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所谓创客,本是一群痴迷技术、追逐时尚,为了“炫技”而去实现创意的技术宅男。但当创客走向创客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投身创造的过程,分享创造的成果,享受创造的乐趣,就成了创客教育的首要目标。“人人皆可参与”“草根传播”等口号无疑是这一理念的最佳宣传语。从5%的精英人群自己“玩儿”的创客到让50%甚至更多的学生亲身参与的创客教育,创客们固守的一些理念亟待重新定位。
第一个需要创客们重新定位的理念是:是不是采用电子、程序类的高新技术的创客才算是创客?我们印象中,创客似乎都是技术一族,他们玩的是3D打印机、各种传感器。可要是按照创客的本意,其实是不该设置技术门槛的。
比如,用陶艺等传统手工技术制造的创意作品,运用一些新的化工材料制造的新产品。对孩子们来说,除了技术运用上的不同,创新的思维过程并无两样。但现实是,这些形式的创造似乎很难被归为创客教育。这样的结果等于把创客教育的边界自我封闭起来,对创客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这个问题引申出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创客教育由谁来教?是技术学科教师还是全体教师?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创客教育的师资来源都是技术学科教师,创客的高技术定位带来的结果是使一般学科教师望而却步。如果我们承认创客教育所需的不仅仅是技术,它的跨学科、综合性要求教师在技术之外,还应具备较高的科学、工程和艺术素养。那么,其他学科教师在创客教育上或许比技术教师更具优势。只有让全体教师都成为创客教育的推手,创客教育才可能面对更广泛的学生。
第二个需要创客们重新定位的理念是:创客教育关注的是创造的过程还是创造的结果?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答案显然是后者。强调动手制作对创客教育而言本无可厚非,但当我们过于看重这个最终“作品”的时候,将给创客教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一些学校的实践中,对作品优劣的过分关注再加上竞赛等功利性因素,创客教育已经沦为少数尖子生的领地。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一些“学生创客”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能亲手实现自己的创意,制作出满意的作品固然是创客能力的重要体现,没能制造出优秀的作品但在创作的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样达到了创客教育的目的。要承认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擅长动手制作,但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天赋。创客教育应该致力于挖掘每个孩子的创意,而不是过分聚焦于具体的作品。美国欧林工程学院的Debbie Chachra教授就曾尖锐地批评说:“创客过度强调制造产品的价值,是一种畸形的技术文化,忽视了对非创客人群存在价值的尊重。”今天的创客教育虽然没有如此严重的倾向,但我们多少有一些对创客教育过于看重结果导致的功利性的担忧。如何兼顾创造的过程与结果,让更多的孩子加入到创客教育中来,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5年第11期。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