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无论是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抑或粤东的汕头、潮州,它们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太平洋和非洲等地的最近出海口,历史上始终处在中国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前沿之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大大小小的节点,绵延千年,长盛不衰。奠定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追古抚今,广东当前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在“一带一路”的战略的实施中,深化与海上丝路各国的经贸合作将是突破广东发展瓶颈、攀升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如何发挥粤东西北的地缘优势?在提升广东在亚太区域的经济中心地位中,粤东西北如何拥抱珠三角和港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与东盟等地区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近日,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创始人王辉耀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阐述了他的观点。
●南方日报记者 龙金光
因地制宜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南方日报:最近发布的《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已经出台,涉及重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对外贸易合作水平等九项内容;以及确定湛江、汕头支点城市的战略定位。你怎么看待粤东西北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使命?
王耀辉:“一带一路”是面向世界产业格局的新规划,将我国产品“卖出去”,升级为生产链“搬出去”。概括来说,“一带一路”将以前的内向型开放转变为外向型开放。“一带一路”要充分利用中国参与全球化物流、资本流、人才流动红利,推动中国参与构建全球治理创新体系。
粤东、粤西是广东到东南亚、太平洋和非洲等地的最近出海口,历史上始终处在中国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前沿之地。其中,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最重要的重心所在。可以说,从东盟开始推进“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项,而是必然的选择。
从地域上看,粤西的湛江、茂名等地,堪称是我国通往东盟的桥头堡,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从经济上看,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当前,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一直是驱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经贸伙伴,且当前中国与东盟正在积极推进自贸区升级版谈判,计划今年底完成。
广东要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海洋经济尤其是渔业、海上互联互通、海上环保等领域,以及其他项目的合作。湛江、茂名等沿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其使命不言而喻。
南方日报:在地缘优势上,粤西的湛江、茂名市堪称是东盟的桥头堡。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如何发挥地缘优势并将其价值最大化?
王耀辉:湛江、茂名的港口群,是我国大西南地区的出海口。在我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单靠广西的力量显然不够,如果把广东与广西、云南、贵州结合起来,将更有利于与东盟合作,有利于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要发挥地缘优势并使其价值最大化,粤东、西的港口群可考虑更主动地去融入珠三角城市群区域腹地辐射大通道,通过打通内外部通道及珠三角的功能辐射和产业转移,把珠三角、港澳、“海上丝绸之路”、东盟等连接在一起,提升广东在亚太区域的经济中心地位,实现地缘优势的价值最大化。
建议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联盟”
南方日报:《方案》的九项重点任务中,促进重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重中之重,广东提出了面向沿线国家,构筑联通内外、便捷高效的海陆空综合运输大通道。其中,包括加强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头等港口建设,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对广东港口群的壮大,您有哪些建言?
王耀辉:“一带一路”沿线覆盖人口超过4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2/3。其中,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巩固海上货运通道、加强沿海国家经贸合作、推进降低贸易与人口流动壁垒、推进港口城市建设等重要意义。广东提出的重点任务,与国家的战略是吻合的。
壮大广东沿海的港口群,建议研究沿线港口与城市联盟合作模式。以新加坡等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或者城市的经贸和港口合作需求为出发点,以国际海运航线为纽带,对广东港口城市早前建立的友好城市中的港口城市,以及广东沿海港口航线到达的国家和港口为起步,整合沿线港口资源,发起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联盟”。
南方日报:我们注意到,朱小丹省长向泛珠十一个兄弟省区倡议,联合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枢纽。是否可以理解,包括粤东、粤西港口在内的广东港口群,现在迎来了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历史机遇?
王耀辉:是的。我们看到,从对内的开发来看,泛珠三角里面的中西部省份,今天正在吸引东部产业转移,建设以东盟、南亚等目标市场的加工贸易基地。譬如,泛珠三角的西江流域流经的地区,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包括农副产品、热带水果、生物资源、医药资源等都非常丰富;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有色金属、能矿资源开采程度低,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因此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利用先进技术,解决优势资源开发中的“三低”问题。
从对外投资的角度看,中国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加大对东盟国家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对东盟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工程承包业务;对东盟欠发达国家输出资金、技术,开展劳务派遣,参与对方农业和其他种养殖业合作。
随着两个市场开发力度的加大,大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开辟与东盟、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新格局,粤西港口群的红利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南方日报:也就是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同时能带动泛珠全方位的开放?
王耀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泛珠来说,全方位的开放,通过开放来促开发,促进资源转换、转型升级,这在不同地区面临的任务是不一样的,沿海地区主要是通过开放来转型,来腾笼换鸟,来优化结构,中西部地区也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来加速资源转化,促进发展,特别是内陆沿边、沿江地区。
南方日报:在你看来,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包括粤西、粤东在内的广东港口群,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建设?
王耀辉: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的血脉,那么港口就自然成为注入国际新鲜血液的重要血管。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要通道和通往亚洲、欧洲、美洲的必要门户,港口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
我认为广东的港口群需要加强软件能力的建设,要重点发展服务功能。比如,海关通关的便利化;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既能跟东南亚陆衔接,又能跟英美衔接等等。
充分发挥粤裔华侨华人作用
南方日报:粤东西北的发展离不开广东自贸试验区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带来的红利,在您看来,广东有效统筹海内、海外两个市场,需要哪些制度创新?
王耀辉:“一带一路”不仅是基础设施接轨,更多是制度接轨,就像WTO此前的作用,现在要建立新的“一带一路”的游戏规则。广东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也在于创新贸易规则、投资规则等等。而广东是中国最熟悉国际游戏规则的省份,能够引领中国在游戏规则方面的建立。当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由经济特区开启的,其中有三个在广东,新的一带一路开放,我相信广东同样能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因为中国最国际化的企业大部分在广东,华为、中兴、TCL走出去的外向型大企业都在广东,他们可以带领中国企业走向一带一路。
具体而言,“一带一路”需要具体化,说得太大反而不好实施。现在需要将概念性的东西进行丰富和厘清,从基础设施先入手,接下来进行国别对接、企业对接。首先应赢得其他国家的响应和对愿景的支持,应听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意见。
南方日报:广东也是华商最多的省份,如何充分发挥华商“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
王耀辉: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建设,确实要充分用好东盟各国粤裔华侨华人的作用。我注意到,最近四川成都和罗兹结成友好城市,同时在白俄罗斯等地又有产业园,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中国各城市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还可以以城市对城市形成交汇点的方式合作,以省和市为中心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不光是基础设施,还包括产能、文化等方面的融合,以点对点的合作方式推动。
南方日报:《方案》突出广东与港澳的合作。重点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合作发展航运、跨境基础设施,也包括依托港澳的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等,为经贸发展提供支撑,也包括依托港澳来对接营商规则,使广东的营商环境更加国际化、法治化。对此,您具体有哪些建言呢?
王耀辉:中国整个“一带一路”大战略中,广东最具对接港澳台的优势。香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占香港GDP的86.5%,是香港最重要的比较优势,特别在金融、物流、咨询服务、旅游等行业。香港的优势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各省区有互补性,它具备引领“泛珠三角”与国际接轨,迈向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粤港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推进两地资源的更充分整合,提升合作水平,进而带动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国际化。
香港要拓宽经济腹地、商品市场、中介服务市场和内地原材料、半成品对香港供应,成为内地走向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物流增值中心。因此,从泛珠三角的国际化看,广州、深圳与香港密切配合和互动、甚至竞争,共同带领整个区域走向世界。
首先实现人才“互联互通”
南方日报:《方案》强调产业投资和经贸交流合作。粤东西北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在您看来,当下需要探索哪些方面的建设?
王耀辉:我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降低人才流动壁垒可以作为切入点,带动其他国家参与讨论人员流动、互联互通、资金、技术等。配合“一路”的陆上“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海上沿线国家的“软性”互联互通。
南方日报:就是说,海上丝绸之路未来发展,应该从人才的“互联互通”入手?
王耀辉: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我国企业走出去将实现新一轮的走出去浪潮,急需大量国际化人才,但我们的人才储备依然不足。中国的外国人口只有0.06%,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0.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6%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2%。我国的外国在华留学生比例也仅为0.04%,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比例8%,也几乎为世界最低水平。美国很多模式之所以能够转换来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有大量留美学生,带回了先进的科技和商业模式。中国也需要培养对中国产能、中国经济等有大量了解,深入研究的留学生。我们需要加大吸引“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留学生大量来中国留学。
南方日报:实现人才的“互联互通”,你有哪些建议呢?
王耀辉:比如,广东自贸区可以开办国际学校,培养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可发挥广东大学城的作用,在暑假期间举办一带一路夏令营,发挥其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此外,要放宽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证受理条件,拓展申请渠道,简化办理程序。比如,上海最近出台的“人才新政20条”,对市场化人才申请永久居留证,建立由市场主导、门槛透明简洁的申请渠道,进行了规范,值得广东借鉴。如,取消就业单位类别和职务级别限制,放宽居住时限要求,在沪外籍人员只要已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中国境内实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工资性收入和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规定标准(今年定为工资性年收入达到6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12万元人民币以上),经工作单位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