风险及防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谈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时,报告指出,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行为仍然存在,地方政府具有实际偿付责任的新型隐性债务发展情况值得关注。应 当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切实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截至2017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从用途来看,一般债务10.33万亿元,专项债务6.14万亿元;从举债方式来看,政府债券14.74万亿元,其他形式的债务1.73万亿元。2017年,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36万亿元。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供需两方面因素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难度大。2、隐性债务底数不清,增长较快,规模较大。3、债务期限错配风险较大,且存在担保链风险政府债务主要投向中长期基建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一些项目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收益难以保证,但资金来源期限较短,主要依赖滚动债务维持项目运转,借新还旧压力较大。4、市县级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更为突出。5、财政风险有可能转化为金融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报告强调首先要全面监测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坚决控制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其次是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完善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分工,避免地方政府对金融监管的不当干预;再者,强化审计和问责,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弱化GDP考核导向,树立正确政绩观。
关于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防范金控集团野蛮生长风险,报告提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部分非金融企业通过发起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投资控股了多家、多类金融机构,形成一批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特征的集团,其中,一些金融控股集团野蛮生长,体量大,业务杂,关联风险高,但监管缺失,可能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
当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突出风险主要体现在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金融机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风险特点主要表现在:盲目介入金融业、虚假出资、集团运作、隐匿架构、逃避监管、关联交易、急剧扩张等。
对金融控股公司该如何监管?报告指出,可考虑采取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以并表监管为基础,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全面、持续、穿透监管,建立统筹监管机制,并赋予监管主体有效的监管手段。具体包括:明确市场准入监管、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设置资产负债率要求、严格股权结构管理、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增强集团整体风险管控、强化关联交易监管等。
近年来,加密资产发展如荼如火,引发市场关注,报告亦提及加密资产相关领域的风险及防范。
根据报告,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之一,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资产受到广泛关注,并催生了众多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以及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等新型融资模式。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监管,加密资产相关领域投机色彩浓厚,存在无序发展、易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等问题,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各主要经济体对加密资产相关领域的监管态度存在差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对潜在风险均予以高度关注和持续揭示,随着加密资产规模、影响和风险的扩大,监管政策相应呈收紧趋势。
报告亦强调,清理整顿工作需持续着力,相关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需未雨绸缪,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首先,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清理整治力度,继续采取多种手段,对新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其次,加强国内监管协调,发挥部门合力,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功能监管要求;再次,持续做好投资者保护与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明确揭示风险,强调风险自担;最后,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应对监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