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理财保险
居民加杠杆,家庭大肆举债购房,“六个钱包”做首付,撬起数百万的住房抵押贷款,是过去三年房地产大繁荣的核心秘密。
中国家庭债务规模有多大?居民杠杆率有多高?未来还有继续加杠杆撬动房价的空间吗?
11月2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透露了关键信息。
此次《报告》用了两个专题阐述了当前地产领域的风险,分别是专题四《我国住户部门债务分析》和专题五《房地产市场发展及风险分析》。
01、家庭债务规模:10年扩大7倍
中国家庭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庞大?
央行报告显示,2017年末,我国住户部门债务余额40.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较2008年增长7.1倍,接近GDP一半。
近两年来,短期消费贷款异军突起,涨幅之猛,远远超过房贷,以首付贷、消费贷,房抵贷之名,大肆进入房地产市场,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
如果说房贷是正常的加杠杆,那么消费贷进入楼市,则是违规加杠杆。
央行报告初步分析认为,短期消费贷款的异常增长可能有如下原因:
首先,在整体利差处于低位的情况下,银行有动力投放收益更高的消费信贷,P2P监管趋严也促使了部分消费贷款回流银行体系。
其次,近年来购房开支骤增透支了部分居民的消费能力,使其转向利用短期消费贷款维持消费水平。
最后,部分购房者利用消费贷等产品规避首付比的限制。
02、房贷收入比:10年间上升37.9%
“杠杆”是什么?
其实,杠杆就是负债水平。简单来说,就是1块钱本金能撬动多少贷款的能力。通常,我们以居民债务/GDP总量,来衡量居民部门杠杆率。
2017年末,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债务余额/GDP)为49.0%,低于国际平均水平(62.1%),但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水平(39.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住户部门债务与GDP的比值低于10%时,该国债务的增加将有利于经济增长,比值超过30%时,该国中期经济增长会受到影响,而超过65%会影响到金融稳定。
债务收入比是以可支配收入衡量的住户部门债务水平。
2008—2017年,我国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从43.2%增至112.2%,10年间上升69个百分点。
其中,房贷收入比(个人住房贷款/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末的22.6%增至2017年末的60.5%,10年间上升37.9个百分点。
03、楼市有没有风险?
庞大的债务和高杠杆,楼市有风险吗?
对此,央行报告的说法是:
房地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是近年来房地产业高杠杆发展模式和房价过快上涨并存,房地产行业风险有所上升。
一方面,我国长期实行审慎的住房信贷政策,平均首付比例达34%以上,这意味着居民可以承受30%左右的房价下跌。
另一方面,央行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明显低于整体贷款不良率,房地产信贷质量较好。2017年末,个人不良贷款余额6149.3亿元,不良率为1.5%,低于银行贷款整体不良率0.35个百分点。
如果楼市深度调整,房价出现大跌,作为“抵押品”的房子本身市值必然大幅收缩。房子市值大跌,而债务却不会减少,抵贷比显然会大幅上升。
如果房价持续走跌,问题将会接踵而至。
04、楼市有多重要?
与股市相比,楼市在金融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楼市之所以举足轻重,不仅因为中国家庭财富将近70%都集中在房地产上,难以忍受房价的巨大下跌,而且因为楼市通过信贷与金融体系密切关联,楼市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影响到金融稳定。
其一,楼市深层次牵扯金融系统。
根据央行报告,2017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6.8%,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剧烈波动,银行业将直接面临信用风险。
其二,房企融资链条一旦断裂,也会深度影响金融系统。
根据央行报告,2017年,136家上市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9.1%,其中有26家资产负债率超过85%。部分房企的土地竞买保证金也来自外部融资,购地资金杠杆率达到7~8倍。
所以,无论是基于传统的土地财政、房地产拉动经济的需要,还是基于金融稳定的需要,房价都难以面临大幅度调整。
05、央行建议:强化“因城施策”调控
房价上涨,居民债务膨胀,杠杆率不断攀升,风险不断加剧。
为此,央行指出,要关注房地产信贷占比过高、部分居民违规加杠杆购房、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率过高等风险。
报告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增长转型过程中,应坚持以宏观审慎视角密切关注住户部门债务变化,多措并举应对住户部门债务增速过快问题。
同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因城施策”的房地产宏观调控,规范金融机构住房金融业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严厉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
来源:国民经略、人民网、腾讯智慧房产